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fā)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nèi)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shù)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后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shù)
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譯(幾,若干)
數(shù)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數(shù)目)
扶蘇以數(shù)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yōu)美的)
(5)發(fā)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打開)
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fā)百中(發(fā)射)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量)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保養(yǎng)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借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zhuǎn)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連詞,表轉(zhuǎn)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4)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則移其民于河?xùn)|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nèi)(代河?xùn)|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結(jié)構(gòu)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xùn)|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詞,對于:寡人之于國也
(2)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當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則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于鄰國多,介詞賓語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后置)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2.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1、通假字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鎞”,釵,古代婦女別在發(fā)髻上的一種首飾)
2、古今異義
(1)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因為長句(古:因此創(chuàng)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連用,表示因果關(guān)系。)
(3)因為長句(古:指七言詩,唐代的習(xí)慣說法。今:因表達需要而字數(shù)較多的句子)
(4)鐵騎突出刀槍鳴(古:突然沖出。今:多指表現(xiàn)不一般。)
(5)曲終收撥當心畫(古:正中。句中指沖著弦的正中部位。今:小心,留神)
(6)整頓衣裳起斂容(古:整理,修飾。今:使紊亂的變?yōu)檎R,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
(7)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古:隨便的,輕易地。今:指平常普通。)
(8)弟走從軍阿姨死(古:指鴇母。今:多用以稱呼跟母親輩分相同、年紀差不多不一定有親屬關(guān)系的婦女。)
(9)暮去朝來顏色故(古:面色。今:指色彩)
(10)去來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來,語助詞,無實義。今:前去又回來,相當于來回。)
(11)夜深忽夢少年時(古:指年輕時。今:指十歲到十五六歲的未成年人)
(12)老大嫁作商人歸(古:年齡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稱呼兄弟姐妹中排行大的)
(13)嘔啞嘲哳難為聽古:不堪。今:①使人為難②多虧(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
(14)凄凄不似向前聲(古:剛才,先前。今:向前方,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
(15)又聞此語重唧唧(古:嘆息聲,今:擬聲詞,形容蟲叫聲等)
3、詞類活用:
(1)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2)遂命酒(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3)因為長句,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歌)
(4)命曰《琵琶行》(命,名詞作動詞,命名,取名)
(5)潯陽江頭夜送客(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6)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碎,形容詞作動詞,敲碎)
(7)商人重利輕別離(重,后面帶了賓語“利”用作動詞,看重;輕,后面帶了賓語,用作動詞,輕視。)
(8)夢啼妝淚紅闌干(夢,名詞作狀語,在夢里。)
(9)江州司馬青衫濕(濕,形容詞作動詞,被浸濕)
(10)血色羅裙翻酒污。(污,被動,被玷污)
4、特殊句式:
(1)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被動句)
(2)問其人,本長安倡女。("本"后省略動詞謂語"是"。)
(3)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動詞"學(xué)后"作補語。"于"相當于"向"。)
(4)使快彈數(shù)曲。("使"后省略賓語"之",指"琵琶女"。)
(5)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江湖間"作動詞"轉(zhuǎn)徙"的補語。"于"相當于"在"。)
(6)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詞"于"。"于"相當于"在"。)
5、文言實詞
言
①感斯人言(話,名詞)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④東船西舫悄無言(聲音,名詞)
命
①遂命酒(吩咐,動詞)
②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動詞)
數(shù)①使快彈數(shù)曲(幾,數(shù)詞)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數(shù)量,名詞)
是①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此,指示代詞)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動詞,表判斷)
語
①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②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名詞)
③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蹄叫,動詞)
輕
①輕攏慢捻抹復(fù)挑(輕輕地,形容詞)
②商人重利輕別離(輕視,動詞)
暫
①凝絕不通聲暫歇(短暫,副詞)
②如聽仙樂耳暫明(忽然,一下子,副詞)
泣①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動詞)
②座中泣下誰多(眼淚,名詞)
轉(zhuǎn)
①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更,越,副詞)
②轉(zhuǎn)徙于江湖間(輾轉(zhuǎn),動詞)
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轉(zhuǎn)動,動詞)
辭
①我從去年辭帝京(離開,辭別,動詞)
②莫辭更坐彈一曲(推辭,動詞)
③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名詞)
為
①委身為賈人婦(做,動詞)
②因為長句(寫,動詞)
③初為《霓裳》后《六幺》(彈奏,動詞)
④為君翻作《琵琶行》(替,給,動詞)
相①移船相近邀相見(互相,副詞)
②相逢何必曾相識(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撥①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撥動,動詞)
②曲終收撥當心畫(撥子,名詞)
重
①添酒回?zé)糁亻_宴(重新,副詞)
②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視,副詞)
③又聞此語重唧唧(更加,副詞)
聲①凄凄不似向前聲(音調(diào),名詞)
②忽聞水上琵琶聲(聲音,名詞)6、文言虛詞
于①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介詞)
②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在,介詞)
按課文順序梳理
詩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被動句)
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本"后省略動詞謂語"是"。)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介詞)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動詞"學(xué)后"作補語。"于"相當于"向"。)
委身為賈人婦(做,動詞)
遂命酒(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遂命酒(吩咐,動詞)
使快彈數(shù)曲(幾,數(shù)詞)使快彈數(shù)曲。("使"后省略賓語"之",指"琵琶女"。)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輾轉(zhuǎn),動詞)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在,介詞)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在,介詞)
感斯人言(話,名詞)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詞"于"。"于"相當于"在"。)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此,指示代詞)
因為長句(寫,動詞)
因為長句(古:因此創(chuàng)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連用,表示因果關(guān)系。)
因為長句(古:指七言詩,唐代的習(xí)慣說法。今:因表達需要而字數(shù)較多的句子)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命曰《琵琶行》(命,名詞作動詞,命名,取名)
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動詞)
第一節(jié)
潯陽江頭夜送客(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第二節(jié)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移船相近邀相見(互相,副詞)
添酒回?zé)糁亻_宴(重新,副詞)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轉(zhuǎn)動,動詞)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撥動,動詞)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輕輕地,形容詞)
初為《霓裳》后《六幺》(彈奏,動詞)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蹄叫,動詞)
凝絕不通聲暫歇(短暫,副詞)
鐵騎突出刀槍鳴(古:突然沖出。今:多指表現(xiàn)不一般。)
曲終收撥當心畫(古:正中。句中指沖著弦的正中部位。今:小心,留神)
曲終收撥當心畫(撥子,名詞)
東船西舫悄無言(聲音,名詞)
第三節(jié)
整頓衣裳起斂容(古:整理,修飾。今:使紊亂的變?yōu)檎R,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
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動詞,表判斷)
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數(shù)量,名詞)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鎞”,釵,古代婦女別在發(fā)髻上的一種首飾)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碎,形容詞作動詞,敲碎)
血色羅裙翻酒污。(污,被動,被玷污)
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古:隨便的,輕易地。今:指平常普通。)
弟走從軍阿姨死(古:指鴇母。今:多用以稱呼跟母親輩分相同、年紀差不多不一定有親屬關(guān)系的婦女。)
暮去朝來顏色故(古:面色。今:指色彩)
老大嫁作商人歸(古:年齡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稱呼兄弟姐妹中排行大的)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后面帶了賓語“利”用作動詞,看重;輕,后面帶了賓語,用作動詞,輕視。)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視,副詞)
商人重利輕別離(輕視,動詞)
去來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來,語助詞,無實義。今:前去又回來,相當于來回。)
夜深忽夢少年時(古:指年輕時。今:指十歲到十五六歲的未成年人)
夢啼妝淚紅闌干(夢,名詞作狀語,在夢里。)
第四節(jié)
又聞此語重唧唧(更加,副詞)
又聞此語重唧唧(古:嘆息聲,今:擬聲詞,形容蟲叫聲等)
相逢何必曾相識(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我從去年辭帝京(離開,辭別,動詞)
嘔啞嘲哳難為聽古:不堪。今:①使人為難②多虧(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
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名詞)
如聽仙樂耳暫明(忽然,一下子,副詞)
莫辭更坐彈一曲(推辭,動詞)
為君翻作《琵琶行》(替,給,動詞)
第五節(jié)
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更,越,副詞)
凄凄不似向前聲(古:剛才,先前。今:向前方,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
凄凄不似向前聲(音調(diào),名詞)
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動詞)
座中泣下誰多(眼淚,名詞)
江州司馬青衫濕(濕,形容詞作動詞,被浸濕)
3.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一、通假字
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fā)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轉(zhuǎn)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4.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1、《望海潮》是描寫北宋時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詞。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fēng)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詞作以鋪敘見長。首先,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總領(lǐng)全篇,概括介紹杭州的自然風(fēng)光和都市的繁華。然后分別從“形勝”“都會”和“繁華”三個方面鋪開敘述:“煙柳畫橋”之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yè),人煙阜盛;“云樹”“堤沙”之外驚濤拍岸,洶涌壯觀;都市街衢,珠寶遍陳,普通人家,披羅著錦,滿目奢華景象。過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寫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飄香的景象,后敘羌笛橫吹、菱歌互答的歡愉場景。由民眾忘情山水之樂引出官員宴飲之樂,一路鋪敘下來,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很見裁減功力。
2、《雨霖鈴》是描寫作者在長亭與情人話別的詞。詞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其一,用哀景寫悲情。詞作開篇用“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烘托離別時凄冷沉郁的氣氛。
其二,以無情襯有情。離人難舍難分,而無情的舟子卻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淚相向,“無語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來之景訴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離別后行人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極目遠眺,一片茫然,不覺悲從中來?!傲汲矫谰啊痹瓰闅g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后而來的“虛設(shè)”二字頃刻間就使歡樂之情頓然消失,而沉入到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里也是“樂景寫悲情”。
關(guān)于這兩首詞的解題:
“望海潮”詞調(diào)始見于《樂章集》,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chuàng)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觀潮勝地。一百零七字,雙調(diào),上闕五平韻、下闕六平韻,一韻到底。
“雨霖鈴”原于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fēng)雨吹打皇鸞的金鈴上如《明皇雜錄》里寫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yīng)。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边@也便是詞牌《雨霖鈴》的來歷。當然,后世坐雨霖鈴之人頗多,柳永既是代表。
5.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滕王閣序》
潦水儼臨帝子之長洲上出重霄鶴汀鳧渚即岡巒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彭蠡之濱衡陽之浦。
一、通假宇
①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yù)兆。句意:不過由于君子看到細微的預(yù)兆。)
②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整治。句意:駕著車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銷”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陽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異義
①窮且益堅(窮:困厄,處境艱難。今常用于窮困的意思。句意:處境艱難,而意志更堅。)
②一介書生(一介:一個?!敖椤绷吭~。今常用于“介紹”“介于”等意。句意:一個書生。)
③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今無此意。句意:自己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等,動詞,同于,與……相同。)
④盛筵難再(再:第二次。今相當于“又”。旬意:難有第二次遇到。)
⑤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云爾:語氣詞,用在句尾,表示述說完了。今無此意。句意:請各位賓客竭盡文才,寫出像潘岳、陸機那樣的好作品。)
⑥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學(xué)士,掌管文學(xué)撰述的官。今常用來指學(xué)位。句意:文壇上眾望所歸的孟學(xué)士,文章的辭采有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樣燦爛奪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禮節(jié);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說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謙辭,晚輩,后生;今指兒童。)
⑩彩徹區(qū)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霧”“星”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②上出重宵,下臨無地“上”“下”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①一言均賦“賦”,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鋪陳”。
②目吳會于云間“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
③煙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現(xiàn)出紫色
④梓澤丘墟“丘墟”,成為荒丘廢墟
3.名詞作意動
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為“以……為衣襟”和“以……為束帶”。
(二)形容詞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難并“美”“難”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懊馈敝浮懊篮玫氖挛铩?,“難”指“難得的人”。
②賓主盡東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徐孺下陳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騰蛟起鳳騰,使……騰空;起,使……起飛
③川澤紆其駭矚駭,使……吃驚
④屈賈誼于長沙屈,使……受屈
⑤竄梁鴻于海曲竄,使……逃匿
四、一詞多義
1.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形容詞,完了、沒有。
③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名詞,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阿房宮賦》)副詞,。
2.勝:
①勝友如云形容詞,才華出眾的。
②躬逢勝餞形容詞,盛大的。
③勝地不常形容詞,美的、美麗的。
④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動詞,能承受、能勝任。
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并序》)動詞,超過。
⑥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形容詞,盡、完。
3.窮:
①響窮彭蠢之濱動詞,盡。
②窮睇眄于中天動詞,盡。
③窮且益堅名詞,因厄、處境艱難。
④豈效窮途之哭動詞,走到盡頭。
⑤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形容詞,困厄。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齡動詞,舍棄。
②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名詞,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戰(zhàn)》)古代一天行軍的路程。
④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毅之戰(zhàn)》)動詞,釋放、放棄。
5.臨:
①臨別贈言副詞,將要。
②臨帝子之長洲動詞,面對。
③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勸學(xué)》)俯視,從高處向低處看。
1.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fā)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nèi)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shù)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后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shù)
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譯(幾,若干)
數(shù)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數(shù)目)
扶蘇以數(shù)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yōu)美的)
(5)發(fā)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打開)
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fā)百中(發(fā)射)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量)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保養(yǎng)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借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zhuǎn)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連詞,表轉(zhuǎn)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4)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則移其民于河?xùn)|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nèi)(代河?xùn)|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結(jié)構(gòu)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xùn)|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詞,對于:寡人之于國也
(2)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當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則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于鄰國多,介詞賓語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后置)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2.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1、通假字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鎞”,釵,古代婦女別在發(fā)髻上的一種首飾)
2、古今異義
(1)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因為長句(古:因此創(chuàng)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連用,表示因果關(guān)系。)
(3)因為長句(古:指七言詩,唐代的習(xí)慣說法。今:因表達需要而字數(shù)較多的句子)
(4)鐵騎突出刀槍鳴(古:突然沖出。今:多指表現(xiàn)不一般。)
(5)曲終收撥當心畫(古:正中。句中指沖著弦的正中部位。今:小心,留神)
(6)整頓衣裳起斂容(古:整理,修飾。今:使紊亂的變?yōu)檎R,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
(7)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古:隨便的,輕易地。今:指平常普通。)
(8)弟走從軍阿姨死(古:指鴇母。今:多用以稱呼跟母親輩分相同、年紀差不多不一定有親屬關(guān)系的婦女。)
(9)暮去朝來顏色故(古:面色。今:指色彩)
(10)去來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來,語助詞,無實義。今:前去又回來,相當于來回。)
(11)夜深忽夢少年時(古:指年輕時。今:指十歲到十五六歲的未成年人)
(12)老大嫁作商人歸(古:年齡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稱呼兄弟姐妹中排行大的)
(13)嘔啞嘲哳難為聽古:不堪。今:①使人為難②多虧(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
(14)凄凄不似向前聲(古:剛才,先前。今:向前方,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
(15)又聞此語重唧唧(古:嘆息聲,今:擬聲詞,形容蟲叫聲等)
3、詞類活用:
(1)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2)遂命酒(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3)因為長句,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歌)
(4)命曰《琵琶行》(命,名詞作動詞,命名,取名)
(5)潯陽江頭夜送客(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6)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碎,形容詞作動詞,敲碎)
(7)商人重利輕別離(重,后面帶了賓語“利”用作動詞,看重;輕,后面帶了賓語,用作動詞,輕視。)
(8)夢啼妝淚紅闌干(夢,名詞作狀語,在夢里。)
(9)江州司馬青衫濕(濕,形容詞作動詞,被浸濕)
(10)血色羅裙翻酒污。(污,被動,被玷污)
4、特殊句式:
(1)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被動句)
(2)問其人,本長安倡女。("本"后省略動詞謂語"是"。)
(3)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動詞"學(xué)后"作補語。"于"相當于"向"。)
(4)使快彈數(shù)曲。("使"后省略賓語"之",指"琵琶女"。)
(5)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江湖間"作動詞"轉(zhuǎn)徙"的補語。"于"相當于"在"。)
(6)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詞"于"。"于"相當于"在"。)
5、文言實詞
言
①感斯人言(話,名詞)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④東船西舫悄無言(聲音,名詞)
命
①遂命酒(吩咐,動詞)
②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動詞)
數(shù)①使快彈數(shù)曲(幾,數(shù)詞)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數(shù)量,名詞)
是①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此,指示代詞)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動詞,表判斷)
語
①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②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名詞)
③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蹄叫,動詞)
輕
①輕攏慢捻抹復(fù)挑(輕輕地,形容詞)
②商人重利輕別離(輕視,動詞)
暫
①凝絕不通聲暫歇(短暫,副詞)
②如聽仙樂耳暫明(忽然,一下子,副詞)
泣①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動詞)
②座中泣下誰多(眼淚,名詞)
轉(zhuǎn)
①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更,越,副詞)
②轉(zhuǎn)徙于江湖間(輾轉(zhuǎn),動詞)
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轉(zhuǎn)動,動詞)
辭
①我從去年辭帝京(離開,辭別,動詞)
②莫辭更坐彈一曲(推辭,動詞)
③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名詞)
為
①委身為賈人婦(做,動詞)
②因為長句(寫,動詞)
③初為《霓裳》后《六幺》(彈奏,動詞)
④為君翻作《琵琶行》(替,給,動詞)
相①移船相近邀相見(互相,副詞)
②相逢何必曾相識(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撥①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撥動,動詞)
②曲終收撥當心畫(撥子,名詞)
重
①添酒回?zé)糁亻_宴(重新,副詞)
②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視,副詞)
③又聞此語重唧唧(更加,副詞)
聲①凄凄不似向前聲(音調(diào),名詞)
②忽聞水上琵琶聲(聲音,名詞)6、文言虛詞
于①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介詞)
②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在,介詞)
按課文順序梳理
詩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被動句)
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本"后省略動詞謂語"是"。)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介詞)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動詞"學(xué)后"作補語。"于"相當于"向"。)
委身為賈人婦(做,動詞)
遂命酒(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遂命酒(吩咐,動詞)
使快彈數(shù)曲(幾,數(shù)詞)使快彈數(shù)曲。("使"后省略賓語"之",指"琵琶女"。)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輾轉(zhuǎn),動詞)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在,介詞)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在,介詞)
感斯人言(話,名詞)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詞"于"。"于"相當于"在"。)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此,指示代詞)
因為長句(寫,動詞)
因為長句(古:因此創(chuàng)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連用,表示因果關(guān)系。)
因為長句(古:指七言詩,唐代的習(xí)慣說法。今:因表達需要而字數(shù)較多的句子)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命曰《琵琶行》(命,名詞作動詞,命名,取名)
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動詞)
第一節(jié)
潯陽江頭夜送客(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第二節(jié)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移船相近邀相見(互相,副詞)
添酒回?zé)糁亻_宴(重新,副詞)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轉(zhuǎn)動,動詞)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撥動,動詞)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輕輕地,形容詞)
初為《霓裳》后《六幺》(彈奏,動詞)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蹄叫,動詞)
凝絕不通聲暫歇(短暫,副詞)
鐵騎突出刀槍鳴(古:突然沖出。今:多指表現(xiàn)不一般。)
曲終收撥當心畫(古:正中。句中指沖著弦的正中部位。今:小心,留神)
曲終收撥當心畫(撥子,名詞)
東船西舫悄無言(聲音,名詞)
第三節(jié)
整頓衣裳起斂容(古:整理,修飾。今:使紊亂的變?yōu)檎R,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
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動詞,表判斷)
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數(shù)量,名詞)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鎞”,釵,古代婦女別在發(fā)髻上的一種首飾)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碎,形容詞作動詞,敲碎)
血色羅裙翻酒污。(污,被動,被玷污)
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古:隨便的,輕易地。今:指平常普通。)
弟走從軍阿姨死(古:指鴇母。今:多用以稱呼跟母親輩分相同、年紀差不多不一定有親屬關(guān)系的婦女。)
暮去朝來顏色故(古:面色。今:指色彩)
老大嫁作商人歸(古:年齡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稱呼兄弟姐妹中排行大的)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后面帶了賓語“利”用作動詞,看重;輕,后面帶了賓語,用作動詞,輕視。)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視,副詞)
商人重利輕別離(輕視,動詞)
去來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來,語助詞,無實義。今:前去又回來,相當于來回。)
夜深忽夢少年時(古:指年輕時。今:指十歲到十五六歲的未成年人)
夢啼妝淚紅闌干(夢,名詞作狀語,在夢里。)
第四節(jié)
又聞此語重唧唧(更加,副詞)
又聞此語重唧唧(古:嘆息聲,今:擬聲詞,形容蟲叫聲等)
相逢何必曾相識(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我從去年辭帝京(離開,辭別,動詞)
嘔啞嘲哳難為聽古:不堪。今:①使人為難②多虧(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
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名詞)
如聽仙樂耳暫明(忽然,一下子,副詞)
莫辭更坐彈一曲(推辭,動詞)
為君翻作《琵琶行》(替,給,動詞)
第五節(jié)
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更,越,副詞)
凄凄不似向前聲(古:剛才,先前。今:向前方,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
凄凄不似向前聲(音調(diào),名詞)
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動詞)
座中泣下誰多(眼淚,名詞)
江州司馬青衫濕(濕,形容詞作動詞,被浸濕)
3.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一、通假字
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fā)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轉(zhuǎn)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4.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1、《望海潮》是描寫北宋時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詞。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fēng)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詞作以鋪敘見長。首先,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總領(lǐng)全篇,概括介紹杭州的自然風(fēng)光和都市的繁華。然后分別從“形勝”“都會”和“繁華”三個方面鋪開敘述:“煙柳畫橋”之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yè),人煙阜盛;“云樹”“堤沙”之外驚濤拍岸,洶涌壯觀;都市街衢,珠寶遍陳,普通人家,披羅著錦,滿目奢華景象。過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寫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飄香的景象,后敘羌笛橫吹、菱歌互答的歡愉場景。由民眾忘情山水之樂引出官員宴飲之樂,一路鋪敘下來,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很見裁減功力。
2、《雨霖鈴》是描寫作者在長亭與情人話別的詞。詞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其一,用哀景寫悲情。詞作開篇用“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烘托離別時凄冷沉郁的氣氛。
其二,以無情襯有情。離人難舍難分,而無情的舟子卻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淚相向,“無語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來之景訴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離別后行人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極目遠眺,一片茫然,不覺悲從中來?!傲汲矫谰啊痹瓰闅g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后而來的“虛設(shè)”二字頃刻間就使歡樂之情頓然消失,而沉入到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里也是“樂景寫悲情”。
關(guān)于這兩首詞的解題:
“望海潮”詞調(diào)始見于《樂章集》,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chuàng)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觀潮勝地。一百零七字,雙調(diào),上闕五平韻、下闕六平韻,一韻到底。
“雨霖鈴”原于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fēng)雨吹打皇鸞的金鈴上如《明皇雜錄》里寫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yīng)。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边@也便是詞牌《雨霖鈴》的來歷。當然,后世坐雨霖鈴之人頗多,柳永既是代表。
5.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三復(fù)習(xí)知識點
《滕王閣序》
潦水儼臨帝子之長洲上出重霄鶴汀鳧渚即岡巒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彭蠡之濱衡陽之浦。
一、通假宇
①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yù)兆。句意:不過由于君子看到細微的預(yù)兆。)
②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整治。句意:駕著車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銷”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陽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異義
①窮且益堅(窮:困厄,處境艱難。今常用于窮困的意思。句意:處境艱難,而意志更堅。)
②一介書生(一介:一個?!敖椤绷吭~。今常用于“介紹”“介于”等意。句意:一個書生。)
③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今無此意。句意:自己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等,動詞,同于,與……相同。)
④盛筵難再(再:第二次。今相當于“又”。旬意:難有第二次遇到。)
⑤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云爾:語氣詞,用在句尾,表示述說完了。今無此意。句意:請各位賓客竭盡文才,寫出像潘岳、陸機那樣的好作品。)
⑥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學(xué)士,掌管文學(xué)撰述的官。今常用來指學(xué)位。句意:文壇上眾望所歸的孟學(xué)士,文章的辭采有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樣燦爛奪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禮節(jié);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說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謙辭,晚輩,后生;今指兒童。)
⑩彩徹區(qū)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霧”“星”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②上出重宵,下臨無地“上”“下”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①一言均賦“賦”,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鋪陳”。
②目吳會于云間“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
③煙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現(xiàn)出紫色
④梓澤丘墟“丘墟”,成為荒丘廢墟
3.名詞作意動
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為“以……為衣襟”和“以……為束帶”。
(二)形容詞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難并“美”“難”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懊馈敝浮懊篮玫氖挛铩?,“難”指“難得的人”。
②賓主盡東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徐孺下陳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騰蛟起鳳騰,使……騰空;起,使……起飛
③川澤紆其駭矚駭,使……吃驚
④屈賈誼于長沙屈,使……受屈
⑤竄梁鴻于海曲竄,使……逃匿
四、一詞多義
1.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形容詞,完了、沒有。
③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名詞,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阿房宮賦》)副詞,。
2.勝:
①勝友如云形容詞,才華出眾的。
②躬逢勝餞形容詞,盛大的。
③勝地不常形容詞,美的、美麗的。
④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動詞,能承受、能勝任。
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并序》)動詞,超過。
⑥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形容詞,盡、完。
3.窮:
①響窮彭蠢之濱動詞,盡。
②窮睇眄于中天動詞,盡。
③窮且益堅名詞,因厄、處境艱難。
④豈效窮途之哭動詞,走到盡頭。
⑤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形容詞,困厄。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齡動詞,舍棄。
②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名詞,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戰(zhàn)》)古代一天行軍的路程。
④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毅之戰(zhàn)》)動詞,釋放、放棄。
5.臨:
①臨別贈言副詞,將要。
②臨帝子之長洲動詞,面對。
③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勸學(xué)》)俯視,從高處向低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