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

字號: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yīng)新同學(xué)、適應(yīng)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yīng)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菏悄阒鲃拥剡m應(yīng)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yīng)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yīng)社會。以下內(nèi)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
    一、通假字
    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整治)
    云銷雨霽(“銷”通“消”,云氣消散)
    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yù)兆)
    二、古今異義
    1.窮且益堅
    古:困厄,處境艱難。
    今:窮困;
    2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
    古:掌管文學(xué)撰述的官
    今:常用來指學(xué)位
    三、重點字詞
    1、臺隍枕夷夏之交(動詞,倚,據(jù))
    2、俊采星馳(有才能的人)
    3、都督閻公之雅望(美好的聲望)
    4、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風(fēng)范)
    5、千里逢迎(迎接)
    6、時維九月,序?qū)偃?維:介詞,在;序:季節(jié)的次序。三秋:古人稱七、八、九月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7、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鳧,野鴨;渚,水中小洲;窮,極)
    8、舸艦彌津(渡口)
    9、落霞與孤鶩齊飛(野鴨子)
    10、聲斷衡陽之浦(名詞,水濱)
    11、逸興遄飛(飄逸的興致,急速)
    12、氣凌彭澤之樽(動詞,超過)
    13、窮睇眄于中天(窮:極。睇眄:斜視。)
    14、極娛游于暇日(極:盡情地。娛游:歡樂。)
    15、識盈虛之有數(shù)(名詞,定數(shù))
    16、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失路:迷路,不得志。)
    17、命途多舛(不順)
    18、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處境艱難,不得志;將;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
    19、北海雖賒,扶搖可接(遠;旋風(fēng))
    20、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纓,繩。請纓,請求給他一根長纓,比喻主動請求擔(dān)當重任。等:等同。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21、他日趨庭,叨陪鯉對(趨,小步快走;叨,謙辭)
    22、勝地不常,盛宴難再(勝:美好。再:第二次)
    23、蘭亭已矣(已:過去)
    24、恭疏短引(書寫,撰寫;序)
    四、一詞多義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詞,舊)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連詞,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問之(副詞,特意)
    ④既克,公問其故(名詞,原因)
    2、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動詞,沒,干涸)
    ③則智者盡其謀(動詞,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歸盡(動詞,完,盡頭)
    3、屬:
    ①時維九月,序?qū)偃?動詞,是,屬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名詞,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屬(動詞,在,掌管)
    4、即:
    ①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動詞,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飛雪(副詞,就)
    ③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連詞,則,就)
    5、引:
    ①控蠻荊而引甌越(動詞,連接)
    ②恭疏短引(名詞,序)
    ③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動詞,帶領(lǐng))
    ④引次江北(動詞,后退,退卻)
    6、窮:
    ①窮島嶼之縈回(動詞,窮盡)
    ②窮且益堅(名詞,困厄,處境困難)
    ③日暮途窮(動詞,阻塞不通)
    ④不忍窮竟其事(動詞,窮究,追究到底)
    7、數(shù):
    A、shù①識盈虛之有數(shù)(名詞,定數(shù))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名詞,數(shù)量)
    ③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名詞,技術(shù))
    B、shǔ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動詞,數(shù)落,列舉罪狀)
    C、shuò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副詞,屢次)
    8、趨:
    ①他日趨庭(動詞,快走)
    ②入而徐趨(動詞,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趨末(動詞,趨向,奔向)
    ④使者馳傳督趨(動詞,通“促”,催促)
    ⑤趨令銷印(副詞,通“促”,趕快)
    9、且: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副詞,將)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副詞,姑且,暫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連詞,尚且)
    ⑤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2.高一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
    1、(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
    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
    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表轉(zhuǎn)折,連詞)
    3、(焉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代詞,之)?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
    4、(其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代詞,指代“行李”)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代詞,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與,不知(代詞,自己的)吾其還也(證據(jù)助詞,還是,表商量)
    5、(之公從之(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是寡人之過也(的)
    行李之往來(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3.高一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
    一、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
    2、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來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ń裉烊チ硕荒芎煤没貋韽?fù)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卻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義的)。
    二、倒裝句。
    1、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
    2、其無禮于晉。(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因為鄭伯(曾經(jīng))對待晉侯沒有禮貌)。
    3、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4、王拜送于庭。(狀語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
    5、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后置的標志)(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
    三、省略句。
    1、晉軍函陵。(XX駐扎(在)函陵)。
    2、敢以煩執(zhí)事?(我怎么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放棄進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現(xiàn)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
    5、人不敢與忤視。(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四、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
    2、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去了)。
    3、若屬皆且為所虜。(我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了)。
    五、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內(nèi)通“納”)。
    2.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六、古今異義詞。
    1.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地區(qū)今:山東省。
    2.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關(guān)系今:男女結(jié)婚。
    4.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意外的情況今:表程度,很、甚。
    5.而聽細說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說來。
    七、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1.軍。
    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nèi)。
    毋內(nèi)諸候:內(nèi),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nèi)擲一紙出: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nèi)無法家弼士: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部。
    色厲內(nèi)荏:名詞,內(nèi)心,心里。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副詞,愈加。
    4.高一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因為《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一詞多義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言辭,詞句)
    《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若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用來表示
    一種否定的假設(shè)或條件)
    見其發(fā)矢十中_,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深奧,微妙)
    動刀甚微(輕微)
    周室卑微,諸侯相并(衰敗,衰弱)
    鄙
    越國以鄙遠(邊邑,以……為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輕視,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為我(謙辭,謙稱自己)
    古今異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
    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出使的人。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今義:妻子。
    詞類活用
    名詞做狀語
    夜縋而出,見秦伯(在夜里)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面)
    名詞做動詞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
    動詞做名詞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
    形容詞活用做動詞
    鄰之厚,君之薄也(加強,削弱)
    使動用法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消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
    意動用法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以……為疆界)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以……為邊界)
    特殊句式
    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敢以(之)煩執(zhí)事
    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夫晉,何厭之有
    5.高一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
    1.序:有兩種,一是書序,如《<指南錄>后序》《<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二是古代文人分別各以詩文相贈,是為贈序,如《滕王閣序》。
    2.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條陳述事情、發(fā)表觀點的文體,相當于“表”,如《諫太宗十思疏》。
    3.碑記: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紹、頌揚死者的文字,相當于“墓志銘”,表達方式上敘、議、抒三位一體,而偏重議論,如《五人墓碑記》
    4.楚辭體:又稱“騷體”,為戰(zhàn)國屈原首創(chuàng),多用“兮”字,句式可長可短,抒情自由,多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賢臣。
    5.賦:古代一種介于韻文(詩)與散文之間的文體,類似于后世的散文詩,如《赤壁賦》(宋?蘇軾)、《阿房宮賦》(唐?杜牧)、《秋聲賦》(宋?歐陽修)
    6.駢文,起于漢魏,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以四字與六字相間定句,故又稱“四六文”。
    7.中國古代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這種分法始于唐代。近體詩格律嚴格,有絕句和律詩兩種,各有五言和七言兩種形式。律詩分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標題帶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為古體詩,如《琵琶行》《游子吟》。
    8.詞,產(chǎn)生于隋唐,又稱曲子詞、詩余、長短句等,盛行于兩宋,分婉約和豪放兩派,婉約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蘇軾、南宋辛棄疾。詞按結(jié)構(gòu)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闋,沒有上下闋,58字以內(nèi)),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是長調(diào)。
    9.戲劇,是一種綜合多種藝術(shù)的舞臺藝術(shù),按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按照結(jié)構(gòu)繁簡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按照題材反映的時代可分為歷史劇、現(xiàn)代劇;按照矛盾沖突的結(jié)局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