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5篇

字號:

美術教學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美術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讓學生只去追求科學理論,藝術情感同樣重要,共同提高才是一個全素質(zhì)的人才。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過對老師的觀察、理解,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把他們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
    3、培養(yǎng)學生愛老師、敬老師的情感。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觀察自己所喜歡老師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師)課件、錄音、有關人物形象的圖片、范作等
    教學過程
    1、聆聽歌曲,述說故事。
    (1)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等有關教師的歌曲或錄像。
    (2)讓學生想一下關心、愛護自己的老師的形象,并說說有關的故事。
    2、觀察特征,進行表演。
    (1)把課前觀察到的老師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學交流。
    (2)觀察老師的神情。教師演示開心、嚴肅、傷心等表情,讓學生說說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這樣的表情。
    (3)表演有關老師故事的情景劇。
    (4)師生一起評價。
    3、欣賞作品,提供建議。
    (1)播放一些關于老師的音樂或錄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題:對老師外貌特征的判斷;對老師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現(xiàn)你心中理想的老師(三方面的主題任選其一)。
    (3)建議:著重表現(xiàn)人物的五官和氣質(zhì)特征;想象老師在開心或嚴肅或傷心時的情景,并把它畫下來。
    (4)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著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畫和水粉畫技法等方面做指導)。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師小結:教導學生要尊重老師、長輩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2)收集有關尊師重教的故事。
    2.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改變事物比例造成視覺差異,改變畫面效果。
    2、說說小人國的故事,畫畫小人國的場景。
    3、感受創(chuàng)作和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究畫小人國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大小對比畫出小人國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影片導入營造情境
    1、播放影片:小男孩盧卡斯被神奇的縮小槍擊中后,身體變成只有螞蟻那么大,他們和螞蟻們在一起開始歷險。變小后的他發(fā)現(xiàn)原來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竟然如此神奇。
    2、師:想跟盧卡斯一樣變小了去冒險嗎?那我們一起進入小人國吧。
    二、嘗試添畫總結方法
    1、嘗試添畫。師:現(xiàn)在我們都變得和螞蟻一樣大了,咱們結伴而行來到了不同的地方。(邊說邊給每組同學發(fā)一張大的繪畫作品,分別畫了不同的場景。草地上有花朵、落葉、蝸牛等,餐桌上有餐具、食物、花瓶等,超市貨架上各種商品等)嘗試著把自己添畫到畫中去吧。先想好你們在干什么?表情怎樣?動作怎樣?并且注意自己的大小比例哦。
    2、分析總結。展示添畫作品,先請小組長介紹本組作品,然后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進行賞析分析。①誰的想法妙,還有新的想法嗎?②誰添的人物生動?(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大小比例動態(tài)和表情來看,教師適時在作品上進行修改添畫。)
    3、反例點評。出示幾張有問題的作品,學生分析作品的缺陷。
    第一張:人物畫得太大,周圍環(huán)境物品畫得太小,沒有小人國的特點。(點擊課件,畫面各物體大小發(fā)生變化)
    第二張:畫面內(nèi)容比較單調(diào)。(點擊課件,出現(xiàn)一些作為背景的景和物,使畫面變得充實)
    三、創(chuàng)意交流拓寬思路
    1、創(chuàng)作設想。師:剛才我們進行了集體歷險,還總結了這么多經(jīng)驗,下面我們單獨行動,你變小了想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呢?(表揚鼓勵想法奇特的同學)
    2、欣賞教材以及老師收集的優(yōu)秀作品,拓寬學生思路。(在電腦主板上進行維修的小工人們、騎著蜻蜓到荷花上玩耍的小姑娘等)
    獨立創(chuàng)作學生獨立作業(yè),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賞評
    1、將所有作品粘貼在寫有“小人國歷險記”長幅上。
    2、學生離開座位自由欣賞。
    3、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或點評別人的作品。
    4、教師總結,抓住大小對比、造型生動、情境活潑等方法的突出表現(xiàn)和不足進入講評。
    五、學習延伸
    展示一張作品:《巨人腳下的城堡》。
    鼓勵學生回家后畫一畫“巨人國歷險記”。
    3.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形的變化。
    2、能用繪畫或者剪貼的形式制作一面小彩旗,并能用制作的彩旗美化環(huán)境。
    3、在了解彩旗作用的同時,引導學生提高對形的聯(lián)想能力和基本的設計制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在生活中彩旗很常見,用途不同,其形式也很多。在節(jié)日、假日、慶典、集會、演出時,廣場、商場、樓道、房頂?shù)教幙梢姴势祜h飄的場面,其色彩鮮艷、形式多樣,增添了熱鬧的氣氛和喜氣。
    而在商家的眼里,這些迎風飄舞的彩旗,更是推銷自己的廣告資源。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彩旗的樣式設計有了新的變化,同時還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本課編排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形的認識,通過小彩旗的制作了解彩旗的作用與形式。在制作中進行形的變化練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應用能力。從教材介紹的彩旗來看,作業(yè)為剪貼的形式(彩旗的圖案也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重點是彩旗形的選擇與裝飾。我們希望旗的形狀多樣化,根據(jù)彩旗的不同用途,盡可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形態(tài)的彩旗,并能與同學們一起用彩旗布置環(huán)境,美化生活。
    2、重點、難點。
    重點:彩旗形狀的變化、美化及設計制作。
    難點:各種形的認識及組合、表現(xiàn)。
    三、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舊畫報紙、舊掛歷紙(或各色彩紙)、筷子(或小木棒)、常規(guī)畫具
    (教師)課件、各式彩旗的范作、剪刀、膠水、彩紙等,在教室的`上方拉好線(掛彩旗用)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1)說說在生活中、電視電影里、畫報圖書資料上見到過的古今中外的各式各樣的彩旗。
    (2)說說你見過的旗子有哪些形狀和顏色。
    (3)說說這些彩旗的用途。
    2、觀察比較,欣賞評述。
    (1)播放課件,展示古今中外的各式彩旗。
    (2)展示教師范作,分組討論后,指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3)教師小結。
    3、分析特點,學做彩旗。
    提問(供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討論):
    (1)彩旗由哪些部分組成?(一般由旗面、旗穗、旗套等部分組成。)
    (2)旗面的形狀特點是什么?
    (3)形狀與用途有什么聯(lián)系?
    (4)旗面圖案設計與用途有什么關系?
    4、交流討論,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提問:彩旗的形狀還可以有哪些變化?
    (2)選擇合適的表現(xiàn)方法(繪畫或拼貼)制作一面小彩旗。
    (3)小組以集體合作的方式創(chuàng)作一組或一面彩旗。提示:一組彩旗可以是一個活動主題的內(nèi)容,如2008北京奧運會、國際服裝節(jié)等;一面彩旗指可以四人創(chuàng)作一面旗幟,如小隊旗、小組旗、童話王國旗等,旗幟可稍大些。
    (4)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5、作業(yè)展示,點評布置。
    (1)小組內(nèi)展示作業(yè),互評作業(yè)。
    (2)把彩旗掛在吊繩上或粘在小木棒(或筷子)上,全班評,教師小結。
    (3)創(chuàng)作小隊旗的小組,還可舉行簡單的升旗儀式。
    提出評價建議:彩旗的形狀是否別致,圖案設計是否新穎以及色彩是否鮮艷、協(xié)調(diào)、有變化;作品是否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聯(lián)系用途或創(chuàng)作主題展開評價);彩旗的懸掛效果及小組合作的愉快程度等。
    (4)整理場地,保存學生作品。
    6、課外拓展,探求新知。
    (1)收集、觀察生活中的小彩旗。
    (2)了解中國國旗的含義及其他國家的國旗圖案等。
    (3)考證一下古代旗子的種類和作用。
    4.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結構以及設計原理,培養(yǎng)實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紙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培養(yǎng)學生對應用美術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4、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我們都是好朋友,體驗合作創(chuàng)作的快樂。
    二、教學課時:
    1課時
    三、課前準備:
    學生:硬卡紙、繩線、剪刀、膠水、雙面膠、繪畫工具等。
    老師:美術課件、拖鞋、紙拖鞋范作若干。
    四、教學過程:
    5、以“找朋友”的形式入座
    隨機播放兒童歌曲《找朋友》……。
    師:小朋友,你們做過找朋友的游戲嗎?今天就讓我們做這個游戲。
    生:好。
    師: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他一起上這節(jié)美術課吧。
    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入座。
    6、猜猜生活中的老朋友————-拖鞋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生:想。
    師:讓我們來猜一猜(用布蓋住),它的用處可大了,“早上起床我們用到它,晚上睡覺前我們需要它,天氣越熱我們越是喜歡它,它長著長長的身體,我們用它時可舒服了,小朋友你猜到了嗎?
    生:牙膏。
    生:……。
    師:如果實在猜不出的'話,那就請個小朋友來摸一摸,再猜猜看。
    生:我知道了,它是拖鞋。
    教師掀開布,出示“拖鞋”。
    學生一片嘩然。
    7、介紹一位新朋友————紙拖鞋
    師:老師不僅請來了一位老朋友,而且還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想認識它嗎?
    生:想。
    師:那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吧。
    生:掌聲四起……。
    教師出示“紙拖鞋玩偶”,以紙拖鞋的方式向小朋友問好。
    學生一片歡呼聲。進一步引出課題————《紙拖鞋》。
    8、初步認識我們的新朋友(紙拖鞋)
    結合拖鞋和紙拖鞋,找找它們的不同之處。
    師:小朋友我們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用紙做的,一個是用塑料做的。
    9、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新朋友(紙拖鞋的造型與美化)
    圍繞三個中心問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以“紙拖鞋玩偶”的形式向學生提問?)
    A:紙拖鞋由哪幾個部分組成?(我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鞋底與鞋幫。
    B:紙拖鞋組成的方式有哪些?(在桌子上有我的一些兄弟姐妹,請你觀察一下,試著說說組成我們的方式有哪些?)
    C:怎樣美化的紙拖鞋漂亮?(你們覺得我們該怎樣打扮漂亮?你們更喜歡。)
    生:我覺得……。
    師:剛剛我們說的真好,對我們的新朋友進一步深入的了解了一下。
    10、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一起來創(chuàng)造
    A:制作要求:
    (1)合腳。(請學生來試穿體驗,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引導學生提出以自己的腳為模型。)
    師:我們的老朋友好久沒理它了,誰愿意來穿穿它?
    生:我來……。
    個別生試穿拖鞋,結合實際提出問題。
    師:這位小朋友穿了你覺得怎樣?
    生:不合腳。
    師:那我們在做紙拖鞋時,怎樣做才會合自己的腳呢?
    生:照自己的
    (2)充分運用材料,制作大膽有創(chuàng)意。
    B:合作創(chuàng)作
    好朋友一起設計創(chuàng)作一雙紙拖鞋。
    11、游戲:佳拍檔
    12、點評,提出希望
    5.小學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類的創(chuàng)造體現(xiàn)在對物質(zhì)世界的改造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上。兒童雖然不具有改造物質(zhì)世界的主動性,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都融于情感驅使的富有樂趣的活動之中。在這些活動中,他們以自由的心態(tài)放松著自己的思維,以無拘無束的行動為大膽地創(chuàng)造,感受著無盡的愉悅和滿足。具有深遠意義的是,這些活動和自由的玩樂就是創(chuàng)造精神的萌芽。學前時期,兒童就喜歡玩轉轉兒。無庸置疑,本節(jié)課是兒童非常喜歡的游戲活動,教師的任務是讓兒童在轉轉兒的玩樂中感受制作的樂趣,尋找圖形和色彩混合的變化。
    二、教學目標:
    了解轉轉兒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復法,并能獨立操作。培養(yǎng)兒童動腦想、動手表現(xiàn)的能力和興趣,并養(yǎng)成愛創(chuàng)造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轉轉兒的制作方法和游戲方法。
    難點:圓的剪制;轉轉兒中間部位的制作,組織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制作,形成積極參與的游戲氛圍。
    四、教學準備:
    師:轉轉兒幾個,剪刀,膠水,卡紙,紐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膠水,卡紙,紐扣,線等
    五、教學過程:
    1、活動的準備:
    教師和學生充分準備活動工具。教師課前提醒學生在準備剪刀等工具的時候,要注意它們的安全性,準備兒童專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圓規(guī),特別注意圓規(guī)的尖部。
    2、活動的導入:
    師:小朋友們都玩過轉轉兒的游戲吧?(教師取出轉轉兒然后旋轉起來,激發(fā)兒童興趣。)
    3、活動的嘗試:
    A、教師知道兒童將紐扣穿起來,繩線的兩頭打結。
    B、教師知道兒童嘗試讓紐扣轉起來。
    4、活動的發(fā)展:
    A、師:紐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紙,再紙上畫上美麗的顏色,轉起來就會有夢幻般絢麗的色彩出現(xiàn)。
    B、看教師的范作,激發(fā)興趣。
    C、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討論并掌握制作方法。
    轉盤的制作:圓規(guī)畫園——-剪出圓形——-給轉盤涂上漂亮的顏色——-確定圓
    (1)心——-將紐扣粘在圓形卡紙的正中間——-用針穿孔——-穿線并打結——-嘗試旋轉。
    (2)注意事項:圓心旁邊的兩個相對應餓點不能距離圓心太遠,大致和紐扣的兩個對應的孔距離差不多。
    D、學生嘗試制作。學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轉轉兒,并在轉轉兒上涂上漂亮的顏色??梢宰约邯毩⑼瓿桑部梢酝劳瑢W合作完成。
    5、活動的延伸:
    A、試者讓轉轉兒轉起來。
    B、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轉轉兒?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
    C、游戲,相互欣賞交流。舉辦比賽,誰的轉轉兒旋轉的時間久,轉起來漂亮。
    活動的收拾:
    打掃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