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字號:

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扎實。
    1.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一
    1.細菌進行有氧呼吸的酶類分布在細胞膜內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細胞膜上進行。光合細菌,光合作用的酶類也結合在細胞膜上,主要在細胞膜上進行。
    2.細胞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既可發(fā)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fā)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3.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初級消費者,仍屬于生產者的能量。
    4.用植物莖尖和根尖培養(yǎng)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為病毒來不及感染。
    5.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細菌及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一般用葡萄糖培養(yǎng)。
    6.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生命系統(tǒng)。
    7.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8.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9.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10.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11.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12.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2.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二
    【細胞核】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3.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三
    1.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應的酶不同。動物和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fā)酵,但動植物的無氧呼吸不能稱為發(fā)酵。
    2.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進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均有ATP產生;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其余的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過程中H2O既是反應物(第二階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階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來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fā)酵。
    6.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對動物可用于維持體溫。
    7.水稻等植物長期水淹后爛根的原因:無氧呼吸的產物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種子爛胚的原因: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對細胞有毒害作用。
    4.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四
    生命的物質基礎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5.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五
    1、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質體。
    2、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3、動植物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4、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沒有的細胞器是葉綠體、中心體、液泡。
    5、生理活動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通過有氧呼吸產生)、線粒體(通過氨基酸脫水縮合產生)、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產生)、高爾基體(植物細胞壁的合成)、核糖體(脫水縮合形成肽鏈)。
    6、與蛋白質合成和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7、與主動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是線粒體、核糖體。
    8、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
    9、合成物質的細胞器有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
    10、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
    11、原核細胞中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12、真核細胞中細胞器的質量大小順序為: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
    13、具膜結構的細胞器:單層膜的細胞器有液泡、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雙層膜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中心體。
    14、膜結構之間的聯系;直接聯系;內質網向內與外層核膜相連,向外與細胞膜相連,代謝旺盛時,內質網膜與線粒體外膜相連。間接聯系:內質網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爾基體融合,高爾基體以同樣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細胞膜融合。
    15、與細胞滲透吸水能力直接有關的細胞器是液泡。
    16、具有核酸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17、能自我復制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
    6.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六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個化學反應體系中,反應開始時,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較低,為“初態(tài)”。在反應的任何一瞬間反應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態(tài)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這一部分能量稱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義是,在一定溫度下一摩爾底物全部進入活化態(tài)所需要的自由能,單位是焦/摩爾,單位符號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應叫酶促反應。酶促反應中被酶作用的物質叫做底物。經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產物。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一般催化劑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相同點:
    (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熱力學允許進行的反應;
    (3)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點: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應速率很快;
    (2)專一性,任何一種酶只作用于一種或幾種相關的化合物,這就是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3)多樣性,指生物體內具有種類繁多的酶;
    (4)易變性,由于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堿等破壞;
    (5)反應條件的溫和性,酶促反應在常溫、常壓、生理pH條件下進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調節(jié)、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與輔因子有關。
    3.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物生成量來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獨改變研究的因素。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常有:酶的濃度、底物濃度、pH值、溫度、抑制劑、激活劑等。其變化規(guī)律有以下特點。
    (1)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他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tǒng)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于酶發(fā)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2)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底物濃度很大,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幾乎不再改變。
    (3)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圍內才表現活性,超過這個范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個pH時活力,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4)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溫度時活力,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溫度。
    (5)激活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激活劑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劑大致分兩類:無機離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抑制劑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變性。抑制劑作用機制分兩種: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7.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七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關系
    在生物體內,糖類、脂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過程,下面僅就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情況進行討論。
    (1)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
    Ⅰ:糖類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可大量轉變?yōu)橹荆禾穷惔x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yōu)楦视秃椭舅?,兩者結合生成脂肪,這種轉變在人和動物體內可大量進行,這就是人和動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轉變?yōu)樘牵涸谌撕蛣游矬w內,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謝途徑,但甘油經一系列過程可以轉變?yōu)樘?,而脂肪酸卻幾乎不能轉變?yōu)樘?,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轉變?yōu)樘?。這就是肥胖后很難減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yōu)榉潜匦璋被幔禾穷愒诜纸膺^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可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與之相對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類分解時不能產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物,因此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這也是人體每天必需攝取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質可以轉化為糖類。蛋白質水解作用氨基酸脫氨基作用不含N糖類
    Ⅲ:蛋白質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①氨基酸可以轉變?yōu)橹荆喊被岱纸獯x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既可轉變?yōu)橹?,又可轉變?yōu)橹舅?,因此在人和動物體內蛋白質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轉變?yōu)榱字取?BR>    ②脂肪幾乎不能轉變?yōu)榘被幔涸谌撕蛣游矬w內,甘油可以先轉變?yōu)開,然后再經轉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幾乎不能轉變?yōu)樘穷?,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動物體內不能轉變?yōu)榘被???傊?,人和動物幾乎不能利用脂質來合成蛋白質。
    (2)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轉化的局限性
    ①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
    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質。
    ②各種代謝物之間的轉化程度也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3)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區(qū)別和聯系:
    來源相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都必須經過消化與吸收相代謝途徑相同:三大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均可合成、分解、轉變。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點才能完成都能作為能源物質: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最終產物均有CO2和H2O貯存方式不同:糖類和脂肪可以在體內貯存,蛋白質不能在體內貯存。不同代謝最終產物不同:糖類、脂肪的代謝終產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質的代謝終點產物除CO2和H2O外,還有尿素等含氮廢物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體內的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只是一種能源物質(只在糖、脂肪嚴重供能不足時,方由蛋白質供能)
    8.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八
    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堿平衡,調節(jié)滲透壓。
    (1)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的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Mg2+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是動物和人體的骨、牙齒中的重要成分;P043-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組成成分;
    (2)無機鹽參與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哺乳動物血液中必須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個動物血液中鈣鹽的含量過低就會出現抽搐。
    (3)維持生物體內的平衡:
    ①滲透壓的.平衡Na+,Cl一對細胞外液滲透壓起重要作用,K+則對細胞內液滲透壓起決定作用。
    ②酸堿平衡(即pH平衡),pH調節(jié)著細胞的一切生命活動,它的改變影響著原生質體組成物質的所有特性以及在細胞內發(fā)生的一切反應:如人血漿中H2CO3/HCO3-,HPO42-/H2P04-等。
    ③離子平衡:動物細胞內外Na+/K+/Ca2+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細胞膜外Na+高、K+低,細胞膜內K+高、Na+低。K+、Na+這兩種離子在細胞膜內外分布的濃度差,是使細胞可以保持反應性能的重要條件。
    9.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九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huán)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選擇透過性膜)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4、與生活聯系: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5、細胞壁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護
    6、細胞膜特性:結構特性:流動性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7、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舉例:(腌制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fā)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10.高一上冊生物期中考試知識點 篇十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高興,并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應。
    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突起[樹突(短)、軸突(長)]構成。軸突+髓鞘=神經纖維
    2、反射: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和功能單位。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構成
    傳出神經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2)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3)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
    (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6、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下丘腦: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書寫中樞(W區(qū))→失寫癥(能聽、說、讀,不能寫)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qū))→運動性失語癥(能聽、讀、寫,不能說)聽性語言中樞(H區(qū))→聽覺性失語癥(能說、寫、讀,不能聽)閱讀中樞(V區(qū))→失讀癥(能聽、說、寫,不能讀)
    (3)其他高級功能:學習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