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整理》,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名句翻譯:
①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嘗不臨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懷。
譯:我每看到前人發(fā)生感慨興嘆的原因,發(fā)現(xiàn)都像符契那樣相同相合,我曾對前人的文章嗟嘆傷情,但往往不能明白為什么會如此。
②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譯:何況人的壽命隨著自然造化而有長有短,但最終都要完結(jié)!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譯: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覽。
④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來,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⑤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我們?nèi)螒{小船隨意飄蕩,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
⑥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譯:客人中有位吹洞簫的,按著歌曲的聲調(diào)和節(jié)拍XX伴奏。
⑦其孰能譏之乎?
譯:難道誰能譏笑他們嗎?
⑧余于仆碑,又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譯:我對于倒下來的石碑,又因此感嘆古書不存在,后世人弄錯了它的流傳(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本來的情況,哪里說得清楚呢?
⑨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譯:這就是治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采取的緣故啊。
2.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通假字: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通“非”)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通“脫”)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通“畔”)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通“暮”)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通“彰”)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通“圓”)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終老不復(fù)取(通“娶”)
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盛物之器)
蒲葦紉如絲(通“韌”,柔軟而結(jié)實)
府吏見丁寧(“叮嚀”,囑咐)
雖與府吏要(通“邀”)
摧藏馬悲哀(同“臟”,臟腑)
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一詞多義
1、望:
①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名詞)
②西望夏口(向遠處看,眺望,動詞)
2、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副詞)
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3、然:
①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tài))
②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4、于:
①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詞)
②月出于東山之上(從,介詞)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詞)
④于是飲酒樂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緊接前一事,連詞)
5、白:
①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②歌曰(歌詞,名詞)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diào)或節(jié)拍)
4.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徒: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類,屬)
2、出:其出人也遠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詞多義
1、傳: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②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名詞,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
2、師:
①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老師)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名作動,從師)
3、從:
①惑而不從師(動詞,跟隨)
②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介詞,自)
4、也: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用于句中,舒緩語氣,可不譯)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句末語氣詞,輕微感嘆,可譯為"啊")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句末語氣詞,"呢")
5、則: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轉(zhuǎn)折連詞,卻)
②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條件連詞,就)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副詞,表判斷,譯為"就是")
6、于:
①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比)
②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③不拘于時(介詞,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詞,在)
7、乎:
①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譯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語氣詞,反詰語氣)
8、所以: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所用來,"以"作"用"講,表憑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詞類活用
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意動用法,以……為恥)
2、吾從而師之(師:名作動,學習)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名作動,學習)
5、孔子師郯子(師:名作動,拜師學習)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古義:所用來……;今義:因此,因果連詞)
3、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并且,今義:目的連詞)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5、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判斷句)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
3、不拘于時,學于余(被動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賓短語后置)
5、而恥學于師(介賓短語后置)
七、難句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譯: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所以無論高貴還是低賤,不分年紀大還是年齡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不知道文章的停頓,有的人就去求師學習,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人卻不求師學習,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賢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象這樣罷了。
5.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古今異義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修長的樣子/形容色彩繁雜)
便可白公姥(告訴/常指一種顏色)
共事二三年(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憐體無比(可愛/值得憐憫)
汝豈得自由(自作主張/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坐具/睡覺的地方)
以此下心意(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
本自無教訓(教養(yǎng)/訓斥或從錯誤得到認識)
自可斷來信(使者,指媒人/書信)
處分適兄意(處理、處置/對有錯之人作出處罰決定)
躡履相逢迎(迎接/常指奉承、拍馬)
汝是大家子(大戶人家/我們)
奄奄黃昏后(暗沉沉的;形容氣息微弱)
葉葉相交通(交錯相通/為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