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高一生物有哪些重要的知識點呢?為各位同學整理了《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一
1、定義:把某個特定的物體在某個特定的物理環(huán)境中所受到的力一個不漏,一個不重地找出來,并畫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圖。對物體進行正確地受力分析,是解決好力學問題的關鍵。
2、相對合理的順序:先找場力(電場力、磁場力、重力),再找接觸力(彈力、摩擦力),后分析其它力。
3、為了在受力分析時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況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某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
(2)按順序畫力
①.先畫重力: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
②.次畫已知力
③.再畫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對象跟周圍其他物體有幾個接觸點(面),先對某個接觸點(面)分析,若有擠壓,則畫出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則再畫出摩擦力。分析完一個接觸點(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觸點(面)。
④.再畫其他場力:看是否有電、磁場力作用,如有則畫出。
2.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二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電路(P、U與R成正比)并聯(lián)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I總=I1=I2=I3I并=I1+I2+I3+
電壓關系U總=U1+U2+U3+U總=U1=U2=U3
功率分配P總=P1+P2+P3+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jié)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shù){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3.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三
人類遺傳病的判定方法
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確定致病基因的顯隱性:可根據(jù)
(1)雙親正常子代有病為隱性遺傳(即無中生有為隱性);
(2)雙親有病子代出現(xiàn)正常為顯性遺傳來判斷(即有中生無為顯性)。
第二步:確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上。
①在隱性遺傳中,父親正常女兒患病或母親患病兒子正常,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
②在顯性遺傳,父親患病女兒正常或母親正常兒子患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③不管顯隱性遺傳,如果父親正常兒子患病或父親患病兒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體上的遺傳病;
④題目中已告知的遺傳病或課本上講過的某些遺傳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確定。
注:如果家系圖中患者全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連續(xù)性,應首先考慮伴Y遺傳,無顯隱之分。
4.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四
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chǎn)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fā)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細胞XX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chǎn)生、能從產(chǎn)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jīng)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chǎn)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莖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涂抹柱頭。
頂端優(yōu)勢:頂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去除頂端優(yōu)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5.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五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關系
在生物體內,糖類、脂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過程,下面僅就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情況進行討論。
(1)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
Ⅰ:糖類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可大量轉變?yōu)橹荆禾穷惔x的中間產(chǎn)物可以轉變?yōu)楦视秃椭舅?,兩者結合生成脂肪,這種轉變在人和動物體內可大量進行,這就是人和動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轉變?yōu)樘牵涸谌撕蛣游矬w內,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謝途徑,但甘油經(jīng)一系列過程可以轉變?yōu)樘?,而脂肪酸卻幾乎不能轉變?yōu)樘牵虼?,脂肪不能大量轉變?yōu)樘恰_@就是肥胖后很難減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可以轉變?yōu)榉潜匦璋被幔禾穷愒诜纸膺^程中產(chǎn)生的一些中間產(chǎn)物(如丙XX酸)可通過轉氨基作用產(chǎn)生與之相對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類分解時不能產(chǎn)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chǎn)物,因此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這也是人體每天必需攝取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質可以轉化為糖類。蛋白質水解作用氨基酸脫氨基作用不含N糖類
Ⅲ:蛋白質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氨基酸可以轉變?yōu)橹荆喊被岱纸獯x過程中的中間產(chǎn)物既可轉變?yōu)橹荆挚赊D變?yōu)橹舅?,因此在人和動物體內蛋白質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轉變?yōu)榱字取?BR> ②脂肪幾乎不能轉變?yōu)榘被幔涸谌撕蛣游矬w內,甘油可以先轉變?yōu)楸鸛X酸,然后再經(jīng)轉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幾乎不能轉變?yōu)樘穷?,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動物體內不能轉變?yōu)榘被帷?傊撕蛣游飵缀醪荒芾弥|來合成蛋白質。
(2)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轉化的局限性
①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
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質。
②各種代謝物之間的轉化程度也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3)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來源相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都必須經(jīng)過消化與吸收相代謝途徑相同:三大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均可合成、分解、轉變。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點才能完成都能作為能源物質: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終產(chǎn)物均有CO2和H2O貯存方式不同:糖類和脂肪可以在體內貯存,蛋白質不能在體內貯存。不同代謝終產(chǎn)物不同:糖類、脂肪的代謝終產(chǎn)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質的代謝終點產(chǎn)物除CO2和H2O外,還有尿素等含氮廢物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體內的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只是一種能源物質(只在糖、脂肪嚴重供能不足時,方由蛋白質供能)
1.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一
1、定義:把某個特定的物體在某個特定的物理環(huán)境中所受到的力一個不漏,一個不重地找出來,并畫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圖。對物體進行正確地受力分析,是解決好力學問題的關鍵。
2、相對合理的順序:先找場力(電場力、磁場力、重力),再找接觸力(彈力、摩擦力),后分析其它力。
3、為了在受力分析時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況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某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
(2)按順序畫力
①.先畫重力: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
②.次畫已知力
③.再畫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對象跟周圍其他物體有幾個接觸點(面),先對某個接觸點(面)分析,若有擠壓,則畫出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則再畫出摩擦力。分析完一個接觸點(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觸點(面)。
④.再畫其他場力:看是否有電、磁場力作用,如有則畫出。
2.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二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電路(P、U與R成正比)并聯(lián)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I總=I1=I2=I3I并=I1+I2+I3+
電壓關系U總=U1+U2+U3+U總=U1=U2=U3
功率分配P總=P1+P2+P3+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jié)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shù){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3.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三
人類遺傳病的判定方法
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顯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確定致病基因的顯隱性:可根據(jù)
(1)雙親正常子代有病為隱性遺傳(即無中生有為隱性);
(2)雙親有病子代出現(xiàn)正常為顯性遺傳來判斷(即有中生無為顯性)。
第二步:確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上。
①在隱性遺傳中,父親正常女兒患病或母親患病兒子正常,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
②在顯性遺傳,父親患病女兒正常或母親正常兒子患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③不管顯隱性遺傳,如果父親正常兒子患病或父親患病兒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體上的遺傳病;
④題目中已告知的遺傳病或課本上講過的某些遺傳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確定。
注:如果家系圖中患者全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連續(xù)性,應首先考慮伴Y遺傳,無顯隱之分。
4.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四
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chǎn)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fā)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細胞XX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chǎn)生、能從產(chǎn)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jīng)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chǎn)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莖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涂抹柱頭。
頂端優(yōu)勢:頂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去除頂端優(yōu)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5.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整理 篇五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關系
在生物體內,糖類、脂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過程,下面僅就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情況進行討論。
(1)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
Ⅰ:糖類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可大量轉變?yōu)橹荆禾穷惔x的中間產(chǎn)物可以轉變?yōu)楦视秃椭舅?,兩者結合生成脂肪,這種轉變在人和動物體內可大量進行,這就是人和動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轉變?yōu)樘牵涸谌撕蛣游矬w內,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謝途徑,但甘油經(jīng)一系列過程可以轉變?yōu)樘?,而脂肪酸卻幾乎不能轉變?yōu)樘牵虼?,脂肪不能大量轉變?yōu)樘恰_@就是肥胖后很難減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可以轉變?yōu)榉潜匦璋被幔禾穷愒诜纸膺^程中產(chǎn)生的一些中間產(chǎn)物(如丙XX酸)可通過轉氨基作用產(chǎn)生與之相對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類分解時不能產(chǎn)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chǎn)物,因此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這也是人體每天必需攝取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質可以轉化為糖類。蛋白質水解作用氨基酸脫氨基作用不含N糖類
Ⅲ:蛋白質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氨基酸可以轉變?yōu)橹荆喊被岱纸獯x過程中的中間產(chǎn)物既可轉變?yōu)橹荆挚赊D變?yōu)橹舅?,因此在人和動物體內蛋白質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轉變?yōu)榱字取?BR> ②脂肪幾乎不能轉變?yōu)榘被幔涸谌撕蛣游矬w內,甘油可以先轉變?yōu)楸鸛X酸,然后再經(jīng)轉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幾乎不能轉變?yōu)樘穷?,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動物體內不能轉變?yōu)榘被帷?傊撕蛣游飵缀醪荒芾弥|來合成蛋白質。
(2)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轉化的局限性
①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
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質。
②各種代謝物之間的轉化程度也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3)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來源相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都必須經(jīng)過消化與吸收相代謝途徑相同:三大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均可合成、分解、轉變。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點才能完成都能作為能源物質: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終產(chǎn)物均有CO2和H2O貯存方式不同:糖類和脂肪可以在體內貯存,蛋白質不能在體內貯存。不同代謝終產(chǎn)物不同:糖類、脂肪的代謝終產(chǎn)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質的代謝終點產(chǎn)物除CO2和H2O外,還有尿素等含氮廢物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體內的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只是一種能源物質(只在糖、脂肪嚴重供能不足時,方由蛋白質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