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字號:

古詩是很好的幼兒語言教學資源,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學習古詩,一方面可以鍛煉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另一方面能大量積累詞匯,能豐富自身的文學語言。下面是分享的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歡迎閱讀參考!
    1.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絕句
    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2.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jīng)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chuàng)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墩f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nèi),在室內(nèi)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xiàn)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抬頭。
    3.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夏日絕句
    李清照〔宋代〕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盡。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4.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贈李白
    杜甫〔唐代〕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譯文
    秋天到了,你我二人再次相見,仍像飄蓬一樣飄忽不定。丹砂沒有煉成仙藥,不禁感到愧對葛洪。
    痛快地飲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虛度時光,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到底是為誰這般逞強?
    注釋
    飄蓬:常用來比喻人的行蹤飄忽不定。
    未就:沒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之可以延年益壽。
    飛揚跋扈:不守常規(guī),狂放不羈。此處作褒義詞用。
    5.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杜甫〔唐代〕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
    黃四娘家周圍小路開滿鮮花,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嬉鬧的彩蝶在花間盤旋飛舞不舍離去,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悅耳動人。
    注釋
    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蹊(xī):小路。
    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
    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6.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憶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jīng)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注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卑础稑犯娂罚骸啊畱浗稀幻稀?,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敝镣硖?、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7.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譯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卻不知它已經(jīng)轉到這里來。
    注釋
    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
    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
    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
    不知:豈料,想不到。轉:反。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8.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贈劉景文
    蘇軾〔宋代〕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是橙黃橘綠時。(是一作:正是)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
    須記:一定要記住。
    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9.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宋代〕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湖:即杭州西湖。
    瀲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空蒙:迷??~緲的樣子。
    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10.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題西林壁
    蘇軾〔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注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側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11.幼兒簡單古詩加譯文注釋
    讀書
    陸游〔宋代〕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譯文
    歸鄉(xiāng)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民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注釋
    歸志:歸家隱居的志向。
    寧無:難道沒有。
    元元:指人民。
    課:詩中作閱讀解。
    蠅頭:比喻字小的和蒼蠅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