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xué)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xué)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學(xué)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希望你努力學(xué)習(xí),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賓語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判斷句)
4、我為趙將。(“為”,是,判斷句)
5、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于”,被,被動句)
6、設(shè)九賓于廷(“于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被動句)
8、求人可使報秦者。
9、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斷句)
10、大王見臣(于)列觀。(省略介詞“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留在漢的匈奴使)
12、為降虜于蠻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蠻夷”)
1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以何見汝為”)
1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15、何以復(fù)加。(賓語前置句,“以何復(fù)加”)
16、信義安所見乎?[賓語前置,(您對漢朝的)信義表現(xiàn)在哪里呢?]
17、緞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句)
18、見犯乃死,重負(fù)國(“見”,被,被動句)
2.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一、通假字
云銷雨霽(銷通消,消散)
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yán),整齊的'樣子)
所賴君子見機(jī)(機(jī)通幾,預(yù)兆)
二、古今異義
千里逢迎(逢迎:古:迎接,今:說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儼驂騑于上路(儼:古:整齊的樣子,今:莊重)
儼驂騑于上路(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
孟學(xué)士之詞宗(學(xué)士:古:掌管文學(xué)撰述的官,今:學(xué)位名)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窮:古:困厄,處境艱難,今:沒有錢,窮困)
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今:肆無忌憚)
君子見機(jī)(見機(jī):古:事前洞察事物細(xì)微,今:看機(jī)會,看形勢)
三、一詞多義
1、盡
賓主盡東南之美(全,都)
潦水盡而寒潭清(沒,干)
則智者盡其謀(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歸盡(完,盡頭)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舊)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問之(特地)
既克,公問其故(原因)
3、屬
時維九月,序?qū)偃铮▽儆?,是?BR> 美池桑竹之屬(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在)
4、且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反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姑且,茍且)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
5、即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依附)
胡天八月即飛雪(就)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則)
6、引
控蠻荊而引甌越(v,連接)
恭疏短引(n,序)
司馬懿引二十萬軍(v,帶領(lǐng))
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7、窮
窮島嶼之縈回(v,極盡)
日暮途窮(v,阻塞不通)
8、于
儼驂騑于上路(介,在)
訪風(fēng)景于崇阿(介,到)
烈于猛火(介,表比較)
聞于四方(介,被動)
盤庚遷于殷(介,到)
四、詞類活用
目吳會于云間(目:名作動,看,遙看)
雄州霧列(霧:名作狀,像霧一樣)
上出重霄(上:名作狀,向上)
物華天寶(華、寶:形作動,有光華,有珍寶)
響窮彭蠡之濱(窮:形作動,窮盡,響遍)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竄:形的使動用法,使…逃)
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名的意動用法,以……為衣襟,以……為帶)
煙光凝而暮山紫(紫:名作動,變成紫色)
俊采星馳(星,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賓主盡東南之美(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
人杰地靈(杰、靈,形作動,有俊杰,有靈氣)
屈賈誼于長沙(屈,形的使動用法)
徐孺下陳蕃之塌(下,名的使動用法,使……下)
騰蛟起鳳(騰、起,使動,使…騰飛,使……起舞)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名作動,看、望)
四美具,二難并(美、難,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難得的主賓)
山原曠其盈視(曠,使動用法,使……開闊)
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古代詩歌的形象主要指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境界。
1、古詩中的“形象”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豪放灑脫型:如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多表現(xiàn)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羈、豁達(dá)大度的風(fēng)格。
(2)憂國憂民型:如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大多表現(xiàn)其對人民苦難生活深深的憂慮和同情。
(3)歸隱田園型: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多是悠閑自在、安貧樂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描寫的山村風(fēng)光和朋友聚會的場面,儼然是一幅山水畫。
(5)兒女情長型:如李商隱的詩表現(xiàn)的離別憂思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6)保家衛(wèi)國型:如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塑造了一個精益報國的英雄形象。
(7)邊塞風(fēng)光和戍邊生活型:如岑參、高適的詩大多表現(xiàn)邊塞的風(fēng)光和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苦。
2、古詩塑造形象的方法:
(1)細(xì)節(jié)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刻畫人物形象。
(2)烘托: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以及其他事物對詩歌中所描繪的人物進(jìn)行烘托。
(3)對比襯托:運用對比、類比來刻人物形象。
(4)比興手法:如自居易的
(5)抒情方式:運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3、鑒賞形象的技巧:
(1)借助詩歌的形象,深入領(lǐng)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意境。
(3)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中的哲理。
4.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一、通假字
1、傳道受業(yè)解惑(“受”通“授”,傳授)
2、或不焉,或師焉(“不”通“否”)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xué)的人;讀書人。(今)指有專門學(xué)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jié)合,譯為㈠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jù)等);㈡……的原因(或緣由)。(今)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今)沒有。
4、小學(xué)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xùn)詁、音韻的學(xué)問。(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xué)校。
5、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fā)出聲音。
6、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許多的人。
7、吾從而師之:(古)跟隨。(今)連詞,表目的和結(jié)果。
8、師不必賢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詞多義
(1)師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2、吾師道也(動詞,學(xué)習(xí))
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
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
(2)傳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2、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書)
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
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
(3)其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他(它)的,他(它)們的)
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yuǎn)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后指學(xué)生的)
7、其出人也遠(yuǎn)矣(代詞,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
2、拜送書于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
3、學(xué)于余(恥學(xué)于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
4、于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于)
5、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比較,比)
6、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5)之
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助詞,的)
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
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8、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獨立性)
9、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
10、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
11、蚓無爪牙之利(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12、吾欲之南海(動詞,到、往)
四、詞類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方位名詞作動詞,低于)
2、而恥學(xué)于師(意動用法,以……為恥)
3、小學(xué)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則足羞(意動用法,以…為羞)
5、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6、吾師道也(名詞作動)
五、文言句式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賓語前置句)
2、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介賓短語后置句、被動句)
5.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fā)現(xiàn)的一塊寶玉,經(jīng)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zhì):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yīng)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quán)衡、比較)
10、必:王必?zé)o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xiàn),進(jìn)獻(xiàn))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jié)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fù)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于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yuǎn)遠(yuǎn)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xì))
三、一詞多義
1、以
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dāng)于“而”)
四、詞類活用
1、負(fù):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yán):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