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字號: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一、靜電現(xiàn)象
    1、了解常見的靜電現(xiàn)象。
    2、靜電的產生
    (1)摩擦起電:用絲綢摩擦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帶負電。
    (2)接觸起電:
    (3)感應起電:
    3、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二、物質的電性及電荷守恒定律
    1、物質的原子結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環(huán)繞原子核運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一般情況下,物體內部的原子中電子的數(shù)目等于質子的數(shù)目,整個物體不帶電,呈電中性。
    2、電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統(tǒng)的電荷總數(shù)保持不變。在一個系統(tǒng)的內部,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系統(tǒng)的總的電荷時不改變的。
    3、用物質的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定律分析靜電現(xiàn)象
    (1)分析摩擦起電
    (2)分析接觸起電
    (3)分析感應起電
    4、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發(fā)生轉移的過程,電荷并沒有產生或消失。
    2.高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shù)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3.高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1、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用N表示;
    2、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的示意圖: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質可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萬有引力而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測量重力的儀器是彈簧秤;
    (D)重心是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只有具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才是其幾何中心;
    (2)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為了恢復形變而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作用力;
    (A)產生彈力的條件:二物體接觸、且有形變;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產生彈力;
    (B)彈力包括:支持力、壓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壓的物體;拉力的方向總是沿著繩子的收縮方向;
    (D)在彈性限度內彈力跟形變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受到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A)產生磨擦力的條件:物體接觸、表面粗糙、有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間就一定有彈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D)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趨勢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則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叫這個力的分力;
    (A)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與分力之間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用兩條表示力的線段為臨邊作平行四邊形,則這兩邊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時,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進行分解;或把力沿物體運動(或運動趨勢)方向、及其垂直方向進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4.高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一、起電方法的實驗探究
    1.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就說物體帶了電或有了電荷。
    2.兩種電荷
    自然界中的電荷有2種,即正電荷和負電荷。如: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是正電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所帶的電荷是負電荷。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帶異種電荷的物體嗎?不一定,除了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之外,帶電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這里的“輕小物體”可能不帶電。
    3.起電的方法
    使物體起電的方法有三種:摩擦起電、接觸起電、感應起電
    (1)摩擦起電:兩種不同的物體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并不相同,兩種物體相互摩擦時,束縛電子能力強的物體就會得到電子而帶負電,束縛電子能力弱的物體會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正負電荷的分開與轉移)
    (2)接觸起電:帶電物體由于缺少(或多余)電子,當帶電體與不帶電的物體接觸時,就會使不帶電的物體上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從而使不帶電的物體由于缺少(或多余)電子而帶正電(負電).(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起電:當帶電體靠近導體時,導體內的自由電子會向靠近或遠離帶電體的方向移動.(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三種起電的方式不同,但實質都是發(fā)生電子的轉移,使多余電子的物體(部分)帶負電,使缺少電子的物體(部分)帶正電.在電子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二、電荷守恒定律
    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庫侖,符號是C。
    2.元電荷:電子和質子所帶電荷的絕對值1.6×10-19C,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數(shù)倍。(元電荷就是帶電荷量足夠小的帶電體嗎?提示:不是,元電荷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個帶電體,它是指電荷的電荷量.另外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量是1.6×10-19C的整數(shù)倍。)
    3.比荷:粒子的電荷量與粒子質量的比值。
    4.電荷守恒定律
    表述1: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表述2:在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內,正、負電荷的代數(shù)和保持不變。
    5.高二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電路(P、U與R成正比)并聯(lián)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I總=I1=I2=I3I并=I1+I2+I3+
    電壓關系U總=U1+U2+U3+U總=U1=U2=U3
    功率分配P總=P1+P2+P3+P總=P1+P2+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