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滿分作文:思鄉(xiāng)議論文

字號: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作文和非作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小升初滿分作文:思鄉(xiāng)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1.小升初滿分作文:思鄉(xiāng)議論文
    人們常說:“寫文章要思想先行?!蔽覅s不以為然。所謂思想先行即為寫文章而寫文章,我們常說,我們現(xiàn)在悟出的道理在古代早已被論述完備,其實不完全這樣,我們與古代有時空的差異,況且我們以現(xiàn)代人的思維看待問題往往需要創(chuàng)新,即所謂思想并不只是傳承,而我們在文章中論述的思想常與前人文章不謀而合,這便是我們稱作的英雄所見略同。可是,正是這種英雄所見略同讓你失去創(chuàng)新的意念,甚至以自己的思想為榮,而其實是自己將自己帶進了一個誤區(qū),自己本身的為寫作而寫作的邏輯思維,讓你不僅不能體會到寫作的樂趣而且深陷于這種泥潭中無法自拔。最后就是挖空心思去曲意逢迎。
    而我們所謂靈魂者與思想截然不同。靈魂即生命最原始最本質(zhì)的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潛在意識。而釋放出靈魂深處的東西才是我們追求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往往就只是隨心而發(fā)之感,常用這種心態(tài)寫作的人往往不追求任何形式,以自己高度原始的純潔心境抒發(fā)自己真正的所想所感而不拘泥于這種思想是與常人相悖的邏輯思維,也不至于置身于那種本不想要卻被強加的怪圈。
    靈魂似乎于一般人來看是有美與丑的,其實也不然,世間萬物相生相克又相互轉(zhuǎn)化,有時善即是惡,惡即是善。所謂善常是“積極”的思想,其實,現(xiàn)代人所謂“積極”的思想有時卻是那些“追求理想”的無稽之談,若人生來便是為追求而追求則不如不生,而有成就的人常常無意間成功,只是我們將他們研究的過程視為一種追求,其實他們最成功的并不是那些我們所認為的追求,他們往往是出于靈魂中的一種潛意識,而所謂擁有“積極”思想的人只是一般人習(xí)慣于強加給自己的一種枷鎖,有時這個枷鎖便是作惡的本源。
    比起生來便是惡,我更相信生來的靈魂是純潔的,而這純潔的靈魂可能會因站讓塵世而留下痕跡,但重要的是受到思想的枷鎖而扭曲。
    如果能夠?qū)㈧`魂一嘴輕松的姿態(tài)釋放出來,那么相信會比一成不變的思想更有成效。
    2.小升初滿分作文:思鄉(xiāng)議論文
    清冷的月光,凄清的空氣把我團團包圍,而我早已不再知道寒冷的感覺,心中的思念之痛早已掩蓋一切!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分外明;思鄉(xiāng)的愁,分外的輕。我真愿在明月的微華下,這思鄉(xiāng)的愁能夠輕如浮云,相伴明月,飄向遠方,飄到我生活的故鄉(xiāng)。爆竹聲聲,笑語盈盈,在這片歡笑聲中我卻只能發(fā)出一絲綿長的嘆息。在這片歡聲笑語中我也只能發(fā)出這一聲嘆息……
    記憶中家鄉(xiāng)的月異常的圓,月圓的天空異常的高,我總是在月圓天高的那晚異常的高興!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和爸媽一起去看望奶奶,和姐妹們一起嬉戲笑玩······可現(xiàn)在、此時月亮依然又大又圓,我卻早已被這皎潔月光吞沒。在這個月圓的夜里,空曠的寂寞已是微不足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念猶似一把錐心的利刃,深深的扎進我的心里。這痛楚比寂寞還要讓人無法忍受!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來異鄉(xiāng)求學(xué),雖然也曾想過會孤獨、會寂寞,但是我還是不能忍受這種本該熱鬧的節(jié)日里只有我一個的冷清。白天軍訓(xùn)時還熱熱鬧鬧的,而這會兒室友們卻陸續(xù)被家人叫回去了,他們自有他們的快樂和團圓只是與我不相干,也曾被室友邀請去,可我怕看到他們的熱鬧更加的傷心也就不去了。
    走出宿舍,尋一條僻靜的小路,獨自一人,望著這輪同樣孤獨的月。抬頭仰望,這月亮竟似有些灼眼,只得低頭掃視這撒下的月光。路邊的野草葉上還凝聚著露珠,好似晶瑩的水晶,又似從眼角滴落的淚,一滴一滴從葉尖滑落!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孩子,一個人也可以浪跡天涯。我一直厭煩家人的說教,想要自己一人離鄉(xiāng)的生活。卻不曾知道這種內(nèi)心的煎熬······我可以感覺到心中有種紅色的液體要滴落,我不敢告訴爸媽,我怕在電話接通的一剎那,眼淚像決堤的大閘。
    沿著小路,聽到一聲凄涼的鳴叫,似是雁鳴。心中驀地涌出一絲感動,原來還有一只大雁在陪著我,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爆竹聲聲,笑語盈盈,對于我這樣獨自一人遠離家鄉(xiāng)的人來說,這中秋之夜如何不是最凄涼,最孤獨的夜!我只能躺在床上任淚水流過枕頭浸濕床板,寄托明月帶去我的千里相思!
    3.小升初滿分作文:思鄉(xiāng)議論文
    蒙田曾說過,“做一根有思想的蘆葦,這是人類全部的尊嚴”;蔣方舟,新青年一代領(lǐng)軍人物,響當當?shù)暮俺隽恕爸矣趦?nèi)心,清醒成長”的口號;大名鼎鼎的導(dǎo)演李安,更是用他十四年的時光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向我們詮釋思想的力量……作為獨立個體——人,我們得有自己的思想。
    歌德說,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dǎo)游者,沒有導(dǎo)游者,一切都會停止。誠然如此,沒有思想者,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飄飄然而無所依。在哲學(xué)的世界中,有思想力的人是時代的引領(lǐng)者。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智者運動中,普羅泰格拉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而蘇格拉底頗有見地地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可見,思想的重要性。
    在列夫托爾斯泰臨近暮年的作品中,有部很薄很感人的小說《伊凡—伊列區(qū)之死》。講述的是主人公伊凡—伊列區(qū)的可悲人生。之所以可悲,是因為他的一生都在為追求別人心目中的榮耀,地位,權(quán)勢而活,贏得了世界,卻失去了自己,當他發(fā)現(xiàn)這一切時,為時已晚。在他拼命追求,拼命向上攀登的時候,他失去了自己的內(nèi)心,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就如他的婚姻,他從未與妻子相愛過,只是別人覺得他倆般配,他便娶了她。當他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時,他是孤獨無助的,他的妻子,他的所謂的朋友都拋棄了他。只有他自己明白這一切的緣由。跳出小說,社會中何嘗不有許多這樣的人呢?如果能有自己的思想,堅持內(nèi)心,何故如此呢?
    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處便是人類是有思想的。思想可以來源于信仰:少年派,就因著對生命的信仰,最終才能沖過一切苦關(guān),獲得新生;思想,可以來源于敬畏;生命是獨特而寶貴的,當余華小說《活著》的主人公富貴經(jīng)歷過一切不幸后,活著,過他自己思想的生活就是。思想,可以來源于閱讀。如當今很多人所說,閱讀不應(yīng)帶有功利性,而是為靜心,與自己內(nèi)心對話,追尋內(nèi)心的思想。那么,你就會有:天地之寬廣,萬物欣然之感了!
    做一根有思想的蘆葦,擁有思想,生命便多了一抹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