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字號: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歡迎閱讀參考!
    1.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宋朝時期,劉宰剛調(diào)任泰興縣令不久,就接到一農(nóng)人投訴。
    農(nóng)人說:“鄰縣的親戚租了我家的牛,可恨的是,趁我家辦喪事的時候,他竊走了租牛契據(jù)。十幾年來,我?guī)状紊祥T索要牛和租金,他都不認(rèn)賬,還謊說把牛賣了。所以,請劉大人替小民做主。”
    劉宰問:“為什么十幾年了都沒得到解決?”
    農(nóng)人回答:“我曾經(jīng)多次向官府告狀,可沒有契據(jù)憑證,又因為牽涉鄰縣,所以官府一直擱置未辦?!?BR>    劉宰站起身來,來回踱著步,自言自語地說:“都過去十幾年了,怎么能一下子找回來呢?得想個計策。”
    隨后,劉宰命人找來兩個乞丐,請他們吃飽喝足之后,告訴他們事情的緣由,并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后關(guān)進牢房。
    第二天,開始審訊。劉宰將驚堂木一拍,大聲喝問:“你們二人可曾偷牛?”
    兩個乞丐立即招認(rèn):“是偷了一頭牛。”
    劉宰繼續(xù)問:“你們將牛弄到了何處?”
    乞丐回答:“賣給了鄰縣?!?BR>    劉宰問:“可還記得是哪家哪戶?”
    乞丐果斷回答:“記得,記得?!?BR>    劉宰吩咐左右:“好!那就帶他們?nèi)ブ刚J(rèn)。”
    來到鄰縣,兩個乞丐徑直來到了那個租戶家,說:“就是賣給了這家?!遍_始,租戶不承認(rèn),但乞丐竭力堅持。租戶急了,回屋拿出契據(jù),信誓旦旦地說:“牛是我租來的,有契據(jù)為證?!?BR>    在場的人都笑了,租戶如夢方醒,自知露餡,中了人家的圈套。最終,不得不把牛和租金如數(shù)歸還租主。
    心計,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工于心計之人,永遠(yuǎn)不是智慧之人的對手。
    2.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鄭板橋在范縣做縣令的時候,為官清正,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就把縣境內(nèi)治理成一派安居樂業(yè)的太平景象。這一天,東鄉(xiāng)大集,鄭板橋一身秀才打扮,帶了筆墨紙硯,騎上小毛驢,去重操舊業(yè)——賣字畫。當(dāng)然,賣字畫是個幌子,私訪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鄭板橋來到集市上,剛鋪好攤位,就圍上來不少人觀看。只見一位老漢,拿起一幅牛畫,左看右看,看得眼角都濕潤了。鄭板橋以為碰到了知音,便問:“老兄,你喜歡這幅嗎?給個價吧,多少都行。”
    老漢說:“看著這牛畫,我想到了我的賣牛錢。幾天前,我去集市把牛賣了五貫錢,回到村頭遇到了‘雁拔毛,他一定要借我那五貫錢,說過幾天還我??山裉煳胰ヒX,他卻翻臉不認(rèn)賬,向我要證人,要借條,我兩樣都沒有啊?!闭f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淚。
    旁邊一位青年對鄭板橋說:“這老伯姓王,為人老實厚道,人稱‘王老實。訛他錢的那人姓顏,為人*滑,好占便宜,是個雁過拔毛的主,所以外號叫作‘雁拔毛。”
    鄭板橋聽了眾人的話,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對王老實說:“我把這牛畫送給你。別看現(xiàn)在是張畫,這頭牛會長,長到這張紙放不下它的時候,它就會從紙上跑下來變成活牛,而紙上又有了一頭小牛,還會繼續(xù)長,還會變成活牛,如此反復(fù),會生出許多頭牛?!?BR>    王老實雖然對鄭板橋的話并不真信,但還是把牛畫帶回家了。
    牛畫的事傳遍了三村五里,好熱鬧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鄭板橋所講的,這畫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撐破紙邊了。第十一天,天剛蒙蒙亮,人們便來到了王老實家,一進院門,就見王老實正給一頭又肥又大的黃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貼著的那張畫,上面又有了一頭小牛。正當(dāng)人們紛紛稱奇的時候,“雁拔毛”擠出人群,對王老實說:“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畫賣給我吧。”
    王老實倒也干脆,說:“行。五貫錢賣給你ǐ吧!”“雁拔毛”生怕王老實會反悔,馬上掏錢買了那幅畫。
    “雁拔毛”把牛畫恭恭敬敬掛在了正堂。每天燒香上供,偏偏不見牛長。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鄭板橋那天回去后又畫了九張牛畫,畫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把畫送到了王老實家里,讓他每天夜里換一幅。第十天,鄭板橋又拿出五貫錢讓衙役去集上買了一頭牛,趁夜黑人靜送到了王老實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誘財迷心竅的“雁拔毛”上當(dāng)。
    鄭板橋?qū)嵲谑翘兄腔哿?,最后巧妙地幫王老實要回了賣牛錢,令“雁拔毛”有苦說不出,真解氣呀!
    3.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fēng)光無限,蘇東坡攜書童前來泰山游玩,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佑廟前。佑廟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歷代帝王將相所立,名家名人所書,蘇東坡與書童隨人流進了鋪廟,觀賞碑林。
    這時,打東邊過來一位氣宇軒昂,風(fēng)度不俗之人,蘇東坡仔細(xì)一看,不覺大喜過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蘇東坡連忙招呼:“王大人,怎么這么巧,你也來泰山了?”
    王安石見是蘇東坡,一邊觀賞碑文,一邊回答:“只許你這位大詩人觀賞泰山風(fēng)光,鋪廟碑刻,就不許我也來湊湊熱鬧?”蘇東坡急忙辯解:“哪里話,能與王大人同游笛廟碑林,實乃人生一大幸事!”說完用手一指身后:“這是書童福德?!蓖醢彩米煲黄灿仪胺侥俏荒贻p人,說:“我的書童學(xué)智!”
    王安石話音剛落,福德便跑過去與學(xué)智打招呼,誰知學(xué)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是“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緊不慢邊看碑文,邊朝前走去。來到一塊微微向東傾斜的石碑面前時,四人止步,評頭品足。福德因剛才看了學(xué)智的臉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搶先說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學(xué)智何等聰明,一聽人家福德在諷刺自己的主人拋豈肯罷休,脫口接道:“東坡前傾根基斜!”
    聽見兩位書童斗嘴,王安石插話說:“學(xué)智說得一點沒錯,此碑確實因為根基斜了,才東坡前傾啊!”蘇東坡“囑”了一聲,說:“王大人言之有理,不過,咱福德說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說完,王安石與蘇東坡相視著“哈哈”大笑起來。
    見主人大笑,福德與學(xué)智也跟著吃吃地笑了。
    4.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宋朝時候,契丹發(fā)來二十萬遼兵犯境,邊關(guān)吃緊。那工夫六郎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現(xiàn)在徐水縣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臨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長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軍只有三千人。遼兵來得很快,然間兵臨城下,將城圍住,并且一連幾天數(shù)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墒撬斐堑氖剀姾屠习傩蘸孟笈c平常一樣沒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問老百姓:“遼兵這么攻城,你們不害怕嗎?”老百姓回答:“有楊將軍在此鎮(zhèn)守,遼兵是攻不破的!”
    楊六郎一聽老百姓對自己是這樣的信任,更感到責(zé)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壯年召集起來,發(fā)給他們刀槍劍戟,動員他們配合軍隊一起上陣護城。軍隊和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誓死與遂城共存亡。
    這時候正是十月,天氣突然變冷。六郎楊延昭見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軍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墻上澆一遍水,馬上就結(jié)成一層冰,澆了一夜水,結(jié)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墻白閃閃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長城,又堅又滑,不可攀登。遼兵沖到城下,前來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軍趁機滾木雷石萬箭齊發(fā),殺死殺傷遼兵不計其數(shù)。遼兵數(shù)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楊六郎趁機,將城門大開,親率大軍沖殺出,只殺得遼兵丟盔掉甲狼狽而逃。這一仗,生擒遼兵上千,馬匹近萬,還獲得了大批武器。
    楊六郎因為這次戰(zhàn),被宋真宗加官進級,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調(diào)升莫州(今河北任邱縣鄚州)刺史。契丹犯邊,一路燒殺搶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楊延昭先后率兵打退遼兵一百多次進攻,使邊關(guān)一度安寧,因而深受人民的愛戴。
    楊六郎五十七歲那年,病故于鄚州?;实叟蓪J古阃傻拈L子楊文廣(戲劇中寫楊延昭的兒子叫宗保,宗保的兒子叫文廣)前來護送靈樞回他的原籍太原。鄭州人民頃城出動,跪圍著靈車失聲慟哭,要求將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靈,警戒邊防。楊文廣和皇帝的專使感到眾情難卻,便讓馬童馳報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槨,把六郎的衣冠和寶刀放在里邊,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當(dāng)?shù)厝嗣?。從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紀(jì)念地。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百姓逢節(jié)敬拜。
    5.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集錦
    武松在離景陽岡不遠(yuǎn)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著哨棒,腳步不穩(wěn)地正想向景陽岡走去。店家追出來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岡上有只老虎,已經(jīng)傷害了二三十條人命。”武松聽了,笑了笑說:“你休來嚇我,便真?zhèn)€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著酒興,大步走到景陽岡下,看見一棵大樹,刮去了一塊樹皮,上面寫著兩行字:“最近景陽岡出現(xiàn)了老虎,凡是來往行人,在中午時分成群結(jié)隊過岡?!蔽渌煽戳?,笑著說:“這準(zhǔn)是酒店老板嚇人的玩意兒,好讓人們到他酒店住宿。我怕什么!”于是,對告示置之不理,依舊拖著哨棒走上山岡。
    走不到半里路,看見一座破廟。廟門上貼著一張縣衙門的布告。武松看了這才相信有虎。他本想轉(zhuǎn)身回去,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自言自語:“怕什么!既然來了,倒要上去看看。”
    這時候正是初冬,晝短夜長,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又喃喃自語:“明明是人們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陣,覺得酒力發(fā)作,渾身燥熱,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開,直朝亂樹林子走去。他看見一塊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陣狂風(fēng),接著“撲”的一聲,從亂石叢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額的猛虎來。武松不由“哎呀”一聲,連忙從青石板上翻身下來,拿起了哨棒,閃在一旁。那老虎又饑又渴,兩只前爪在地上輕輕一按,朝著武松縱身撲來。武松吃了一驚,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老虎撲過來,只一閃,就閃在老虎背后。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難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來。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老虎沒有掀著武松,大吼一聲,就像半空里打了個霹靂,震得地動山搖。接著它倒豎起鐵棒似的尾巴一掃,武松急忙又閃在另一旁。原來老虎傷人,就是這一撲、一掀、一掃;這三下子不成,氣焰也就減了大半。
    那老虎沒掃著武松,又大吼一聲,一兜撲了過來。武松見那老虎轉(zhuǎn)回身撲來,于是雙手揮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從半空中劈下來。只聽見“啪”的一聲響,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樹枝劈了下。來原來武松打得慌了,沒打著老虎,卻打在枯樹上,那條哨棒折成了兩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老虎更急了,咆哮著,張開大口又撲過來。武松一跳,退了十幾步遠(yuǎn)。那老虎兩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手就勢抓住老虎的頭皮使勁往地上按。老虎拼命掙扎,武松用腳朝老虎臉上、眼睛亂踢。老虎疼得吼叫著,身子底下扒起兩堆黃土,扒成了一個坑。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黃土坑里,又亂踢了一陣子。那老虎已沒多大氣力了。這時,武松左手緊緊地按住老虎,右手舉起鐵錘般的拳頭,用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噴出鮮血來,只剩下了一口氣,再也動彈不得了。
    武松擔(dān)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斷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陣。眼看老虎連氣都沒有了,這才扔了哨棒,過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