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數(shù)學教學設計

字號:

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數(shù)學教學設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樹和喜鵲》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2、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11個生字;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朋友間的真摯友誼。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都有朋友嗎?,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朋友會怎樣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2、引出課題,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讀書欲 望。
    2、利用課件范讀課文,邊聽邊注意讀音。
    3、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4、交流識字方法。
    5、采取不同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6、檢查讀書情況。
    三、再讀課文,交流理解。
    1、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及感受。
    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理解“孤單”的意思并感受樹和喜鵲前后的變化:
    A、“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BR>    B、“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BR>    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結(jié)合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在課間或者是課上該怎樣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呢?
    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團結(jié)友愛。
    四、活動《找朋友》
    五、拓展思維
    1、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推薦詩歌《沒有不好玩兒的時候》。
    六、師生總結(jié) 
    2.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觀察圖畫,了解畫面的意思,明確交際的內(nèi)容。
    2、觀察春天里大自然的變化,說一說自己的所見所聞。
    3、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觀察春天里大自然的變化,說一說自己的所見所聞。
    教學難點:
    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清楚。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交際
    1、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河里看不見。小朋友,你們猜猜這是什么?(雨)
    2、我們管春天的雨叫什么?(春雨)
    3、你們喜歡春雨嗎?想不想把你看到的春雨說一說?
    4、學生各抒己見。
    (1)春雨中樹葉很綠,花兒很鮮艷。
    (2)春雨非常細、密。
    (3)春雨過后空氣非常清新。
    (4)鳥兒們非常高興,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5、評出說得好的,并說說好在哪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深化交際
    1、多媒體展示《春雨沙沙》的畫面。
    2、請小朋友展開豐富的想象:鳥兒們在爭論什么問題?猜猜看,它們?yōu)槭裁催@么說呢?
    (1)它們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可能在爭論:“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呢?”燕子說春雨是綠色,因為它看到遠處的青山是綠色的。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因為它看到油菜花是黃澄澄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因為它看到滿樹的桃花是紅色的。而小白鴿認為它們說的都不對。
    (2)它們可能是說:“春雨為什么這樣細?”(提倡多種意見)
    (3)小組討論:鳥兒們誰說的對?為什么?
    3、你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
    (1)組內(nèi)交流。
    (2)角色表演:選擇各組觀點不同的學生代表模擬表演鳥兒們的一場“爭論?!?BR>    (3)組織個性化評論:誰說的流暢?誰說的有感情?誰的表達有說服力?
    三、多種形式,訓練表達
    1、多媒體課件展示春雨后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1)春雨過后,大自然有些什么變化?請大家說一說。
    (2)這樣的景象你們喜歡嗎?請小朋友在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2、橋設句型,引導學生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說清楚。
    春天是__________________色的,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過后,_________________變得________________了。
    我喜歡春天的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型,練習把自己所見說清楚。
    (2)個別匯報,集體補充。
    3、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彩筆畫春天。
    4、介紹各組的春景圖。
    (1)先組內(nèi)互相介紹。
    (2)推選佳的在全班進行介紹。
    (3)評議,鼓勵。
    四、課堂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與家里人討論討論:春天是什么顏色?
    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風姑娘送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方式。
    2、認識“姑、信、給、冬、青、蛙、孩”等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尊重學生個性體驗,以讀代講,熟讀成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激發(fā)學生了解自然,搜集信息的興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板貼畫、頭飾、生字卡、落葉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課題猜想
    猜謎語:花兒見它點點頭,樹兒見它招招手,
    云兒見它飄呀飄,草兒見它搖呀搖。
    (打一自然現(xiàn)象)
    你喜歡風嗎?為什么?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篇與風有關的課文《風姑娘送信》。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如何得到答案?(認真讀書思考,相互合作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兩遍。
    2、范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指導說話,用“和”說,用“送給了……還送給了……”說具體,板貼畫貼出相關動物)
    老師提的問題你們都解決了,你們自己提的問題老師相信你們更能解決好。
    3、自由讀,用筆圈點勾劃,找出黑板上問題的答案,找不到的可以和同學商量。
    4、快速掃讀,標出自然段。
    5、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看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三、細讀理解,指導朗讀
    1、生匯報自己解決的問題。你從哪兒知道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燕子、松鼠、青蛙、女孩媽媽接到信是怎么說的?劃出有關句子,指導朗讀。(板書:到南方、采松果、挖地洞、做棉衣)
    燕子為什么到南方去?(候鳥)
    你還知道哪些鳥是候鳥?
    冬眠是怎么回事?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冬眠?
    3、不同的動物,過冬的方式一樣嗎?
    板書:過冬方式不同
    4、你喜歡誰就讀誰的話,練一練,看誰讀得好。
    5、小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相同或相似?
    6、戴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
    7、看課件,給動畫片配音。
    8、表演課文內(nèi)容。
    四、認讀生字,課文延伸
    1、從這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2、風姑娘還會把信送給誰?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3、風姑娘還讓我?guī)Ыo你們一封信,打開看看寫的啥?
    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指名認讀。
    4.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會用1-5各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知道1-5的數(shù)序,能認、讀、寫1-5各數(shù),并注意書寫工整。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認真書寫的習慣。
    3、利用“野生動物園”圖,使學生初步感知“用數(shù)學”的樂趣,同時滋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數(shù),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學難點:會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達。
    教學過程
    一、看數(shù)說數(shù)
    1、教師課件出示數(shù)字1、2、3、4、5、問:你認識這些數(shù)嗎?大家一起讀一讀。關于這些數(shù),你知道些什么?
    2、師問:你能用圖片、計數(shù)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東西來表示這些數(shù)嗎?
    3、大家能在教室里找出1、2、3、4、5嗎?老師相信你,找找看。(學生觀察周圍,說出各數(shù),說得清楚、數(shù)量詞正確都給予表揚。)
    二、看圖找數(shù)
    剛才小朋友們找了我們身邊的1、2、3、4、5,小朋友們說了很多,你們都是棒的,老師這兒有一幅圖,你能幫老師找找圖中的數(shù)嗎?教師出示主題圖,學生仔細觀察,說出圖中的數(shù)。(1個圓、2個三角形、3個桃心、4顆五角星、5個太陽)
    三、說一說
    小朋友們從圖中找出了這么多的數(shù),大家真棒!今天老師還想和大家說一說,這次我們換一種方法說好嗎?大家先觀察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的圖,說一說:第一個小朋友拿出3,第二個小朋友用3朵花表示,第三個小朋友擺了3個圓,還伸出了3個手指,而媽媽用3個蘋果,他們都是3。你能說出3個什么呢?如果老師說4呢?5呢?2呢?
    四、比一比
    1、誰的眼睛亮?課件展示圖片,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出有幾個?
    2、誰的耳朵靈?教師在4個杯子中放入圍棋子,讓學生聽聲音判斷多少,先排排隊,再進行一一驗證。
    五、寫一寫
    1、觀察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象什么(1字像粉筆、2字像鴨子、3字像耳朵、4字像紅旗、5字像秤鉤)。
    2、看教師寫,注意書寫順序。
    3、學生在書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將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5.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會20以內(nèi)數(shù)的意義,能認、讀、寫11~20各數(shù)。
    2、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感受以“十”為單位的計數(shù)方法。
    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對數(shù)學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發(fā)明十進制計數(shù)法的價值。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教學目標我們整節(jié)課設計如下:
    一、課前一首歌(數(shù)字歌)
    課前這首歌的選擇也是為開課做鋪墊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數(shù)數(shù)為中心,孩子們不但放松了心情,還復習鞏固了數(shù)數(shù)的方法。
    二、復習導入
    有了“數(shù)字歌”的鋪墊,老師引導復習就容易多了,如老師問道“你能按順序說一說你學過的數(shù)嗎?”孩子們就能迅速的說出來。
    三、講授新知
    1、觀看視頻了解古人計數(shù)方法
    以一段古人計數(shù)的視頻開始今天的新課,不但可以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既體現(xiàn)了需要10以上的計數(shù)的必要性,又體現(xiàn)了數(shù)字的文化價值。
    2、引導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認一認
    教師引導學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讓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把10根捆成一捆的過程。體會到1捆代表1個十,一根代表1個一,合起來是11,用算式“10+1=11”來記錄。學生在經(jīng)歷數(shù)一數(shù)、捆一捆,說一說的過程中,自然形成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動中變得具體直觀,易于接受。
    (2)撥一撥,認一認
    通過微課讓孩子們認識了解計數(shù)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借助直觀視頻,認識計數(shù)器,并認識數(shù)位“個位”和“十位”,進一步借助數(shù)位理解11的組成,在充分操作后學習11的寫法,加深對11的組成的理解,后引導學生對比11這個數(shù),十位與個位上的“1”表示的意義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認識,突破重點難點。
    (3)我說你擺:
    通過擺小棒,撥計數(shù)器等活動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19~20的過渡,體會小棒夠10個就可以捆成1捆,鞏固10個一是1個十,計數(shù)器上滿十就要進一。
    3、歸納小結(jié)——流程圖對本節(jié)課進行歸納小結(jié)。
    四、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一縷陽光(基礎練習)
    完成學習單,帶著學生寫一寫,說一說。
    你會寫數(shù)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光芒閃耀
    猜數(shù)游戲,我說你猜
    通過這個練習讓同學們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總結(jié)性的練習。
    3、光芒閃耀(拓展延伸)
    撥一撥,給你兩個珠子,你能撥出幾個數(shù)。
    引導學生經(jīng)歷“創(chuàng)造”數(shù)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數(shù)的意義和數(shù)位概念,體會的數(shù)學的樂趣。
    整節(jié)課從動作認知到圖形認知,再到符號認知。學生在充分認識數(shù)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的意義,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