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范文5篇

字號:

美術永遠有新的課題、新的內(nèi)容、新的方法、永遠需要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感受、不斷尋求自己的觀念及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習慣,應該從小養(yǎng)成。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范文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范文 篇一
    教材分析
    摹印紋理,首先是得認識紋理,認識什么是紋理,才能進一步去創(chuàng)造。所以本課中如何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引導學生去了解和認識什么是紋理成了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好,才能讓本節(jié)課的教學更為有效的進行下去。對于很多教學問題,我們常常為了在課堂中出新意,出效果總是容易把問題想得過于復雜,從而導致課中熱熱鬧鬧,根本的問題學生卻是一知半解云里霧里似是而非。所以,從簡小入手,讓學生能更準確的更容易的去接受一種新的內(nèi)容,其實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找出身邊各種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說出不同肌理給自己的感受。
    2、難點:引導學生大膽、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現(xiàn)不同的肌理紋樣,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1、體驗、感受自然紋理的美,并能夠用簡潔的話說出不同紋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創(chuàng)造、表現(xiàn)不同的紋理,并能充分利用這些紋理創(chuàng)作一件美術作品。
    3、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在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中獲得視覺和觸覺的獨特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藝術敏感度和審美能力。
    一、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身邊的各種材料如樹葉、羽毛、貝殼、石塊、木塊、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生宣紙、水彩顏料、蠟筆等繪畫材料工具。
    (教師)課件,拓印后的紋理范畫、紋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紋理的材料,毛筆、生宣紙、墨汁、水彩顏料、水彩筆等繪畫材料工具。
    二、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大自然的風光——重點突出對沙灘、石頭、水面、樹輪等景物的特寫。(通過欣賞比較,使得學生對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認識,使學生不自覺地產(chǎn)生無限的聯(lián)想。)
    (2)出示圖片,欣賞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創(chuàng)作出來的繪畫作品——主要是版畫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紋理進行裝飾的工藝品。)
    觀察、分析這件作品中的藝術效果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交流看法。
    (3)揭題:《創(chuàng)造美的紋理》。
    (4)組織談話:說說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美的紋理?
    2、示范引導,觀察思考
    (1)組織學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種材質(zhì):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物體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筆畫出來,讓我們找找它們藏在哪里。
    (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紋理,摸一摸,說說給你什么感覺?互相說說感受。)
    (2)體驗紋理的不同質(zhì)感:
    ①樹皮感覺粗糙、絲綢感覺光滑、金屬又硬又涼等。
    ②引導學生將不同狀態(tài)的同種物品進行對比:如棉布比絲綢粗糙,青的樹葉比干枯的樹葉滋潤、細膩等。
    (3)在屏幕上展示腳印、手印、車輪印等紋理,然后設問:這些看起來很美的紋理都是無意中留下的,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將這些富有美感的紋理制作或畫出來呢?
    (4)教師介紹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將水粉顏料涂在物品上再壓印。(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涂在實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 
    2.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范文 篇二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嘗試不同畫筆畫出不同形態(tài)的線條,體會線條的變化以和工具資料和線的關系,充沛體驗線條豐富的表示力。
    教學重點:
    是了解不同形態(tài)的線條。
    教學難點:
    是能用線條表達情緒。
    教學準備:
    各種繩子等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線條,可以勾畫物體的輪廓,又可描繪它們的明暗和質(zhì)感,還可以表示作者的風格和情緒。有的線短促而激烈,有的線條舒展而柔美,有的線條粗獷而有力,有的線條輕柔而恬靜……不同工具畫出的線條,給人的感覺不同,我們來試驗一下吧。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畫變化的線條。
    二、講授新課
    1、欣賞
    欣賞書中的例圖,了解線條的變化和特色,(木炭筆線條松軟,深淺明顯且層次豐富,柔軟的毛筆畫出的線條變化豐富;鋼筆畫的線條鋼勁有力,富有彈性,但深淺和粗細變化不大;鉛筆也可以畫出變化無常的美麗線條,非常豐富的層次,因此可以細膩刻畫對象……)
    2、線條不只可以表示不同的對象,還可以表示自身的情緒,體現(xiàn)個人的性格特征。
    3、線條還可以表示質(zhì)感,粗糙的、細膩的、光滑的等質(zhì)感都可以通過不同的線條來表示。
    4、用線條去表示對象時,需要注意它的輕重、虛實和疏密變化。
    5、用流暢的線條畫速寫,可以表示運動著的對象。
    三、同學作業(yè)
    試用富有變化的線條描繪一個形象,可以使用各種筆來完成,在作畫過程中體驗線條的變化。
    四、課后拓展
    1、收拾與整理,堅持室內(nèi)清潔衛(wèi)生。
    2、還可以用擺拼的方法完成線條的作品。
    3.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范文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jù)學生熟悉的學習用具,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利用廢舊紙盒、橡皮泥制作學生熟悉的童話小屋,學習簡單的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事物的能力。
    教學目的:
    1、在豐富想象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設計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材料小屋。
    2、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橡皮泥表現(xiàn)童話小屋的形象,提高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教學方法:
    講授法、觀察比較法、討論法等。
    教學重點:
    了解廢舊紙盒、橡皮泥的特性,感受色彩的搭配效果。
    教學難點:
    制作的新穎生動,作品逼真美觀,富于個性。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橡皮泥、各種材料。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新穎、別致的小屋形象。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學生討論、嘗試)
    1、引導學生回憶、討論并交流:你喜歡哪個童話故事?喜歡故事中的哪個角色?他住在怎樣的屋子里?
    2、讓學生欣賞以“童話里的小屋”為主題的錄象、圖片等資料。然后請學生自由討論:你喜歡那種類型的小屋?喜歡怎樣的屋頂?怎樣的門窗?怎樣的色彩?
    3、根據(jù)自己手中的材料,思考你準備做一個什么樣的小屋?
    二、發(fā)展階段
    1、讓學生在大膽嘗試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交流描述、解釋各自設計意圖。(可以小組先交流)
    2、引導學生用橡皮泥搓成不同的線、捏成各種點和立方體、長方體形象進行組合。
    3、教師演示紙盒小屋的制作步驟。制作小屋時,可以制作方形、橢圓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張,使制作的小屋更有新意。
    4、學生交流自己將怎樣制作童話里的小屋。
    三、布置作業(yè),巡視指導。
    用各種材料制作童話里的小屋。注意;色彩要搭配起來。制作結束后,自己要及時的收拾剩余的橡皮泥及其他材料。
    四、小結。
    講評作業(yè)。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設計,相互欣賞交流,進一步鼓勵學生設計出更新穎的小屋形象并進行組合。教師點評。
    4.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范文 篇四
    《分蛋糕》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
    2、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并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
    3、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組合成新的畫面。
    教學重點:
    1、是否能大膽想象,并描繪出新穎的蛋糕。
    2、能否采用與眾不同的構圖。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蛋糕的范畫、各種顏色的紙,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油畫棒、剪刀、膠水、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媽媽,親戚朋友都會來幫你過生日,那么小朋友們,你們都見過和吃過什么樣造型的蛋糕呢?
    三、講授新課
    心型的、圓形的,三角形的……
    那么你覺的為什么會有這些形狀的蛋糕呢?它代表了人們美好的祝愿。你吃蛋糕時,帶著怎樣的心情?
    教師出示各種造型的蛋糕范畫,介紹蛋糕的種類和作用。你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嗎?請你來為他們設計一塊蛋糕,你想怎樣來設計?蛋糕上可以畫些什么?
    (小動物、花、還可以寫上給爸爸媽媽祝福的話……)
    四、布置作業(yè)
    小朋友剛才說的真是太棒了,老師也忍不住想來畫一畫了,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畫呢?可以用水彩筆、油畫棒,可以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xiàn)。形狀可以你自己來設計?,F(xiàn)在請同學們開始設計吧!
    切蛋糕比賽
    將自己設計的蛋糕分給小組的成員,要求每人分到一塊大小基本一樣的蛋糕。利用切開的蛋糕重新排列畫面,形成新的構圖形式。
    五、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生日的小主人,可別性急,要吃蛋糕時,先得考考你,大膽切開它,還能變個啥?
    六、講評
    七、小結
    八、課后拓展
    啟發(fā)學生利用廢舊紙盒設計制作立體的蛋糕。
    教學隨感
    分蛋糕這個情節(jié)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有感而發(fā),大都設計的很好,只是在構圖和表現(xiàn)上還應繼續(xù)指導,畫出蛋糕的高度。
    5.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范文 篇五
    教學目標:
    1、觀察春天的小雨,學習春雨不同的畫法。
    2、能想象畫出雨中小草小花小動物的可愛摸樣。
    3、了解簡單的自然生活常識。
    教學重點:想象小花小草喝雨水的樣子。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線畫出春雨的感覺。
    教學程序:
    一、播放下雨的視頻
    1、師: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小雨沙沙。
    2、師:沙沙沙,沙沙沙,小雨落在田野里,花兒開,草兒長,沉睡的大地醒來了!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小雨的溫柔與可愛吧。
    板書課題:小雨沙沙
    二、學習用點和線畫雨
    1、欣賞雨的圖片
    師:雨是什么樣子的?回憶一下,你還看到過什么樣的小雨,有什么感受?你對小雨的印象是怎樣的?
    2、畫雨
    師:請3個小朋友來畫一畫毛毛雨、小雨和小雨點。師點評學生的作業(yè):說說你畫的毛毛雨是什么樣子?
    小結:雨有不同的形態(tài),用點和線能畫出雨不同的樣子。
    三、欣賞雨中植物的圖片
    1、師:春雨落在田野里,神奇的事情發(fā)生啦!
    生:小竹筍冒出了可愛的小腦袋。
    師:小雨給了它什么呀?
    小結:生命雨露
    2、師:如果你是一朵花兒,能表演一下喝雨水的動作嗎?
    教師從頭、手、身體和面部動作進行引導。
    四、畫一畫花兒喝的動態(tài)
    1、出示教材步驟
    師:添畫面部表情,花的身體和手。
    2、比較學生的練習作業(yè)
    師:添畫面部表情時,你們發(fā)現(xiàn)了幾種畫法?
    你認為哪一幅表現(xiàn)出了喝水的動態(tài)?
    五、展開聯(lián)想
    師:小動物、小植物們可聰明啦,你們知道它們還用什么方法來吮吸雨露呢?
    六、作業(yè)指導,師生互評
    1、欣賞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
    2、作業(yè)點評,互評。
    總結:春風細雨溫暖了大地,滋潤了萬物。我們要更親近自然,保護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