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春節(jié)作文1000字左右(5篇)

字號:


    掛一盞火紅的燈籠,照亮平安的路途;貼一副如意的春聯(lián),迎來幸福的時光;燃一筒燦爛的煙花,綻放快樂的夢想;送一條節(jié)日的祝福,表達對你的思念。春節(jié)到了,愿你幸福不斷,快樂綿綿!《難忘的春節(jié)作文1000字左右》是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以供大家參考!
    1.難忘的春節(jié)作文1000字左右 篇一
    “臘八粥過幾天,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豬肘,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睕]錯,這就是春節(jié)。——題記
    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過法。大連有大連的過法,山東有山東的過法,北京由北京的過法……,而我今天要說的,是浙江的春節(jié)。
    我們浙江在放假就已經(jīng)算是開始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此刻都熱鬧了起來,人群漸漸多了起來,每個商店都忙得不可交開,店員們接待完這個,又接著去招待那個了。
    到了臘八這天,春節(jié)的大幕終于漸漸拉開了。這一天,大家都起得很早,五谷雜糧店更是很早地開門營業(yè),早在五更時分,店鋪中的人流就絡(luò)繹不絕了。孩子們剛起來,就聞到香噴噴的臘八粥了。臘八粥是由不下數(shù)十種五谷雜糧制作而成的,仿佛在展示農(nóng)業(yè)收成。除此之外,還要將醬油和醋混在一起加上糖和蒜,密封起來,留著過年用。
    臘八過后,家家都在收拾,一直到小年,開始進行春節(jié)的“彩排”,大家吃了一堆豐盛的晚餐,就開始逛街,去買好吃的,好玩的,小孩子們特別喜歡逛街,因為他們喜歡這些小玩意兒,尤其是一些糖果們,有些小孩竟把一個大包里全部塞滿了糖果、小吃和玩具。到八點,小孩們開始放鞭炮、煙花,巨大的鞭炮聲響使人震耳欲聾,美麗的煙花也讓人眼花繚亂,不可不謂是熱鬧,不可不謂是隆重。這時又進發(fā)了一隊燒紙祭祀死去親人的人,他們紛紛掏出紙,找一個地方燒了起來,頓時,一縷縷輕煙飄飄然地飛上了天空。直到十一二點鐘,這種熱鬧的氣氛才漸漸的消失。
    小年以后,家家都忙碌了起來,使過去幾天消耗的食物恢復(fù)了起來,又買了各種糖和零食、玩具和鞭炮,這可是孩子們高興極了。除夕前一天,每一家都掛好了春聯(lián),春聯(lián)是有每個家里書法寫得的人寫的,幾個大字寫的龍飛鳳舞,再配上嶄新的紅紙,可謂是美觀至極。
    春節(jié)真隆重。家家戶戶都把所有的燈點亮了,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門上貼著大大的紅色“?!弊?,門外掛著對聯(lián),門內(nèi)掛著年畫。每一個人都回家過年,不論有什么重要的事,全都回來了。臘八泡的蒜起了作用,醬油帶了些翡翠的顏色,醬油也滲進了許些辣味,使每一個人的胃口都好了起來。那天晚上煙花升上天空,爆竹聲連綿不絕,再加上春晚這道年夜大餐,是除夕成了一個“無夜之夜”,這一晚,幾乎沒人睡覺。到第二天凌晨,會有人去廟里拜佛,祈求一家平安、幸福。
    到了正月初一,往外望去,看到了紅色的海洋。這時,每個人都在休息,但時不時地會有人竄門拜年。到了下午,大家都去看看表演,表演個個都是在表演中國最傳統(tǒng)的節(jié)目。
    轉(zhuǎn)眼間,元宵節(jié)到了。每一家都掛上了花燈,每一盞燈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圖案,若此時有人從遠處看,這里是一個光的城市。這一天,許許多多的人家開起了窗戶。邊欣賞著美麗的圓月,邊品嘗著美味的元宵,可謂是色味俱到,美麗異常。
    隨著元宵節(jié)的結(jié)束,春節(jié)的大幕漸漸合攏了,但是熱鬧的氣氛卻是到了開學(xué)才完全消散。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jié),它將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中,我永遠深愛著它。
    2.難忘的春節(jié)作文1000字左右 篇二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比諝v進入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人們趕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絲煙塵,家家戶戶便開始趕制過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閩中,山區(qū)盛產(chǎn)稻米,鄉(xiāng)親們每日三餐以米制品豐富胃腸,卻也有滋有味。
    我們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還要圍爐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種會留著慢慢燒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這個童謠。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搗爛,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來韌性十足。然后雙手并用搓粿丸,動作像打太極拳,小時候我們跟著大人們學(xué)得不亦樂乎。
    如果在打米粿時,加入蔥花以及被香油爆炒過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綠粿。摻紅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團塞入錫模,拓出來的形狀如鈴鐺,再疊成寶塔樣子,名曰“蠻頭粿”。
    山里起霧了,接著又下了霜,當太陽從陰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時,年近了。這時,母親會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漿壓成團,然后在篩子里搓揉,那一顆顆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篩眼,曬滿了院場。
    村里過年有互贈米粉的習(xí)俗,《清嘉錄》謂之“送年盤”。蘇軾在《饋歲》里寫過: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給鄰里鄉(xiāng)親賀新年,這個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復(fù)雜,米漿擠壓成粉團,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團壓出粿條來,需要入鍋反反復(fù)復(fù)煮。
    民間“慶賀多尚彩聯(lián),賓宴不離紅蛋”,那酒糟染紅的雞蛋,是年節(jié)飲食的標配。年夜飯五花八門,米粉上桌如玉縷金絲,在盤中交織纏綿。長長的細條,搭上蔥葉和佐料,色彩明快,給喜慶的家宴增添了無限溫暖。
    母親在年夜飯后生火熱油,我們兄弟姐妹圍在灶臺前,跟著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狀,一段段掰下來放到油鍋里,銅錢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銅色,寓意大富大貴。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鍋后甕藏,防止霉變。
    村人待客如同小說里的梁山好漢,崇尚大塊吃肉與大碗喝酒。家家戶戶自釀紅酒數(shù)缸,然后在過年時每人三碗,敬遍所有賓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紅耳赤。那紅酒綿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許多人飲后拍手叫絕。倘若有朋自遠方來,性情豪爽的鄉(xiāng)親,就會忙不迭地開壇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隨即沖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瀲滟,火紅的瓊漿如江波映日,滌蕩胸腔。酒未入腸,人便陶醉。
    生活的習(xí)慣形成了節(jié)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個個節(jié)日的內(nèi)涵。時光在流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但傳統(tǒng)的年味在老百姓們歡樂的笑聲中繼續(xù)拔節(jié)成長!
    3.難忘的春節(jié)作文1000字左右 篇三
    新年,于我來說,最恰當?shù)拇~就是美好,不僅是當下的美好,更是記憶中的美好。
    每到新年,看到洋氣的紅燈籠,總是會想起童年時期那滿街的自扎花燈。它們不是出自哪位工匠之手,全是出自于一些普通的紡織工人之手。
    我生長在山東聊城的國棉廠家屬院,是名副其實的工人子弟。往后退三十年,國棉廠是最讓人艷羨的單位。時隔多年,我們這些發(fā)小說起那里,依然稱它為我們的“根據(jù)地”。
    每逢新年,艷麗多彩,形式各異的花燈就被掛了出來。那時,我們住胡同,胡同外面就是臨街,臨街的樓上掛了四個超級大的傳統(tǒng)紅燈籠,很有氣勢。往里走,就能看見一排柳樹掛滿了花燈,冬天柳葉沒有了,花燈就成了柳樹的裝飾。因為制作花燈的布料五顏六色,白天看上去就像一幅畫,到了晚上燈一亮,整條街瞬間被扮靚。其中,天女散花燈讓人感覺仿佛真有花瓣漫天散落,忍不住伸手去接。有趣的是那些生肖燈,憨態(tài)可掬的八戒燈,神氣十足的大圣燈,踏實勤勞的黃牛燈,機敏可愛的兔子燈……總之,每一個花燈都有它的寓意。我的父母都曾參與過花燈的制作,他們告訴我,這些花燈代表了大家對親人朋友的祝福,祝他們在新的一年繁花似錦,紅紅火火。
    而新年一到,屬我們家屬院的孩子們最開心了。因為有家門口的“花市燈如晝”,我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人約黃昏后”了。開開心心地從北跑到南,自東逛到西,總感覺看不夠。不僅是我們家屬院的人,包括遠方的親戚朋友都會在這時來家里做客,主要目的還是賞燈,若是能碰巧看一回耍龍燈,那是再好不過了。
    對于我們家屬院這些“80后”的孩子們來說,這就是最美的童年。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遷,國棉廠家屬院的胡同拆遷了,之后蓋起了樓房,許多家屬院的職工也都搬去了別處,包括我家。此后回那里的時間就越來越少。
    如今,新年還是可以在別處欣賞到花燈,但是再怎么欣賞,也覺得少了些味道,這味道也許就是少了“年少、家門口、發(fā)小……”
    但不管怎么說,新年依然還是美好的,不僅是當下的美好,還有未來的美好!
    4.難忘的春節(jié)作文1000字左右 篇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边@是寶寶前幾天幼兒園新學(xué)的兒歌,一回來就興奮地表演給我看??粗_心的模樣,我想起了自己兒時對新年的認知,也是從臘八節(jié)開始的。白雪皚皚的北方,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勤勞的人們進入閑時,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熱情和精力,揮灑在準備過新年的活動里。而我對于濃濃年味的記憶,全和外婆相關(guān)。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說,臘月二十三祭拜過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臘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掃除的日子,床單、被罩、窗簾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調(diào)皮的我們?yōu)榱颂颖艽驋?,身著臃腫的棉衣棉褲,腳穿外婆納的虎 頭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歡地跑。
    臘月二十六是家鄉(xiāng)趕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燉肉的好日子。年前趕大集人山人海,紅燈籠、對聯(lián)、鞭炮、年畫這四件是外婆家必買的。圖個樂呵,外婆還會帶我們?nèi)ベI糖果和油餅。最開心的是晚上,鍋里的肉燉了一下午,滿屋子飄著肉香,我們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爐子旁,一旦出鍋,學(xué)著外婆外公將燉肉配著蒜泥小蔥放進饅頭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煙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滿足。
    臘月二十九開始貼對聯(lián)、做花饃、包餃子。這一天,外婆會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種工具,開始雕刻寓意吉祥喜慶的花饃?;?頭饃是掛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棗饃是要侍奉先祖的,魚饃是要架起來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時會在花饃里放個硬幣,誰吃到了,就帶給誰福氣,是一年好運的開始。
    守歲,我們俗稱“熬財”。待到新年鐘聲響起,村子里一時之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回蕩在夜空。那一夜,小孩們認真地把新衣疊好,擺放在床頭,期待著一早起來穿新衣、拿壓歲錢。
    初一初二滿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爺,初五要拜財神爺,初六千家送窮鬼,初七吃了七菜羹,來年定會大豐收,待到十五燈籠打,十六碰撞紅火燒。
    小時候的年,別有一番溫情。如今給晚輩發(fā)壓歲錢,微信紅包已代替了紙質(zhì)紅包,沒有了磕頭拜年的禮節(jié);網(wǎng)購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過年等新潮的方式也開始取代傳統(tǒng)的過年方式……其實這些,都還不足以讓我傷懷。最讓我無法釋懷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著隔代親的特殊關(guān)愛,感受著老一輩人對過年禮節(jié)的虔誠。原來,過年留在我們心底最熱烈的,還是那個最為牽掛的人。為過年操持家務(wù)的那個人沒有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來。
    5.難忘的春節(jié)作文1000字左右 篇五
    “噼啪噼啪”的聲音把我從美夢中驚醒,我一瞧,哦,原來今天是過大年,一大早就有人放鞭炮了,媽媽也早早地就起來趕做團圓飯呢!哎,這么重要的日子,我竟然給睡過頭了。于是,我美滋滋的一骨碌地跳下床來。
    還不到上午十點鐘,就看見各家各戶的煙囪里直冒著煙兒,灑肉的香味彌漫在空氣里,聞著這么誘人的香味就會讓人直流口水,有的孩子跑到廚房圍著爐灶團團轉(zhuǎn),一會兒,問媽媽飯做好了沒有,過會兒又來問一遍……還有時趁大人沒注意時,悄悄地用手挾一點菜急忙塞進自己嘴里,都不停的贊嘆:“太美味了”,媽媽來了,孩子們卻裝作沒事發(fā)生似的。
    沒過多長時間,媽媽們終于可以把可口、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了。
    孩子們一看見大人們把菜端上桌時,就開心的不得了了,又蹦又跳的,像吃了蜜一樣的甜,孩子們急急忙忙的把買好的飲料,大人們把鞭炮搬了出來,一時間鞭炮響了起來,隨著鞭炮的聲響,大人們把紙錢點燃了放在飯桌下祭祖宗。鞭炮還沒放完,孩子們早以坐在椅子上了,只等大人們說“開飯”了,鞭炮放完了,大人們都坐上了——吃團圓飯。孩子們這時候可樂了,因為有好吃好喝的在等著他們呢!我一瞧,咦,這里有豐富的雞鴨魚肉,美味佳肴,俗話說:“年年有余”怎么少得了魚呢?孩子們用筷子吃不上嘴,就干脆用手去抓著吃,開心極了,他們盡管弄得滿嘴都是油,但他們一點兒也不在乎,只是大口大口的吃著,像是一匹匹餓狼,逗得滿桌的大人們也樂呵呵的笑了。
    吃完飯后,孩子們的肚皮都脹的鼓鼓的,但那些男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去玩鞭炮去了。吃完團圓飯后的殘局都交給媽媽來收拾了。
    時間在我們的不經(jīng)意中就過去了,孩子們玩著玩著就到了晚上了,對孩子們來說,這段時間是過得最快的,但也是最開心的,最快樂的。到了晚上九點時,孩子們困得實在受不了了,他們眼皮都要“打架”了,但他們一想到十二點那壯麗的景象,就不得不精神充沛了。
    他們熬著熬著,他們沒等到十二點,還差那兩秒鐘的時間,孩子們幫大人搬出鞭炮煙花,孩子們自己當然就是拿出他們早已準備好的最愛——煙花了!在人們還沒放之前,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放起來。這時的天空比那絢麗多彩的畫還要美麗,一個一個煙花騰空而起,那一個個煙花都代表著孩子們的心愿,天上的景象,漂亮得無法形容。但這也算是給那些守歲的孩子們的獎勵吧!孩子們在人們的身邊穿梭時,我看到了他們的快樂,看到了他們那幼小的童心是那么純真。
    “啪啪啪”鞭炮聲不斷地響著,孩子們也過足了癮,過年太熱鬧了,太有趣了,我愛過年,我期盼著下一年的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