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精選大全

字號: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中國民間故事精選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大家都來趕集,賣各種東西的人都來了,買各種東西的人也都來了。就在這天的集市上,來了一個白胡子老頭。他今天來賣他的葫蘆種(zhǒng)子。
    白胡子老頭擺開一個地攤(tān),把裝著葫蘆種子的葫蘆殼一個一個整齊地排列在自己面前,然后對來趕集的男女老少大聲吆(yāo)喝著:“我的葫蘆種子可不一般,神著呢,你拿回去,當(dāng)天種(zhòng)下,當(dāng)天就能給你結(jié)葫蘆瓜!”
    這話要是從別人嘴里說出來,準(zhǔn)當(dāng)他是瞎(xi?。┐蹬?,不會有人信,不會有人理睬(cǎi)的。但是大家轉(zhuǎn)眼一看,站在他們面前的老頭,那模(mú)樣兒,那神態(tài),確實很不一般:那胡須生得有些奇,白得耀眼,長長的,順著東風(fēng)向西邊悠悠飄動。于是人們都站住了,都圍上來看他和他的地攤,端詳著他的葫蘆種子。
    圍觀的人群中有一個年輕人,他走出來,指著葫蘆種子,要求白胡子老頭當(dāng)場試給大家看。
    白胡子老頭倒出一粒種子,用兩個手指撮(cuō)著葫蘆種子,轉(zhuǎn)著給大家看過,然后當(dāng)著大家的面用鐵鍬(qiāo)挖了個小坑,把葫蘆種子丟進(jìn)坑里,埋好。白胡子老頭對著種子拍拍巴掌,葫蘆苗兒就吱溜溜長上來,翠生生的,著(zhuó)實招人喜歡。
    不多一會兒,這苗兒伸展開一片片心兒一樣的葉子,隨后長出藤蔓(wàn),接著開出一朵朵小花兒,轉(zhuǎn)眼的工夫,藤上便結(jié)出一個小葫蘆,大家都很驚訝。白胡子老頭再拍拍手,這葫蘆就長得有一人高了,比年輕人還高得多。
    看熱鬧的人嘩啦啦地鼓起掌來,齊聲嘖(zé)嘖驚嘆。
    白胡子老頭說:“這葫蘆能長到很大很大,葫蘆瓢大得能當(dāng)船用?!?BR>    大家一聽,葫蘆能派上這么大的用場,倒是真好,便都紛紛向白胡子老頭買了葫蘆種子。
    那年,這一帶四村八寨(zhài)遍地都結(jié)上了大葫蘆,想想看,那個景象是多么地叫人驚喜啊,那個奇觀是多么地叫人看不夠??!
    秋天到來時,一連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江水猛漲,洪水咆哮(xiào)著奔涌而來。大浪沖垮(kuǎ)了堤(dī)岸,毀了農(nóng)田,毀了道路,毀了房屋,千百戶人家頓時沒了家園。一時嗚里哇啦,哭聲震天。這時,大家看見一個白胡子老頭坐在一個大葫蘆瓢里,一起一伏地在江水中漂流。于是,大家也學(xué)著他的樣子,把葫蘆剖(pōu)成兩半,放到泛濫(làn)的河水中,然后像白胡子老頭那樣坐在大葫蘆瓢里。
    看吧,這一帶的水面上滿眼都是葫蘆船。乘上葫蘆船的人,都幸運地逃過了洪水災(zāi)難。
    2.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鄭板橋在范縣做縣令的時候,為官清正,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就把縣境內(nèi)治理成一派安居樂業(yè)的太平景象。這一天,東鄉(xiāng)大集,鄭板橋一身秀才打扮,帶了筆墨紙硯,騎上小毛驢,去重操舊業(yè)——賣字畫。當(dāng)然,賣字畫是個幌子,私訪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鄭板橋來到集市上,剛鋪好攤位,就圍上來不少人觀看。只見一位老漢,拿起一幅牛畫,左看右看,看得眼角都濕潤了。鄭板橋以為碰到了知音,便問:“老兄,你喜歡這幅嗎?給個價吧,多少都行?!?BR>    老漢說:“看著這牛畫,我想到了我的賣牛錢。幾天前,我去集市把牛賣了五貫錢,回到村頭遇到了‘雁拔毛,他一定要借我那五貫錢,說過幾天還我??山裉煳胰ヒX,他卻翻臉不認(rèn)賬,向我要證人,要借條,我兩樣都沒有啊。”說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淚。
    旁邊一位青年對鄭板橋說:“這老伯姓王,為人老實厚道,人稱‘王老實。訛他錢的那人姓顏,為人*滑,好占便宜,是個雁過拔毛的主,所以外號叫作‘雁拔毛?!?BR>    鄭板橋聽了眾人的話,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對王老實說:“我把這牛畫送給你。別看現(xiàn)在是張畫,這頭牛會長,長到這張紙放不下它的時候,它就會從紙上跑下來變成活牛,而紙上又有了一頭小牛,還會繼續(xù)長,還會變成活牛,如此反復(fù),會生出許多頭牛?!?BR>    王老實雖然對鄭板橋的話并不真信,但還是把牛畫帶回家了。
    牛畫的事傳遍了三村五里,好熱鬧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鄭板橋所講的,這畫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撐破紙邊了。第十一天,天剛蒙蒙亮,人們便來到了王老實家,一進(jìn)院門,就見王老實正給一頭又肥又大的黃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貼著的那張畫,上面又有了一頭小牛。正當(dāng)人們紛紛稱奇的時候,“雁拔毛”擠出人群,對王老實說:“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畫賣給我吧?!?BR>    王老實倒也干脆,說:“行。五貫錢賣給你ǐ吧!”“雁拔毛”生怕王老實會反悔,馬上掏錢買了那幅畫。
    “雁拔毛”把牛畫恭恭敬敬掛在了正堂。每天燒香上供,偏偏不見牛長。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鄭板橋那天回去后又畫了九張牛畫,畫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把畫送到了王老實家里,讓他每天夜里換一幅。第十天,鄭板橋又拿出五貫錢讓衙役去集上買了一頭牛,趁夜黑人靜送到了王老實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誘財迷心竅的“雁拔毛”上當(dāng)。
    鄭板橋?qū)嵲谑翘兄腔哿?,最后巧妙地幫王老實要回了賣牛錢,令“雁拔毛”有苦說不出,真解氣呀!
    3.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子。在村邊的破茅屋里住著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著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樹。因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從老茶樹上采下來很少的茶葉,而且茶葉的質(zhì)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從老茶樹上采下來的茶葉沏茶,讓過往的行人在這里歇歇腳、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爺爺來到老婆婆這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個破石臼,就指著它對老婆婆說:“這可是個寶貝,把它賣給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著說:“這哪里是什么寶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爺爺連聲說“謝謝”,就去找人幫忙來搬破石臼。
    老爺爺前腳剛走,老婆婆緊跟著就忙活起來了。原來,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動物糞便什么的,已經(jīng)很臟了。老婆婆可不愿意把這樣一個臟東西送給人。所以,她趕緊把破石臼里面的東
    西都埋在了老茶樹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凈凈的。
    老爺爺回來了,他看看破石臼,問老婆婆:“這里面的東西哪兒去了?”老婆婆領(lǐng)著老爺爺來到老茶樹前,把剛才做的事情說了一遍。
    老爺爺笑呵呵地說:“我說破石臼是寶貝,是因為它里面盛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寶貝呢!瞧,你把寶貝都埋在老茶樹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闭f完,老爺爺瀟瀟灑灑地走了。
    后來,這18棵老茶樹長得枝繁葉茂,采下來的茶葉嫩嫩的。香香的,用這些茶葉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來,龍井這一帶都種上了茶樹,這里出產(chǎn)的茶葉就是大名鼎鼎的“龍井茶”。
    4.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從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著六個紅衣娃娃。娃娃們有一個尖尖圓圓的寶貝,叫作金錐,它是紅衣娃娃的秘密。
    有一天,紅衣娃娃們在玩游戲。一個娃娃肚子餓了,說:“我們休息一下吧,你們要吃什么嗎?”
    第一個娃娃說:“我要吃雪片糕!”第二個娃娃說:“我要吃核桃果!”……
    于是,那個娃娃從石頭縫里拿出金錐,在大石頭上“叮叮叮”敲了三下,邊敲邊說:“雪片糕、核桃果……”石頭好像聽懂了娃娃的話,一下子就變出了大家要的食物。
    誰知這天,森林里來了一個小伙子,他剛好看到了這一幕。紅衣娃娃走后,小伙子從石縫里拿出金錐,學(xué)著紅衣娃娃的樣子,在石頭上敲三下,說:“紅燒魚、白菜湯……”一眨眼,石頭也變出了小伙子要的食物。
    小伙子帶著金錐,高興地回家了。他用金錐變出了很多東西,成了富有的人。
    小伙子的弟弟聽說了這件事,非常妒忌。他跑到森林里大喊:“我要金錐,我要金錐!”
    他剛喊了幾句,就被紅衣娃娃聽見了。一個娃娃說:“他知道我們的秘密,一定是他拿走了金錐?!绷硪粋€娃娃說:“對,一定要懲罰他?!?BR>    于是,六個娃娃跑過去,捏起弟弟的鼻子就往前拉。弟弟“哎喲哎喲”地大叫起來,不一會兒,他的鼻子就和大象的一樣長了。
    弟弟又傷心又憤怒,他把長鼻子塞進(jìn)衣服里,跑去找哥哥。
    哥哥很愧疚:“我要把金錐還給紅衣娃娃?!?BR>    “啊?”弟弟拉住哥哥說,“那可是寶貝,不能還?!?BR>    哥哥搖了搖頭說:“拿走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我應(yīng)該去道歉?!?BR>    哥哥帶著弟弟回到了森林里,他很誠懇地拿出金錐,還給紅衣娃娃,說:“對不起,請你們原諒我,也幫幫我的弟弟吧?!?BR>    紅衣娃娃原諒了他們。娃娃們合力把弟弟的長鼻子往回一按,弟弟“哎喲”一聲,鼻子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從此,兄弟倆一起辛勤地勞作,靠自己的努力過日子。他們還和紅衣娃娃成了好朋友,經(jīng)常跑到森林里去和紅衣娃娃一起玩呢。
    5.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相傳,皇帝有一位史官,叫倉頡,專管文件材料和記錄國家大事??墒悄菚r候沒有紙和筆。連文字也沒有,拿什么來記錄呢?用繩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掛滿繩子。橫著掛的是比較粗的主繩,每一根主繩上也都垂著一些較細(xì)的繩子。細(xì)繩上有些打了結(jié),有些打了套,有些還掛著各式各樣的貝殼。這些繩子就是幫助記憶的工具。“結(jié)繩記事”是那時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說,一根白色的主繩代表羊,下邊垂著的細(xì)繩的數(shù)目就代表羊的數(shù)目。一條細(xì)繩代表一,兩條細(xì)繩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條細(xì)繩中間打個結(jié)。
    然而倉頡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舉行過多少祭祀呀,打過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記載。
    “我簡直變成了蜘蛛……”倉頡漸漸地發(fā)起愁來。事情一天一天多起來,難道老是增添繩子嗎?
    有一天,倉頡走近孩子身邊一瞧:啊,墻上畫著牛、羊、陶器;孩子念著“三”又是在羊的下邊刻了三個點,念著“十”,再在陶器的下邊先刻一條豎線,然后在豎線的中間刻上一個粗粗的圓點。倉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圓點不就是繩子上打的結(jié)嗎?用刻劃的方法代替結(jié)繩,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馬上照著孩子的辦法做。
    可是日子一長,倉頡又發(fā)愁了。畫圖畫也并不簡單。畫老虎得像老虎,畫得不好就像貓;畫陶缽得像陶缽,畫得不好就像碗。況且,祭祀、打仗、紡織……該怎么畫呢?
    這天,倉頡跟隨老獵人去打獵。他們走進(jìn)了樹木參天的大森林,獵人在一棵大樹旁邊停了下來,彎著腰,仔細(xì)地在地面搜尋,嘴里還喃喃地說:“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邊走,能夠獵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倉頡感到新奇,趕忙問個究竟。獵人指著地面的痕跡說:“你看,這些都是鳥獸留下的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每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BR>    “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倉頡突然又想到:我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號來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開始設(shè)計用符號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畫個羊頭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這種用符號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體事物可以記錄,連一些不很具體的意思,比如“冷”、“快”、“遠(yuǎn)”……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了。真是個好辦法?。?BR>    倉頡設(shè)計的符號,不但自己使用,而且傳授給各部落的人。這些符號逐漸推廣開來。經(jīng)過許多人的補(bǔ)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們有了文字,老一輩的經(jīng)驗可以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相隔很遠(yuǎn)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方便了,人類的進(jìn)步也更快了。于是倉頡的名字傳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