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精選【五篇】

字號:

學(xué)習(xí)文言文可以了解歷史,學(xué)習(xí)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xué),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分享的初中文言文精選【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初中文言文精選
    醉翁亭記
    歐陽修〔宋代〕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jì)又,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fēng)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fēng)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yīng);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注釋
    環(huán):環(huán)繞。
    皆:副詞,都。
    環(huán)滁:環(huán)繞著滁州城。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qū)。
    其:代詞,它,指滁州城。
    壑:山谷。
    尤:格外,特別。
    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而:表并列。
    峰回路轉(zhuǎn):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比喻事情經(jīng)歷挫折失敗后,出現(xiàn)新的轉(zhuǎn)機。
    山: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潺潺:流水聲。
    而:表承接。
    釀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釀酒,故名。
    回:回環(huán),曲折環(huán)繞。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然:......的樣子。
    臨: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在。
    作:建造。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自謂:自稱,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
    號:名詞作動詞,取別號。
    曰:叫做。
    輒:就。
    年又:年紀(jì)又是的。
    意:這里指情趣?!白砦讨獠辉诰啤?,后來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乎:相當(dāng)于“于”。
    得:領(lǐng)會。
    寓:寄托。
    林霏:樹林中的霧氣。霏,原指雨、霧紛飛,此處指霧氣。
    開:消散,散開。
    歸:聚攏。
    暝:昏暗。
    晦:陰暗。
    晦明:指天氣陰晴明暗。
    芳:香花。
    發(fā):開放。
    佳木秀而繁陰,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
    秀:茂盛,繁茂。
    繁陰:一片濃密的樹蔭。這里名詞作動詞,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
    風(fēng)霜高潔:就是風(fēng)高霜潔。天高氣爽,霜色潔白。
    至于:連詞,于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
    休于樹:在樹下休息。
    傴僂:腰彎背曲的樣子,這里指老年人。
    提攜:指攙扶著走的小孩子。
    臨:靠近,這里是“……旁”的意思。
    漁:捕魚。
    釀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瑯邪山醉翁亭下。
    洌:水(酒)清。
    山肴:野味。
    野蔌:野菜。蔌,菜蔬。
    雜然: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陳:擺放,擺設(shè)。
    酣:盡情地喝酒。
    絲:琴、瑟之類的弦樂器。
    竹:簫、笛之類的管樂器。
    非絲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簫。
    射: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向壺里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
    弈:下棋。這里用做動詞,下圍棋。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喝酒盡歡的樣子。觥,酒杯?;I,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shù)的籌碼。
    蒼顏:蒼老的容顏。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形容醉態(tài),倒下的樣子。
    歸:回家。
    已而:不久。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翳:遮蔽。
    鳴聲上下: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
    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樂①其樂②: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樂①:意動用法,以…為樂。樂②:快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謂:為,是。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歐陽修先世為廬陵大族。
    2.初中文言文精選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周〔先秦〕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BR>    譯文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BR>    注釋
    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現(xiàn)在安徽鳳陽。
    從容:悠閑自得。
    鰷(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游動,長約16厘米,又名白鰷。
    是: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全:完全,完備。
    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循:追溯。其,話題。本:最初。
    汝安知魚樂:你怎么(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安:疑問代詞,怎么,哪里。
    3.初中文言文精選
    周亞夫軍細柳
    司馬遷〔兩漢〕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 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譯文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nèi)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jǐn)_。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qū)車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接。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yán)?;噬系南刃行l(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zhǔn)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边^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在這種情況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敝軄喎蜻@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zhǔn)驅(qū)車奔馳?!庇谑腔噬系能囮犚仓缓美№\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眲谲姸Y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注釋
    文帝之后六年:指漢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恒,前180年—前157年在位(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
    匈奴: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大:大規(guī)模,大舉。
    入邊:侵入邊境。
    宗正:掌管皇族事務(wù)的官員。
    軍霸上:駐軍霸上。霸上,地名,譯做“灞上”,因地處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陜西西安東。
    祝茲侯:封號。
    棘門:地名,原為秦宮門,在今陜西咸陽東北。
    河內(nèi)守:河內(nèi)郡的郡守。河內(nèi),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qū)。守,郡守,是漢代郡一級的行政長官。
    備:防備,戒備。
    胡:胡人,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此指匈奴。
    上:特指皇帝。
    勞:慰問。
    軍:軍隊。
    已而:不久。
    之:到,往。
    被:通“披”,穿著。
    銳兵刃:這里指刀出鞘。
    彀(gòu):張開。
    弩(nǔ):用機械發(fā)箭的弓。
    持滿:把弓拉滿。
    先驅(qū):先行引導(dǎo)的人員。
    且:將要。
    軍門都尉:守衛(wèi)軍營的將官,職位低于將軍。
    詔(zhào):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居無何:過了不久。居,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無何,不久。
    持節(jié):手持符節(jié)。節(jié),符節(jié),皇帝派遣使者或調(diào)動軍隊的憑證。
    壁:營壘。
    車騎:車馬。
    驅(qū)馳:策馬疾馳。
    按轡:控制住車馬。轡,馬韁繩。
    徐:慢,緩慢。
    持兵揖(yi):手持兵器行禮。揖,拱手行禮。
    介胄之士不拜: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介胄,鎧甲和頭盔,這里用作動詞,指披甲戴盔。士,將領(lǐng)。
    為動:被感動。
    改容式車:表情嚴(yán)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軾”。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
    稱謝:向人致意,表示問候。
    既:已經(jīng)。
    嗟乎:嘆詞,表示慨嘆。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邪(yé):語氣詞,表示反問。
    之:助詞。在句中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意。
    通假字
    軍士吏被甲被通披:披在身上
    改容式車式通軾:車前的橫木
    可得而犯邪邪通耶:語氣助詞
    4.初中文言文精選
    河中石獸
    紀(jì)昀〔清代〕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譯文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廟,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里,門前的兩只石獸也一起沉沒在此河中。過了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只石獸,到底還是沒找到,僧人們認(rèn)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xué)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特點堅硬沉重,泥沙的特點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顛倒了嗎?”大家信服,認(rèn)為是正確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xué)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yīng)當(dāng)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dāng)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zhuǎn)動。像這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荒唐;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荒唐了嗎?”。
    結(jié)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注釋
    此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石獸,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獸形石雕,此處指寺廟門前石雕。
    滄州南: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縣。南,南部。
    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
    河干(gān):河岸。干,岸。
    圮(pǐ):倒塌。
    沉焉(yān):沉沒在這條河里。焉,兼詞,于此,在那里。
    閱:經(jīng)過,經(jīng)歷。
    十余歲:十多年。歲:年。
    求:尋找。
    竟:終了,最后。
    棹(zhào):名詞作動詞,劃(船)。
    曳(yè):拖。
    鐵鈀(pá):農(nóng)具,用于除草、平土。鈀,通“耙”。
    講學(xué)家:講學(xué)先生,以向生徒傳授“儒學(xué)”為生的人。
    設(shè)帳:設(shè)館教書。
    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是非木杮(fèi):這不是木片。是,這。杮,削下來的木片。
    豈能:怎么能。
    為:被。
    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yān):埋沒。
    顛:顛倒,錯亂,一作“癲”,荒唐。
    眾服為確論:大家很信服,認(rèn)為是正確的言論。為:認(rèn)為是。
    河兵:巡河、護河的士兵
    蓋:因為。
    嚙(niè):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坎(kǎn)穴:坑洞。
    倒擲(zhì):傾倒。
    如是:像這樣。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遂:于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既然這樣。
    則:那么。
    但:只,僅僅。
    據(jù)理臆(yì)斷: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地判斷。
    歟(yú):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譯為“呢”。
    5.初中文言文精選
    陳太丘與友期行
    劉義慶〔南北朝〕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dāng)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注釋
    元方:即陳紀(jì),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陳太丘: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xiàn)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離開。
    舍:舍棄,拋棄。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戲:嬉戲。
    尊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誠信,講信用。
    時年:當(dāng)時的年齡。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代詞,通“之”,我;委,丟下,舍棄。
    君:對對方父親的一種尊稱。
    已去:已經(jīng)離開。
    曰:說。
    則:就是。
    顧:回頭看。
    慚:感到慚愧。
    古今異義詞
    1.去古意:離開;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丟下、舍棄;今意:委屈、委托。
    3.顧古意:回頭看;今意: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