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古詩詞啟蒙簡單【5首】

字號:

古詩詞是古代人們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的出口,是表達(dá)自我的一種方式,富有中華文明特有的美感。它們或是鏗鏘,或是婉轉(zhuǎn),風(fēng)格各異,皆耐人尋味。下面是分享的幼兒古詩詞啟蒙簡單【5首】。歡迎閱讀參考!
    1.幼兒古詩詞啟蒙簡單
    贈汪倫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賞析
    此詩是李白于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dāng)?shù)睾糜淹魝惖囊皇琢魟e詩。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dá)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zhuǎn),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dá)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詩的兩句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袄畎壮酥蹖⒂小笔钦f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昂雎劙渡咸じ杪暋?,“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jìn)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dá)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保ā短圃妱e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yùn)藉。宋代詩論家嚴(yán)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bǔ)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2.幼兒古詩詞啟蒙簡單
    夏日絕句
    李清照〔宋代〕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賞析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dāng)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死”也應(yīng)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最后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不思進(jìn)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那種凜然風(fēng)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dāng)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xì)膩感人無以復(fù)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fēng)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huán)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xiàn)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迸娙俗匪寄莻€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痛恨宋朝當(dāng)權(quán)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qiáng)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fù)任何言語!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dāng)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dāng)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3.幼兒古詩詞啟蒙簡單
    卜算子·詠梅
    陸游〔宋代〕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著同:著)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賞析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fēng),不畏強(qiáng) 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里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fù)。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tài)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dá)官貴人所有。后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凄風(fēng)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這環(huán)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jié)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fēng)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jīng)略中原,又見扼于統(tǒng)治集團(tuán),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后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lián)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fēng)情性,如何共,海棠說?!保纤蚊C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睂懗鏊约簩φ斡邢纫?,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xiàn)。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rèn)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xiàn)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fù)中原,因此為統(tǒng)治集團(tuán)中求和派所壓制。創(chuàng)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zhàn)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4.幼兒古詩詞啟蒙簡單
    敕勒歌
    樂府詩集〔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shù)概括力極強(qiáng)。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nèi)獾拇笊?,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疤焖岂窂],籠蓋四野”,環(huán)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疤焐n蒼,野茫?!保炜帐乔嗌n蔚藍(lán)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diào),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yuǎn)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diào)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qiáng)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fēng)貌圖。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dāng)讀到末句――“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進(jìn)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dāng)一陣清風(fēng)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tài)轉(zhuǎn)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耍麄€草原充滿勃勃生機(jī),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fēng)”字,備加欣賞。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zhì)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zhàn)、彪悍豪邁的情懷。
    5.幼兒古詩詞啟蒙簡單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賞析
    從《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dāng)涼風(fēng)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dá)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bǔ)“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前四句就是單純的抒寫當(dāng)時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qiáng)穩(wěn)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yuǎn)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dá)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yuǎn)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