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選調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通貨膨脹的成因

字號:

公共基礎知識屬于綜合性考試,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涵蓋了經濟、法律、管理、科技、公文等諸多方面,范圍廣泛,內容龐雜。以下是由為您帶來的《2023年選調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通貨膨脹的成因》,供您參考學習。
    
    1.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
    古典經濟學家關于通貨膨脹的理論體現在貨幣數量論,其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貨膨脹背后都有貨幣供給的迅速增長,可以由以下數量方程表示:MV=PY。像古典經濟學家所假設的那樣產出Y與貨幣流通速度V在短期可以看成是常量,價格水平P只與貨幣供給M同比例增長,即通貨膨脹只是一種貨幣現象。
    2.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xù)顯著的上漲,即總需求繼續(xù)增加,總供給不再增加,這時總需求的增加只會引起價格水平的上漲,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理論把通貨膨脹解釋為“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例如,由于勞動力、原材料、生產設備等不足而使成本提高,從而引起價格水平的上漲。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不論總需求的過渡增長是來自消費需求、投資需求,還是來自政府需求、國外需求,都會導致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3.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又稱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xù)和顯著的上漲。例如,在不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上,由于工會組織的存在,工資不再是競爭性的工資,而是工會和雇主集體議價的工資,并且由于工資的增長率超過生產的增長率,工資的提高會導致成本提高,從而導致一般價格水平上漲。又如,在不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上,壟斷企業(yè)和寡頭企業(yè)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可以操縱價格,把產品價格定得很高,致使價格上漲的速度超過成本增長的速度。
    4.混合通貨膨脹理論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單純用需求或成本都不足以說明一般價格水平持續(xù)上漲,而應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的相互影響來說明通貨膨脹理論,即混合通貨膨脹理論。
    5.結構性通貨膨脹
    在沒有需求和成本推動的情況下,只是由于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也會出現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xù)上漲,稱之為結構性通貨膨脹。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是,一些部門正在迅速發(fā)展,另一些部門漸趨衰落,就有了部門生產率高低之分。生產率提高慢的部門、正在趨向衰落的部門以及非開放部門(同世界沒有密切聯系)在工資和價格問題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生產率高的部門“看齊”,結果使全社會工資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增長速度,因而就會引起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