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物理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

字號:


    歸納整理重要的物理知識點,在復習的時候重點去記,在將多數(shù)知識點都記住之后面對物理考試就不用擔心了。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年級物理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年級物理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 篇一
    (一)曲線運動的條件:合外力與運動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二)曲線運動的研究方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三角形法則)
    (三)曲線運動的分類:合力的性質(勻變速:平拋運動、非勻變速曲線:勻速圓周運動)
    (四)勻速圓周運動
    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點:向心力大小、方向
    向心加速度、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文字、定義式)
    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轉)
    (五)平拋運動
    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速度,水平、豎直方向分速度的表達式;位移,水平、豎直方向位移的表達式
    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位移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2.高一年級物理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 篇二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1)恒力的功:根據(jù)公式W=Fscosα,當00≤a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系求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轉化。
    3.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量,其正、負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號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內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也可能為零。
    ⑵一對互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為零(靜摩擦力)、可能為負(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3.高一年級物理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 篇三
    1、二力平衡:
    如果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為一對平衡力。
    若物體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線上,則在一個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與另一個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個不平行力的平衡問題,是靜力學中基本的問題之一,因為三個以上的平面匯交力,都可以通過等效方法,轉化為三力平衡問題。為此,必須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將某一個力分解到另外兩個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兩個分力必定跟另外兩個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若三個力不平行,則三個力必共點,此即三力匯交原理(匯交共面性)。
    (4)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三個力的矢量圖必組成一個封閉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高一年級物理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 篇四
    加速度-加速運動與減速運動
    物體運動時,如果加速度不為零,則處于加速狀態(tài)。若加速度大于零,則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于零,則為負加速(即速度減至0后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號不同于數(shù)學中的符號,在+、-號只代表是的標量,在物理中+、-號部分代表單純的標量,還有部分還代表的像方向啦什么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曲線加速運動
    在加速度保持不變的時候,物體也有可能做曲線運動。比如,當你把一個物體沿水平方向用力拋出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物體離開桌面以后,在空中劃過一條曲線,落在了地上。
    物體在出手以后,受到的只有豎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變。但是物體由于慣性還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運動。這時,物體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線上了。物體就會往力的方向偏轉,劃過一條往地面方向偏轉的曲線。
    但是這個時候,由于重力大小不變,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變。物體仍然做的是勻加速運動,但不過是勻加速曲線運動。
    加速度-小問題——加速度單位的來歷
    根據(jù)我們高中的課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因為速度(v)的單位是m/s,時間(t)的單位是s,于是將m/s與s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單位:m/s^2.
    5.高一年級物理下冊復習知識點整理 篇五
    A.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知道外力迫使它改變之中狀態(tài)為止。
    2.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特性。
    3.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需要外力。
    4.慣性的定義:物體的這種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做慣性。
    5.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
    6.慣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論物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都具有慣性。
    B.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達式:F=ma
    (1)定律的表達式雖寫成F=ma,但不能認為物體所受外力大小與加速度大小成正比,與物體質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個力?當然如果F是某一個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該力單獨產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產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則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這時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則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這時物體做減速運動。
    (3)如果合外力不變(恒定),則加速度也不變(恒定),這時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4)如果合外力為零,則加速度也為零,這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或處于靜止狀態(tài)。
    C.牛頓第三定律
    1.兩個物體之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我們把其中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個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特點
    (1)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2)具有同種性質
    (3)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4)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