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是基礎(chǔ)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nèi)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chǔ),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案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鳥兒的日記。
    (一)2001年10月28日晴
    給好朋友大樹唱歌并告別。
    (二)2002年2月28日陰
    給好朋友大樹唱歌并告別。
    師#小學三年級# #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案及教學反思#激趣:同學們,看!這是鳥兒寫的日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課題:去年的樹
    二、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
    2、個體質(zhì)疑→組內(nèi)探討→集體釋疑
    3、抽讀、評議、正音。
    4、感知內(nèi)容:(學生暢談)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fā)現(xiàn)—————————————,于是就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
    因為它——————————————。
    三、對話朗讀,培養(yǎng)語感
    師引:這篇童話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BR>    (鳥兒、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他們還會說話呢!
    1、找出角色對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用“”畫出、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說的話。
    2、模仿朗讀(學生自主嘗試)選讀喜歡的角色對話。
    3、出示對話,通過個別讀、對讀、組內(nèi)演讀、師生互讀互議等方法來感悟角色,體驗心情。
    小鳥大樹
    “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再見了,小鳥!明年請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樹根
    “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鳥兒向山谷里飛去)
    門
    “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他被機器切成細條兒,做成火柴,運到村子里賣掉了?!?BR>    (鳥兒向村子里飛去)
    小姑娘
    “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火柴已經(jīng)用完了,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燈里亮著?!?BR>    4、想一想,說一說:
    伐木人來砍大樹的時候,樹對伐木人說:“——————————”
    四、延伸拓展,自主發(fā)展
    1、師激:大樹還在嗎?鳥兒又怎么認為的?
    2、有感情地回讀大樹與小鳥的對話,再次體驗大樹與小鳥的情意。
    3、出示:“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飛走了。”
    學生自讀思考:鳥兒盯著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鳥兒唱完歌兒,對著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出示:跳躍的燈火、抒情音樂。學生靜悟,對著燈火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4、余念:鳥兒明年還會來嗎?2003年的日記又會怎樣寫?
    2.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案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本課生字6個“應、樁、斧、廠、音、燃”;能正確填寫量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女孩等不同的語氣。
    3、繼續(xù)學習默讀的方法,養(yǎng)成邊默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4、體會鳥兒失去朋友的悲傷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不能肆意地破壞自然,懂得保護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生字6個,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女孩等不同的語氣。
    2、體會鳥兒失去朋友的悲傷心情,懂得保護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媒體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媒體:瞧,一只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它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多么歡樂的時光?。】墒呛涞亩炀鸵搅耍B兒必須離開大樹,飛到南方去,于是大樹對鳥兒說(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離了,同桌演一演鳥兒和大樹的道別。(注意讀好小鳥的話)
    3、師:鳥兒和大樹依依惜別,明年他們還會見面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11課《去年的樹》
    4、出示課題,齊讀
    說明
    直奔主題,讓學生盡可能快地接觸文本,防止因過多提問消耗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自由讀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大樹。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fā)現(xiàn)。于是鳥兒問了、和,后見到了的大樹。
    2、交流
    3、默讀,用直線劃出鳥兒和樹樁、大門、小女孩的三組對話
    4、交流、出示
    三、研讀對話,讀中感悟
    1、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2、指名幾組讀對話,其余學生點評(感受鳥兒的焦急、擔心和傷心)
    3、好朋友不見了,鳥兒是多么地牽掛?。∵@回請你和同桌合作,選擇一組對話,發(fā)揮合理的想像給鳥兒說的話加上提示語,練習朗讀。
    4、大家讀得都很用心,把鳥兒對大樹的無限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令人感動。誰愿意來演一演這只深情的鳥兒,在演之前再讀讀它說的話,要努力記住。
    說明
    一人演鳥兒,其余同學演配角。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覺中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
    5、鳥兒對大樹的這種焦急、牽掛、擔心就是奉獻給大樹的珍貴的友情。讓我們再回味這個動人的故事,師生配合讀3-12節(jié)。
    四、加深感悟、升華情感
    1、師引讀后一節(jié)
    2、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嗎?
    (1)鳥兒為什么要對燈火唱歌?
    (2)鳥兒為什么盯著燈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說明
    這里要鼓勵學生多角度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對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樹,舍不得離開它;鳥兒去年答應大樹要來看它的,它很守信……
    3、說話訓練
    示: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苯又统鹑ツ瓿^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BR>    4、回歸課題
    去年的樹,今年已不復存在,讓我們無限留戀地說——(讀題)
    去年的樹,為什么不復存在?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思考,讓我們意味深長地讀——(讀題)
    五、課外拓展
    鳥兒依舊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飛回來了,看見了怎樣的景象?會怎么想?怎么說?
    3.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是一篇優(yōu)美動人的童話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人文精神。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中蘊涵的“美”,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心靈與文本的對話。
    上完這節(jié)課,我也是眼含著淚花走下講臺的,學生那一聲聲真情的呼喚,對大樹的眷戀之情,對小鳥的感動,都在學生們的淚水中得以詮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
    我想在課堂上,我們師生之間演繹的這份純潔的情感,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都是終生受益的。
    4.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墒堑诙甏禾?,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是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三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xiàn)中逐步顯現(xiàn)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針對學生喜歡童話故事這一特點,教學中,我著重體現(xiàn)了以下幾方面:在設(shè)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課堂教學的高 潮我設(shè)計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文本中這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里既是情感的暴發(fā)點,更是情動辭發(fā)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我讓學生讀,讓學生變成小鳥讀,學生提問:“①鳥兒為什么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②鳥兒看到燈火為什么還要唱去年唱過的歌?③鳥兒為什么飛走之前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適當引導。這里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后我還在這里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huán)節(jié),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相結(jié)合的。學生交流后,感慨很多,達到了本科的教學目標。但本課也有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 
    5.小學三年級語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所以部分簡單的生字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對于讀音較難、字形復雜的生字教師可以單獨加以指導,但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結(jié)構(gòu),而是對其鞏固復習。這雖不是課文教學的主要部分,卻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本堂課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難,“樁”和“燃”可以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記憶,“應、廠、音”這三個字,大部分學生平時都已經(jīng)認識了,難是難在“應”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藍”的讀音混淆,所以這兩個字的讀音要重點關(guān)注的。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表演朗讀,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這一過程中,用“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墒?,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边@句話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語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說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課中,讀、想、寫并不是人為割裂的,讀為想打下了基礎(chǔ),而想象寫話又能促進更好地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人文內(nèi)涵的理解將一步一步加深。對課文結(jié)尾這部分的處理,特別是兩個“看”字的想象說話與朗讀,也想體現(xiàn)這一點。在充分朗讀、想象的基礎(chǔ)上,學生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學生的語言選擇是開放的,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調(diào)控能力,幫助學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并及時記錄好的詞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