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活動結(jié)束后,對教學活動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jié),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一種帶有研究性質(zhì)的教學總結(jié)活動。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十分富有童趣,也十分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心理狀況。通過故事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新的課程改革注重了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那么新的教學自然也應把主體發(fā)展作為價值取向,學生學習不是將知識進行由外到內(nèi)的轉(zhuǎn)移和傳遞,而是通過其自主活動,新知與原有知識經(jīng)驗進行相互作用,來補充、豐富和改造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谶@樣的認識我的課堂設計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力求從學生的角度,站在學生的高度去思考。并且,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和許多教學細節(jié)上,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協(xié)作,平等對話。
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3個亮點:
1、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引線,搭建對話平臺,使學生易于融入課文情境。如何讓孩子在閱讀中認識到小松樹盲目自大的錯誤,這是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教學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跡、潛移默化地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一個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平臺,使思想教育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
(1)以小朋友爬山的經(jīng)驗引入,體會小松樹站在山上得意驕傲的心情。
(2)老師以借鉛筆為例,用學生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引導學生理解小松樹的傲慢、沒有禮貌,自然流露出對小松樹的不喜歡。
2、深入學生的心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
(1)是巧用表情圖,激發(fā)興趣,加深情感體驗。小松樹站在山上會是什么心情?出示三幅表情圖:一幅得意洋洋、輕視看不起,一幅發(fā)怒,一幅高興。讓孩子在讀了小松樹的話后,再體會感情。
(2)師生共同商量,通過感情朗讀,配上動作的表演,再現(xiàn)小松樹得意驕傲的樣子。讓情感得到內(nèi)化,學生與文本的情感自然的相融合在一起。
3、聯(lián)系生活,實現(xiàn)情感的遷移和拓展。
孩子的生活知識經(jīng)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而超越文本借助文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才是更深層次的教學。除了讓學生體會小松樹驕傲、盲目自大這個淺層次的寓意外。進一步的拓展思維,想象小松樹會對大松樹說些什么?教育孩子善于知錯就改,學習大松樹有寬闊的胸懷。樹立集體觀念。
課堂教學能以人為本,能注重趣的激發(fā),充分以教材為例子,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思想價值觀的教育。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新理念在教學中實現(xiàn)交互主體性?!?BR> 2.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童話,全文只有四個自然段,語言非常簡單,主要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聽了后,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課文還配有2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的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本課的難點是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效果較好。
一、聽故事、看圖,了解“高矮”
在教學課文前,我先讓孩子們聽故事、再看黑板上的簡筆畫,讓他們了解一下,誰高誰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樹高。在此基礎(chǔ)上,提問:但是這棵小松樹卻說自己比大松樹高,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們舉手告訴我,那是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所以小松樹就以為自己很高,看得很遠。我又問:通過預習,你覺得小松樹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有的說“驕傲”,有的說“不懂事”,有的說“沒禮貌”,我沒有急著裁定誰對誰錯,誰說的有道理,繼續(xù)和孩子們學習下去。
二﹑感情朗讀,表演對話。
課堂上我在指導學生朗讀表演時,讓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盡可能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小松樹的話時體會出它居高臨下﹑驕傲自大。重點句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拋出問題:該用怎樣的表情來讀風伯伯的話呢?提醒學生,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幫助你演好風伯伯。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摸著”一詞。什么時候誰會摸著你的頭?回答肯定是媽媽等愛我們的家人,告訴我們一些道理的時候等等,學生很容易就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生活,用以有的經(jīng)驗來獲得對課文的理解,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風伯伯的慈祥與教導。也為接下來小松樹內(nèi)心世界又起波瀾做好鋪墊。
三﹑結(jié)合生活及語言環(huán)境,加深理解。
后一段,我抓住“慚愧”﹑“低”等詞,讓學生想象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態(tài),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托起來”該是怎樣的托,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課后中讓學生思考,聽了風伯伯的話后,小松樹會怎么想?你代表小松說再向大松樹說句話好嗎?我想讓學生從這兩個問題中明白學習這課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知道些什么。事后了解,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理解課文,也知道不能學習小松樹的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在朗讀方面對學生的指導不夠。小松樹的話語中充滿著得意和驕傲,個別學生能夠讀好,但集體讀效果不好,應該由老師范讀會好點的`。
2、整堂課注重學生是否能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是否能體會到文本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忽略了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在體驗小松樹的內(nèi)心世界的時候,更可以利用這良好的說話訓練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與說話能力同時訓練的課,才是學生語文能力真正獲得訓練的課堂。
3.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今天教孩子們學習第二課《姓氏歌》,在導入的時候就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老師問:“光頭強姓什么?”孩子們:“姓光”熊大姓什么?”姓熊”。“語文老師姓什么?”孩子回答“姓向”?!靶iL姓什么?姓劉。”然后過度讀到課文,理解課文。本課我采用一問一答地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學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節(jié)奏感。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chǎn)生了興趣,從而產(chǎn)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同桌、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4.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夜色》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歌,本文以小朋友對夜色的情感變化貫穿全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學生為主體,依據(jù)學生的學情特點,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夜色中。
教學時,由于是第二課時,我先讓學生朗讀,然后指名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我讓孩子們自讀第一小節(jié),并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體會感悟自己對夜晚的感受,并仿寫句子,同時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課文,讀出害怕的語氣。然后,我讓學生們讀第二小節(jié),引導學生在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的讀來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看看課文中的我有什么變化,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戰(zhàn)勝了對黑的恐懼,發(fā)現(xiàn)了夜晚也很美麗?!皬拇耍俸谠俸诘囊雇?,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是一幅多么寧靜的圖畫呀!小鳥在潔白柔和的月光下靜靜地睡著,好像還做了個美夢呢!多么美麗的世界啊!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夜景,并通過課件播放“美麗的夜景”圖片讓學生體會夜晚的美麗。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這些主要句子通過讀來體會夜晚的美,后,我讓學生并帶著自己對夜色的理解齊讀課文,讀出我的膽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麗,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的不妥,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學生沒有充分讀的時間,所以對第二節(jié)的感悟理解不夠到位。另外信息技術(shù)運用比較單一,沒有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的巨大力量。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努力學習信息技術(shù)并運用于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BR> 5.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風》這首詩的作者是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風是什么樣子的,誰也沒有見過,它沒有形狀,也沒有氣味,可是我們卻能夠感覺到風的到來,作者通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向大家展示了風的輕柔、風的頑皮。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需要我們留心才能觀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風也是如此。詩歌由三節(jié)組成,三節(jié)之間句式整齊,意思相近,語言簡潔明快,讀起來親切自然。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解課文階段
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適當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這首詩歌的理解重點和難點為“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薄暗橇帜军c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薄暗呛铀鸩ǖ臅r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多數(shù)學生在初讀課文階段不能理解,為此,對于第一節(jié)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問題:通過讀第一小節(jié),你從哪些句子找到風?為什么說樹葉顫動的時候風在那兒了。通過看視頻,多數(shù)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人是在借林木、河水等景物寫風。
二、課外拓展階段
課外拓展,激發(fā)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詩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續(xù)編一小節(jié),然后問學生,你能不能象老師一樣編一小節(jié)呢?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是我們無法估量的,魏凡昊同學就編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小草彎腰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玩耍了?!毙煳难磐瑢W編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風車轉(zhuǎn)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課堂中,我盡量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然后積極主動的學習。
6.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天上的小白羊》是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兒歌,讀著它,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課上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就是那個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的孩子,你會怎樣對白云說話?”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迫不及待讀起來了兒歌。
你看那一只只小手召喚著天上的“小白羊”好像在呼喚自己熟識的玩伴,害怕“小伙伴”在天上著了涼?!暗厣喜輧悍?,地上水兒美,地上才是你們的家鄉(xiāng)”又像在夸耀自己的家而引來玩伴,學生稚嫩的童音賦予了這首兒歌更加動人的靈性??粗且粡垙?zhí)煺胬寺男δ?,我不禁感動了,“同學們,我們一起看看天上的云好嗎?”孩子們一下子就歡呼雀躍起來,我們一起跑到操場,一個孩子立刻對我說:“老師,你看那朵白云多像一匹奔跑的駿馬!”一個又指著天空說:“那朵可真相大獅子”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說了起來。“那是一棵樹,那是一條 龍,那更像一個人……”還有的同學說:“那片云多像八仙過海呀!”看著他們向著太陽仰起的臉龐,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我不禁感慨:孩子們太可愛了,在他們的眼里,世界萬物都是充滿靈性的,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他們的生活是多彩的,他們的心中有我們大人無法感受的快樂。
1.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十分富有童趣,也十分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心理狀況。通過故事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新的課程改革注重了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那么新的教學自然也應把主體發(fā)展作為價值取向,學生學習不是將知識進行由外到內(nèi)的轉(zhuǎn)移和傳遞,而是通過其自主活動,新知與原有知識經(jīng)驗進行相互作用,來補充、豐富和改造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谶@樣的認識我的課堂設計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力求從學生的角度,站在學生的高度去思考。并且,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和許多教學細節(jié)上,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協(xié)作,平等對話。
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3個亮點:
1、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引線,搭建對話平臺,使學生易于融入課文情境。如何讓孩子在閱讀中認識到小松樹盲目自大的錯誤,這是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教學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跡、潛移默化地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一個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平臺,使思想教育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
(1)以小朋友爬山的經(jīng)驗引入,體會小松樹站在山上得意驕傲的心情。
(2)老師以借鉛筆為例,用學生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引導學生理解小松樹的傲慢、沒有禮貌,自然流露出對小松樹的不喜歡。
2、深入學生的心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
(1)是巧用表情圖,激發(fā)興趣,加深情感體驗。小松樹站在山上會是什么心情?出示三幅表情圖:一幅得意洋洋、輕視看不起,一幅發(fā)怒,一幅高興。讓孩子在讀了小松樹的話后,再體會感情。
(2)師生共同商量,通過感情朗讀,配上動作的表演,再現(xiàn)小松樹得意驕傲的樣子。讓情感得到內(nèi)化,學生與文本的情感自然的相融合在一起。
3、聯(lián)系生活,實現(xiàn)情感的遷移和拓展。
孩子的生活知識經(jīng)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而超越文本借助文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才是更深層次的教學。除了讓學生體會小松樹驕傲、盲目自大這個淺層次的寓意外。進一步的拓展思維,想象小松樹會對大松樹說些什么?教育孩子善于知錯就改,學習大松樹有寬闊的胸懷。樹立集體觀念。
課堂教學能以人為本,能注重趣的激發(fā),充分以教材為例子,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思想價值觀的教育。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新理念在教學中實現(xiàn)交互主體性?!?BR> 2.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童話,全文只有四個自然段,語言非常簡單,主要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聽了后,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課文還配有2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的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本課的難點是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效果較好。
一、聽故事、看圖,了解“高矮”
在教學課文前,我先讓孩子們聽故事、再看黑板上的簡筆畫,讓他們了解一下,誰高誰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樹高。在此基礎(chǔ)上,提問:但是這棵小松樹卻說自己比大松樹高,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們舉手告訴我,那是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所以小松樹就以為自己很高,看得很遠。我又問:通過預習,你覺得小松樹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有的說“驕傲”,有的說“不懂事”,有的說“沒禮貌”,我沒有急著裁定誰對誰錯,誰說的有道理,繼續(xù)和孩子們學習下去。
二﹑感情朗讀,表演對話。
課堂上我在指導學生朗讀表演時,讓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盡可能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小松樹的話時體會出它居高臨下﹑驕傲自大。重點句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拋出問題:該用怎樣的表情來讀風伯伯的話呢?提醒學生,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幫助你演好風伯伯。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摸著”一詞。什么時候誰會摸著你的頭?回答肯定是媽媽等愛我們的家人,告訴我們一些道理的時候等等,學生很容易就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生活,用以有的經(jīng)驗來獲得對課文的理解,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風伯伯的慈祥與教導。也為接下來小松樹內(nèi)心世界又起波瀾做好鋪墊。
三﹑結(jié)合生活及語言環(huán)境,加深理解。
后一段,我抓住“慚愧”﹑“低”等詞,讓學生想象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態(tài),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托起來”該是怎樣的托,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課后中讓學生思考,聽了風伯伯的話后,小松樹會怎么想?你代表小松說再向大松樹說句話好嗎?我想讓學生從這兩個問題中明白學習這課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知道些什么。事后了解,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理解課文,也知道不能學習小松樹的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在朗讀方面對學生的指導不夠。小松樹的話語中充滿著得意和驕傲,個別學生能夠讀好,但集體讀效果不好,應該由老師范讀會好點的`。
2、整堂課注重學生是否能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是否能體會到文本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忽略了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在體驗小松樹的內(nèi)心世界的時候,更可以利用這良好的說話訓練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與說話能力同時訓練的課,才是學生語文能力真正獲得訓練的課堂。
3.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今天教孩子們學習第二課《姓氏歌》,在導入的時候就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老師問:“光頭強姓什么?”孩子們:“姓光”熊大姓什么?”姓熊”。“語文老師姓什么?”孩子回答“姓向”?!靶iL姓什么?姓劉。”然后過度讀到課文,理解課文。本課我采用一問一答地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學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節(jié)奏感。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chǎn)生了興趣,從而產(chǎn)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同桌、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4.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夜色》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歌,本文以小朋友對夜色的情感變化貫穿全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學生為主體,依據(jù)學生的學情特點,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夜色中。
教學時,由于是第二課時,我先讓學生朗讀,然后指名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我讓孩子們自讀第一小節(jié),并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體會感悟自己對夜晚的感受,并仿寫句子,同時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課文,讀出害怕的語氣。然后,我讓學生們讀第二小節(jié),引導學生在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的讀來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看看課文中的我有什么變化,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戰(zhàn)勝了對黑的恐懼,發(fā)現(xiàn)了夜晚也很美麗?!皬拇耍俸谠俸诘囊雇?,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是一幅多么寧靜的圖畫呀!小鳥在潔白柔和的月光下靜靜地睡著,好像還做了個美夢呢!多么美麗的世界啊!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夜景,并通過課件播放“美麗的夜景”圖片讓學生體會夜晚的美麗。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這些主要句子通過讀來體會夜晚的美,后,我讓學生并帶著自己對夜色的理解齊讀課文,讀出我的膽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麗,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的不妥,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學生沒有充分讀的時間,所以對第二節(jié)的感悟理解不夠到位。另外信息技術(shù)運用比較單一,沒有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的巨大力量。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努力學習信息技術(shù)并運用于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BR> 5.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風》這首詩的作者是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風是什么樣子的,誰也沒有見過,它沒有形狀,也沒有氣味,可是我們卻能夠感覺到風的到來,作者通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向大家展示了風的輕柔、風的頑皮。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需要我們留心才能觀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風也是如此。詩歌由三節(jié)組成,三節(jié)之間句式整齊,意思相近,語言簡潔明快,讀起來親切自然。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解課文階段
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適當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這首詩歌的理解重點和難點為“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薄暗橇帜军c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薄暗呛铀鸩ǖ臅r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多數(shù)學生在初讀課文階段不能理解,為此,對于第一節(jié)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問題:通過讀第一小節(jié),你從哪些句子找到風?為什么說樹葉顫動的時候風在那兒了。通過看視頻,多數(shù)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人是在借林木、河水等景物寫風。
二、課外拓展階段
課外拓展,激發(fā)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詩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續(xù)編一小節(jié),然后問學生,你能不能象老師一樣編一小節(jié)呢?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是我們無法估量的,魏凡昊同學就編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小草彎腰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玩耍了?!毙煳难磐瑢W編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風車轉(zhuǎn)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課堂中,我盡量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然后積極主動的學習。
6.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天上的小白羊》是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兒歌,讀著它,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課上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就是那個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的孩子,你會怎樣對白云說話?”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迫不及待讀起來了兒歌。
你看那一只只小手召喚著天上的“小白羊”好像在呼喚自己熟識的玩伴,害怕“小伙伴”在天上著了涼?!暗厣喜輧悍?,地上水兒美,地上才是你們的家鄉(xiāng)”又像在夸耀自己的家而引來玩伴,學生稚嫩的童音賦予了這首兒歌更加動人的靈性??粗且粡垙?zhí)煺胬寺男δ?,我不禁感動了,“同學們,我們一起看看天上的云好嗎?”孩子們一下子就歡呼雀躍起來,我們一起跑到操場,一個孩子立刻對我說:“老師,你看那朵白云多像一匹奔跑的駿馬!”一個又指著天空說:“那朵可真相大獅子”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說了起來。“那是一棵樹,那是一條 龍,那更像一個人……”還有的同學說:“那片云多像八仙過海呀!”看著他們向著太陽仰起的臉龐,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我不禁感慨:孩子們太可愛了,在他們的眼里,世界萬物都是充滿靈性的,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他們的生活是多彩的,他們的心中有我們大人無法感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