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練習(xí)題(語文、數(shù)學(xué)、英語)

字號:

從狹義上講,練習(xí)題是以鞏固學(xué)習(xí)效果為目的要求解答的問題;從廣義上講,練習(xí)題是指以反復(fù)學(xué)習(xí)、實踐,以求熟練為目的的問題,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煩、難題等。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1.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練習(xí)題:語文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A.《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B.《草船借箭》是根據(jù)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改編的。
    C.《紅樓春趣》選自古典名著《紅樓夢》。
    D.《猴王出世》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
    2.結(jié)合語境選擇恰當(dāng)?shù)男笳Z填空。(填序號)
    A.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
    B.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
    C.徐庶進(jìn)曹營——一言不發(fā)
    D.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1)他這個人性格真豪爽,說話辦事從來都是______。
    (2)六月的天氣,猶如______。聽,外面已經(jīng)雷聲隆隆,一場暴雨即將來臨。
    (3)我們要搬家了,很多舊東西都成了______了。
    (4)在討論是否去郊外春游時,班長像______,也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2.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練習(xí)題:語文
    一、積累展示。
    1.王維的《鳥鳴澗》中用鳥鳴聲來襯托山間的幽靜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2.《草船借箭》讓我們認(rèn)識了__________的曹操,__________的周瑜,__________的諸葛亮。
    3.本單元名著之旅激發(fā)了我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我了解到《三國演義》中廣為流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我還認(rèn)識了《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豹子頭__________、花和尚__________、智多星__________。
    二、按要求寫句子。
    (1)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蟲來時,我卻怎地斗得他過?(改為陳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大吃一驚,長嘆道:“諸葛亮神機(jī)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為轉(zhuǎn)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練習(xí)題:數(shù)學(xué)
    一、填空題
    1、3和90這兩個數(shù),(  )是(  )的倍數(shù),(  )是(  )的因數(shù)。
    2、6的倍數(shù)中,最小倍數(shù)是(  ),100以內(nèi)3的倍數(shù)是(  );28的因數(shù)中的一位數(shù)是(  )。
    3、50以內(nèi)7的倍數(shù)有(  ),2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是(  )。
    4、一個數(shù)是48的因數(shù),又是6的倍數(shù),這個數(shù)可能是(  )、(  )、(  )、(  )等。
    5、如果有兩個質(zhì)數(shù)的和等于24,可以是(  )+(  ),(  )+(  )或(  )+(  )。
    6、一個三位數(shù),它的個位上是最小的質(zhì)數(shù),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數(shù),百位上的最小的奇數(shù),這個三位數(shù)是(  ),它同時是質(zhì)數(shù)(  )和(  )的倍數(shù)。
    7、三個連續(xù)的偶數(shù)的和是42,這三個數(shù)是(  )、(  )、(  )。
    8、605至少加上(  )就是3的倍數(shù),1024至少減去(  )就是3的倍數(shù),那么78至少加上(  )就是5的倍數(shù)。
    二、判斷題
    1、因為18÷9=2,所以18是倍數(shù),9是因數(shù)?!?  )
    2、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一定大于這個數(shù)的因數(shù)?!?  )
    3、一個自然數(shù)越大,它的因數(shù)個數(shù)就越多?!?  )
    4、只要是6的倍數(shù),就一定是3的倍數(shù)?!?  )
    5、奇數(shù)加上奇數(shù)還是等于奇數(shù)?!?  )
    6、36的全部因數(shù)是2、3、4、6、9、12和18,共有7個?!?  )
    7、個位上是3、6、9的數(shù)都能被3整除?!?  )
    8、a、b兩數(shù)都是8的倍數(shù),那么a+b的和也是8的倍數(shù)。……………………(  )
    9、所有的偶數(shù)都是合數(shù)。……………………………………………………… (  )
    10、所有的奇數(shù)都是質(zhì)數(shù)?!?  )
    4.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練習(xí)題:數(shù)學(xué)
    一、填空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長方體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棱長和是(  )厘米;六個面中的一個面積是(  )平方厘米,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3、28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一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鋸成2個小長方體,其中一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分米。
    5、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為a厘米,它的棱長和是(  )厘米,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6、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大正方體,需要(  )個小正方體,把這些小正方體排成一排,長(  )米。
    二、火眼金睛
    1、將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個相等的正方體,每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長方體表面積的一半。(  )
    2、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體的長方體,其他四個面的面積相等。(  )
    3、把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擴(kuò)大2倍,表面積也擴(kuò)大2倍。(  )
    4、2個長方體表面積相等,棱長之和也一定相等。(  )
    5.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練習(xí)題:英語
    一、英漢互譯
    1、春天_____________   2、季節(jié)___________
    3、哪一個____________  4、make a snowman________
    5、because _________    6、fly kites_____________
    7、plant trees ________   8、北方___________
    9、去遠(yuǎn)足___________   10、睡覺___________
    二、慧眼識珠,選擇正確的答案(20分)
    (   )1. ______ your favourite season?
    A. What’s   B. What   C. Who’s   D. When
    (   )2. Bears can ______ a long time _____ winter.
    A. sleep,for   B. swim,in   C. sleep, in   D. swim,for
    (   )3.--- ______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Because it’s good for my health.
    A. How   B. When   C. What   D. Why
    (   )4. I don’t like winter. It’s too _____.
    A. cool   B. cold   C. hot   D. warm
    (   )5. I like to _____ in summer.
    A. going swimming   B. swim   C. swimming   D. go swim
    (   )6. We can _____ ice-cream in summer.
    A. eating   B. eats   C. eat   D. to eat
    (   )7. I usually plant ______ in spring.
    A. tree   B. a trees   C. trees   D. some tree
    (   )8. I like fall ______.
    A. good   B. well   C. nice   D. best. w
    (   )9. Winter is cold for ____.
    A. we   B. I   C. my   D. me
    (   )10. How many _____ are there in a year?
    A. seasons   B. years   C. day   D.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