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我們不僅要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們背后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十篇。歡迎閱讀參考!
1.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諸葛亮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xué)習(xí)兵法。水鏡先生養(yǎng)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xué)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dāng)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么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dāng)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于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xué),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jīng)過刻苦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
2.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王冕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諸暨人。他小的時候,家里很窮,父親讓他去給財主家放牛,賺幾文錢來補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學(xué)。他每次牧牛從鄉(xiāng)學(xué)門前經(jīng)過,聽到里面瑯瑯的讀書聲,便停下來了,把牛拴在樹上,在門外聚精會神地聽個不止。有,他在鄉(xiāng)學(xué)門外聽課,一直聽到天黑,竟把牛給跑掉了。父親聽說丟了財主家的牛,又怕又氣,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過學(xué)堂時,依然像以前一樣專心地聽老師講課。
有一天,王冕的母親對他父親說:“王冕這個孩子既然如此癡呆,索性任他去吧!”父親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從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廟中,白天替廟里做些雜事,賴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個人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借著佛像前面的長明燈光讀書。由于王冕專心一意地刻苦學(xué)習(xí),學(xué)問長進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
3.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匡衡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十分勤奮好學(xué)。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務(wù)必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但是,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nèi)心十分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锖庥幸惶旃钠鹩職猓瑢︵従诱f:“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十分氣憤,但是他更下定決心,必須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xù)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此刻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能夠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yīng)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xué)習(xí)的,之后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xué)者。
4.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司馬光
司馬光從小就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學(xué)習(xí),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zé)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jié)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于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司馬光努力改掉“記憶差”這個壞毛病,每當(dāng)先生講完課,其他人勉強背下來,就扔下書本去玩了;而司馬光則關(guān)上門窗,聚精會神的高聲朗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背的滾瓜爛熟。自己檢查一遍,合上書背得一字不錯,并且很流利,才肯合上書本,休息一小會。
司馬光從小到老這一生,一直堅持學(xué)習(xí),做官之后,并沒有放棄學(xué)習(xí),而是更加刻苦地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了一個學(xué)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5.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代代相傳,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昆侖山學(xué)道,后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后又奉師命發(fā)榜封神。這在《太平御覽》和《封神記》等書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許仲琳為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qū)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xué)習(xí)并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而且當(dāng)今世界上的政治、經(jīng)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lǐng)域仍在借鑒太公《六韜》的精華。
6.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蘇秦
蘇秦,戰(zhàn)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他跟隨鬼谷子學(xué)習(xí)游說術(shù)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游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里。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wù)正業(yè),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里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游說天下,謀取功名,于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chǎn),然后再去周游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dāng)?shù)厝朔N莊稼去養(yǎng)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著落,不后悔么?”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于是閉門不出,取出*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jīng)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jīng)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xué)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xué)習(xí)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xué)習(xí),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fā)用繩子扎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fā)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
7.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扁鵲
我國醫(yī)學(xué)源遠流長,歷曾涌現(xiàn)出許多名醫(yī)。扁鵲便是其中的一位。扁鵲年輕時跟隨師傅學(xué)醫(yī),非常用功。他學(xué)成后醫(yī)術(shù)高超,到各地治病救人,被人們稱為“神醫(yī)”。
有,扁鵲到齊國見到齊桓侯,通過觀察,扁鵲知道齊桓侯生病了,就對他說:“您生病了,如今病在皮膚里,如果耽誤了,病情將會加重?!?BR> 齊桓侯不相信扁鵲的話,說:“我沒病。你們醫(yī)生貪功好利,總想靠醫(yī)治沒病的人來顯示自己的醫(yī)術(shù)。”
過了五天,扁鵲又見到齊桓侯,他真誠地說:“您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療會加重?!饼R桓侯不高興地說:“我沒病?!庇诌^了五天,扁鵲對齊桓侯說:“您的病已經(jīng)深入到腸胃了,再不治療后果會很嚴重。”齊桓侯仍覺得扁鵲在騙他,沒有理會。
五天后,扁鵲再見到齊桓侯,他轉(zhuǎn)身就跑開了。齊桓侯感到很疑惑,就派身邊的人去問扁鵲。
扁鵲說:“以前齊桓侯的病我能治好??涩F(xiàn)在病已經(jīng)到了骨髓,我治不好,只能趕緊跑開了?!?BR> 不久,齊桓侯果然生病了。他的病情越來越重,沒一個醫(yī)生能治好。臨終前,他后悔地說:“要是聽扁鵲的話該多好啊!”
扁鵲還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診斷疾病的四種方法:望氣色、聞氣味、問病情、把脈,為祖國醫(yī)學(xué)作出了重大貢獻。
8.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蘇武
蘇武是漢朝時候的一位官員。有一年,他作為漢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辦事。不料,匈奴人違背諾言,不放蘇武返回漢鑰,扣留了他,還勸他投降。蘇武嚴辭拒絕,說:“我奉國家命令出使匈奴,喪失氣節(jié)就是污辱了使命,丟大漢朝的臉。我如果那樣,還有什么臉見人!”匈奴人用刀威脅他,他索性把脖子伸過去,寧死不從。
匈奴人把他放進地窖,不給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頑強地活著。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遙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叫他放羊,說不投降就讓他在那里待一輩子。蘇武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代表著國家。他堅決不做有辱國格的事,寧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餓,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漢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節(jié)”(一根長棍,上面掛著穗子),他一直放在身邊,放羊的時候也拿在手中。天長日久,“使節(jié)”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緊握不放。
蘇武在匈奴度過了19個年頭,始終沒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漢朝。他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受到人們的尊敬。
9.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宋濂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墒沁€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BR>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dāng)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fēng)雪再大,我都得上路?!?BR> 當(dāng)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xué),將來必有出息!
10.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賈島
唐代詩人賈島,小時候讀書很認真,長大后寫了許多詩。他寫的詩不但意境好,而且用詞準確。他說自己寫詩苦苦思索:“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他想好了一首寫夜景的詩,但對詩中“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字把握不朵。他想了又想,是不是用“敲”字更好呢?
當(dāng)時,賈島騎著驢子在街上走,一邊思索,一邊用手勢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哪知撞到了正在街上巡視的京兆尹一種官銜韓愈的馬上。賈島慌忙說明,自己正在想詩句用哪個詞好。
韓愈也是個大文豪,一聽,不僅不怪罪他,還笑著指點他:“還是用‘敲’字更好?!辟Z島一想,對!“敲”字動作清楚,形象鮮明,在靜夜中還有聲音。他向韓愈恭恭敬敬地行禮,表示感謝。后來韓愈和賈島成了朋友,經(jīng)常一起談詩。
后人寫好文章初稿,還要修改詞句,就說再“推敲”一下。也就是說,要像賈島一樣,把詞句修改好,把文章寫得更好。
1.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諸葛亮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xué)習(xí)兵法。水鏡先生養(yǎng)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xué)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dāng)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么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dāng)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于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xué),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jīng)過刻苦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
2.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王冕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諸暨人。他小的時候,家里很窮,父親讓他去給財主家放牛,賺幾文錢來補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學(xué)。他每次牧牛從鄉(xiāng)學(xué)門前經(jīng)過,聽到里面瑯瑯的讀書聲,便停下來了,把牛拴在樹上,在門外聚精會神地聽個不止。有,他在鄉(xiāng)學(xué)門外聽課,一直聽到天黑,竟把牛給跑掉了。父親聽說丟了財主家的牛,又怕又氣,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過學(xué)堂時,依然像以前一樣專心地聽老師講課。
有一天,王冕的母親對他父親說:“王冕這個孩子既然如此癡呆,索性任他去吧!”父親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從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廟中,白天替廟里做些雜事,賴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個人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借著佛像前面的長明燈光讀書。由于王冕專心一意地刻苦學(xué)習(xí),學(xué)問長進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
3.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匡衡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十分勤奮好學(xué)。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務(wù)必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但是,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nèi)心十分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锖庥幸惶旃钠鹩職猓瑢︵従诱f:“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十分氣憤,但是他更下定決心,必須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xù)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此刻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能夠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yīng)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xué)習(xí)的,之后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xué)者。
4.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司馬光
司馬光從小就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學(xué)習(xí),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zé)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jié)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于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司馬光努力改掉“記憶差”這個壞毛病,每當(dāng)先生講完課,其他人勉強背下來,就扔下書本去玩了;而司馬光則關(guān)上門窗,聚精會神的高聲朗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背的滾瓜爛熟。自己檢查一遍,合上書背得一字不錯,并且很流利,才肯合上書本,休息一小會。
司馬光從小到老這一生,一直堅持學(xué)習(xí),做官之后,并沒有放棄學(xué)習(xí),而是更加刻苦地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了一個學(xué)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5.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代代相傳,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昆侖山學(xué)道,后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后又奉師命發(fā)榜封神。這在《太平御覽》和《封神記》等書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許仲琳為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qū)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xué)習(xí)并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而且當(dāng)今世界上的政治、經(jīng)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lǐng)域仍在借鑒太公《六韜》的精華。
6.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蘇秦
蘇秦,戰(zhàn)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他跟隨鬼谷子學(xué)習(xí)游說術(shù)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游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里。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wù)正業(yè),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里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游說天下,謀取功名,于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chǎn),然后再去周游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dāng)?shù)厝朔N莊稼去養(yǎng)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著落,不后悔么?”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于是閉門不出,取出*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jīng)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jīng)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xué)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xué)習(xí)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xué)習(xí),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fā)用繩子扎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fā)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
7.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扁鵲
我國醫(yī)學(xué)源遠流長,歷曾涌現(xiàn)出許多名醫(yī)。扁鵲便是其中的一位。扁鵲年輕時跟隨師傅學(xué)醫(yī),非常用功。他學(xué)成后醫(yī)術(shù)高超,到各地治病救人,被人們稱為“神醫(yī)”。
有,扁鵲到齊國見到齊桓侯,通過觀察,扁鵲知道齊桓侯生病了,就對他說:“您生病了,如今病在皮膚里,如果耽誤了,病情將會加重?!?BR> 齊桓侯不相信扁鵲的話,說:“我沒病。你們醫(yī)生貪功好利,總想靠醫(yī)治沒病的人來顯示自己的醫(yī)術(shù)。”
過了五天,扁鵲又見到齊桓侯,他真誠地說:“您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療會加重?!饼R桓侯不高興地說:“我沒病?!庇诌^了五天,扁鵲對齊桓侯說:“您的病已經(jīng)深入到腸胃了,再不治療后果會很嚴重。”齊桓侯仍覺得扁鵲在騙他,沒有理會。
五天后,扁鵲再見到齊桓侯,他轉(zhuǎn)身就跑開了。齊桓侯感到很疑惑,就派身邊的人去問扁鵲。
扁鵲說:“以前齊桓侯的病我能治好??涩F(xiàn)在病已經(jīng)到了骨髓,我治不好,只能趕緊跑開了?!?BR> 不久,齊桓侯果然生病了。他的病情越來越重,沒一個醫(yī)生能治好。臨終前,他后悔地說:“要是聽扁鵲的話該多好啊!”
扁鵲還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診斷疾病的四種方法:望氣色、聞氣味、問病情、把脈,為祖國醫(yī)學(xué)作出了重大貢獻。
8.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蘇武
蘇武是漢朝時候的一位官員。有一年,他作為漢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辦事。不料,匈奴人違背諾言,不放蘇武返回漢鑰,扣留了他,還勸他投降。蘇武嚴辭拒絕,說:“我奉國家命令出使匈奴,喪失氣節(jié)就是污辱了使命,丟大漢朝的臉。我如果那樣,還有什么臉見人!”匈奴人用刀威脅他,他索性把脖子伸過去,寧死不從。
匈奴人把他放進地窖,不給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頑強地活著。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遙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叫他放羊,說不投降就讓他在那里待一輩子。蘇武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代表著國家。他堅決不做有辱國格的事,寧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餓,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漢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節(jié)”(一根長棍,上面掛著穗子),他一直放在身邊,放羊的時候也拿在手中。天長日久,“使節(jié)”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緊握不放。
蘇武在匈奴度過了19個年頭,始終沒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漢朝。他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受到人們的尊敬。
9.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宋濂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墒沁€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BR>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dāng)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fēng)雪再大,我都得上路?!?BR> 當(dāng)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xué),將來必有出息!
10.名人故事簡短文字版
賈島
唐代詩人賈島,小時候讀書很認真,長大后寫了許多詩。他寫的詩不但意境好,而且用詞準確。他說自己寫詩苦苦思索:“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他想好了一首寫夜景的詩,但對詩中“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字把握不朵。他想了又想,是不是用“敲”字更好呢?
當(dāng)時,賈島騎著驢子在街上走,一邊思索,一邊用手勢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哪知撞到了正在街上巡視的京兆尹一種官銜韓愈的馬上。賈島慌忙說明,自己正在想詩句用哪個詞好。
韓愈也是個大文豪,一聽,不僅不怪罪他,還笑著指點他:“還是用‘敲’字更好?!辟Z島一想,對!“敲”字動作清楚,形象鮮明,在靜夜中還有聲音。他向韓愈恭恭敬敬地行禮,表示感謝。后來韓愈和賈島成了朋友,經(jīng)常一起談詩。
后人寫好文章初稿,還要修改詞句,就說再“推敲”一下。也就是說,要像賈島一樣,把詞句修改好,把文章寫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