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禮儀小知識(精選15篇)

字號: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它不僅是闔家團圓的溫馨時刻,更是禮儀文化傳承與彰顯的重要契機 。從拜年的用語到餐桌的規(guī)矩,過年期間的禮儀小細節(jié),無不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濃濃的人情味。為大家精心整理了15篇禮儀小知識,了解這些傳統(tǒng)禮儀,學習如何在新的一年里,以禮待人,讓春節(jié)的喜慶氛圍在文明有序中愈發(fā)濃郁。
    1.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一
    紅包不可當面拆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
    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2.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二
    祝福話語要多說
    有的寶寶很多話還不會說,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大點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fā)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
    3.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三
    廟會,堪稱春節(jié)民俗文化的“大觀園”,集吃喝玩樂、民俗展示、祈福游樂等于一體,熱鬧非凡。置身廟會,首先要關注安全,尤其是在人員密集處,提前留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位置,防止發(fā)生擁擠踩踏事故;遇到熱門小吃攤、游樂項目,自覺排隊等候,不插隊、不推搡,維護良好秩序。游玩過程中,愛護廟會場地內的公共設施,不隨意涂寫刻畫、損壞物品;對民俗展品、手工藝品,僅用眼睛欣賞,未經許可勿上手觸摸;品嘗美食時,按需購買,避免浪費,若對食物口味、價格有疑問,友好與商家溝通協(xié)商,切勿爭吵沖突;產生垃圾后,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分類投放,保持廟會環(huán)境整潔衛(wèi)生。同時,尊重傳統(tǒng)民俗,積極參與舞龍舞獅、傳統(tǒng)戲曲等表演互動,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讓廟會之行既歡樂有趣,又文明有禮。
    4.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四
    春節(jié)期間,前往寺廟祈福是許多人寄托心愿、尋求心靈慰藉的選擇。寺廟作為神圣的宗教場所,莊重肅穆,有著諸多禮節(jié)需要遵循。在著裝方面,宜選擇素凈、得體的衣物,避免穿著過于鮮艷、暴露或奇裝異服,以示對佛門凈地的尊重;進入寺廟前,提前沐浴凈身,且忌食葷腥、煙酒等物,以一顆虔誠之心踏入。入寺后,要遵守寺廟規(guī)定,不隨意觸摸、攀爬佛像與法器,不踐踏寺廟內的花草,不大聲喧嘩、嬉笑打鬧,保持安靜祥和的氛圍;上香時,以左手持香,右手護香,香點燃后,雙手舉香至額頭高度,向佛像鞠躬行禮,心中默默祈愿,再將香插入香爐,動作要沉穩(wěn)莊重;若要禮佛,需在蒲/團上跪地,雙手合十,額頭輕觸手背,虔誠叩拜。與僧人交流時,稱其為“法師”或“師/父”,行合十禮,切不可握手、擁抱或有其他不當舉動。遵循這些禮節(jié),方能在寺廟中感受寧靜祥和,讓祈福更具誠意。
    5.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五
    從大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的隊伍便穿梭在城市鄉(xiāng)間。去親戚家做客,可不能兩手空空,帶上精心挑選的禮物是基本禮儀。禮物不必/過于奢華,但一定要貼合對方的喜好與需求,如給長輩帶滋補品、保暖衣物,給孩子帶玩具、書籍。出發(fā)前,提前給親戚打個電話告知行程,方便對方安排接待。到了親戚家,要注意進門換鞋、問候長輩、主動幫忙,不要隨意翻動主人家的物品,未經允許,勿進臥室等私密空間。用餐時,遵循主人安排入座,不挑食、不搶食,展現(xiàn)出良好的家教與素養(yǎng)。作為主人,也要熱情好客,提前準備好豐盛的飯菜、干凈的餐具,客人進門笑臉相迎,遞茶倒水,讓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讓親情友情更加醇厚綿長。
    6.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六
    紅包,作為春節(jié)的“甜蜜符號”,承載著長輩對晚輩的關愛與祝福。大年初一,孩子們最期待的莫過于收到長輩遞來的紅包。當孩子接到紅包時,要雙手接過,這小小的動作蘊含著對長輩的尊重與感恩,同時別忘了說一聲“謝謝”,讓長輩感受到晚輩的懂事與禮貌。而家長們在一旁,也要教導孩子正確看待紅包,紅包并非單純的金錢交易,而是長輩的心意。對于收到的紅包金額,不宜當場拆開清點,更不可互相攀比,要讓孩子明白,親情與祝福才是紅包背后最珍貴的東西。家長們還需注意,給晚輩準備紅包時,金額應盡量避免出現(xiàn)不吉利的數(shù)字,選一些如雙數(shù)、帶“6”“8”等寓意順遂、發(fā)財?shù)臄?shù)字,為新年增添好彩頭。
    7.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七
    大年初一,晨曦初照,大街小巷便彌漫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息,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開啟拜年之旅。拜年是春節(jié)里傳遞溫情與祝福的重要儀式,形式多樣,既有晚輩向長輩的登門叩拜,也有親朋好友間的電話問候、微信祝福。在傳統(tǒng)的登門拜年中,晚輩們會早早起床,穿戴整齊,先向家中長輩拜年,行鞠躬禮或磕頭禮,口中說著吉祥話,如“爺爺奶奶,新年好,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爸爸媽媽,新春快樂,愿您新的一年工作順利,身體安康”。給長輩拜年,一定要注意稱呼用詞恰當、語氣恭敬虔誠。出門去親戚朋友家拜年時,提前預約時間,避免主人措手不及。到了人家家中,先向長輩問好,再與平輩寒暄,交談時要面帶微笑,專注傾聽,控制好時間,莫讓熱情的寒暄變成冗長的打擾,讓拜年之行處處洋溢著溫馨與尊重。
    8.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八
    年夜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它承載著團圓、感恩與祈福的美好寓意。這頓飯通常菜品豐盛,有魚寓意“年年有余”,有雞象征“吉祥如意”,還有各種家鄉(xiāng)特色菜肴擺滿一桌。在動筷之前,晚輩要先請長輩入座,待長輩動筷后,晚輩才能開始用餐,這是對長輩的敬重。用餐時,要注意禮儀,不挑食、不浪費,夾菜時適量,避免在盤中翻攪;使用筷子時,忌敲筷、插筷、指筷等不文明行為;若不小心打碎餐具,要即刻說“歲歲(碎碎)平安”來化解尷尬。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品嘗美食,邊分享過去一年的趣事,歡聲笑語回蕩在屋內,親情在這溫馨的氛圍中愈發(fā)深厚。
    9.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九
    接過紅包要致謝
    過年長輩給壓歲錢,寓意著孩子一年平平安安。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們說聲謝謝。
    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后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10.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十
    行動的規(guī)矩
    春節(jié)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huán)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孩子容易興奮。
    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孩子的情緒波動??梢杂靡恍┘s定好的小動作,讓孩子安靜下來。
    11.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十一
    拜年抱拳有學問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國傳統(tǒng)習慣尚左貶右,所以抱拳時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謂“吉拜”;如果右手抱左手,則稱為“哀拳”,是向別人報喪或求饒時使用的手勢。女性抱拳則相反。
    12.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十二
    過年時,面對餐桌上一桌子的好吃的,孩子難免會忍不住好吃的小嘴。平時,大人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是過年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
    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BR>    13.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十三
    祭祖是春節(jié)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在祭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準備好祭品,例如水果、糖果、鮮花等,表示對祖先的敬意;其次,要注意祭祀的時間和地點,例如要在清晨或黃昏時祭祀,選擇一個安靜、整潔的地方;最后,要注意禮儀,例如要先向祖先行三鞠躬禮,然后再獻上祭品。
    14.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十四
    拜年是春節(jié)期間最重要的禮儀之一。在拜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穿著整潔、得體的服裝,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其次,要準備好紅包,作為拜年的禮物,表示對對方的祝福;最后,要注意禮儀,例如拜年時要先問候長輩,然后再問候晚輩。
    15.過年禮儀小知識 篇十五
    主動分享別吝嗇。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
    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說的,從孩子嘴里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