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以下是整理的《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10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水深火熱
【釋義】好像掉進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樣難受。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故事】戰(zhàn)國時,燕王噲改革國政,把君位讓給相國子之,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發(fā)內戰(zhàn)。
燕國大亂,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燕。燕國百姓對內戰(zhàn)不滿,不愿出力抵抗齊軍,出現(xiàn)“士卒不戰(zhàn),城門不閉”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表示歡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國國都。齊軍攻占燕國后,并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
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游說的孟子請教,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吞并燕國,有人勸我吞并它,到底該怎么辦?”孟子回答說:“如果吞并燕國,當?shù)匕傩辗炊芨吲d,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薄叭绻滩⒀鄧?shù)匕傩詹⒉桓吲d,”孟子又說,“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BR> 孟子舉了這兩個例子后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送飯遞水表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脫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進而吞并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2.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興高采烈
【釋義】“興”,興趣、興致。“采”神采、精神?!傲摇?,熱烈。原意是指文章志趣高尚,文詞犀利?,F(xiàn)常用來形容興致,情緒飽滿。也用來形容至現(xiàn)出來的歡樂氣氛。
【故事】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晉之間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風度翩翩,文才超群,當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狄簧鷮懥瞬簧僭姾驼撐摹K谠娭性辉偬岬江h(huán)境的險惡?!傍B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險峨。”這些詩句對當時的現(xiàn)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根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養(yǎng)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欲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采。他說,這類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茍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茍,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這樣,把魏晉士大夫那種得失急聚、生死無常所產生的極為貪婪的變 態(tài)心理一語破的,刻劃得淋漓盡致。
3.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鴻雁傳書
漢武帝時漢廷與匈奴之間常有戰(zhàn)事。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來求和,并把扣留的漢朝使者放了回來。漢武帝為了回應匈奴的善舉,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一干人等出使匈奴,沒想到卻出了意外。
單(chán)于想逼迫蘇武投降,蘇武說:“要我投降,除非??菔癄€,日從西升。”他寧死不屈,舉刀自刎,經過搶救才幸免于難。蘇武隨后被單于流放到北海無人區(qū)牧羊。蘇武一個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萬般艱辛。沒有糧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饑;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jié),日子一久,旌節(jié)上的穗子全掉了。
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這時漢昭帝已繼位,匈奴老國王也已駕崩,換了新單于,漢匈議和,漢人和匈奴人通婚。漢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蘇武回去,單于謊稱蘇武已經死去,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當漢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時,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菰O法買通了禁卒,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還活著、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訴了漢使,并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就不應該欺騙漢朝。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牧羊,你怎么說他死了呢?”單于聽后大為震驚,以為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鴻雁也替他傳送消息了。他無法再抵賴,只能向漢使道歉,把蘇武放了回來。
4.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 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5.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蘇秦刺股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fā)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后來又離鄉(xiāng)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蕩天下。但是一年后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臟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xù)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愿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愿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骸捌拮硬焕碚煞?,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BR>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fā)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后悔不已,但又沒有什么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后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 待自己??!”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蕩天下,這一次終于事業(yè)有成,很有心得,開創(chuàng)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6.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
【釋義】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決心,事情,最終能成功。也作“有志者事竟成。”
【故事】有一次,劉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據(jù)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班兵強馬壯,是耿合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合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準備迎擊。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 攻臨淄,于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斗的大血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zhàn)斗。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zhàn),等到援兵來后再發(fā)動進攻??墒枪⒑蠀s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耿合終于把張步打得大敗。幾天后,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夸獎耿合說:“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chuàng)基業(yè),現(xiàn)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zhàn)連捷,兩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BR> 7.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延續(xù)到現(xiàn)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背跻灰姴畼窢康鸟R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BR> 8.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目不識丁
以前,有個財主姓丁,他有一個兒子,都十多歲了,還什么都不懂,請了好幾個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丁財主心里可急壞了,一天他出榜文,聲稱若誰教會丁少爺一個字賞銀十兩。
一位老秀才見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況且,這個“丁”字筆畫簡單,又好寫,又好認,我怎么會教不會他一個“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財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爺學習“丁”字,一晃就過了九天,丁財主要考丁少爺。老秀才怕丁少爺忘了,特意準備了一個釘子,讓少爺拿著,說:“萬一忘了,看看手里的東西,就想起來了,懂嗎?”少爺點了點頭。
秀才領著少爺去見丁財主,寫了一個“丁”字說:“小少爺,這個字怎么念?”
誰知少爺看了半晌,還是想不起這是個啥字。秀才趕緊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東西”?
少爺?shù)皖^一看,說:“一根鐵棒棒。”
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的十兩銀子可完了?!?BR> 從此,“目不識丁”這名俗語便傳開了。
9.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曹沖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嘿!這么大個家伙,可怎么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绷硪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彼脑拕傉f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真叫人為難了。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辈懿僖豢?,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么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辈軟_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后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里停著一只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wěn)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xiàn)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瞇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里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10.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晉代孫康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上?。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fā)現(xiàn)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后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囊螢映雪的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1.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水深火熱
【釋義】好像掉進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樣難受。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故事】戰(zhàn)國時,燕王噲改革國政,把君位讓給相國子之,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發(fā)內戰(zhàn)。
燕國大亂,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燕。燕國百姓對內戰(zhàn)不滿,不愿出力抵抗齊軍,出現(xiàn)“士卒不戰(zhàn),城門不閉”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表示歡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國國都。齊軍攻占燕國后,并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
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游說的孟子請教,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吞并燕國,有人勸我吞并它,到底該怎么辦?”孟子回答說:“如果吞并燕國,當?shù)匕傩辗炊芨吲d,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薄叭绻滩⒀鄧?shù)匕傩詹⒉桓吲d,”孟子又說,“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BR> 孟子舉了這兩個例子后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送飯遞水表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脫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進而吞并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2.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興高采烈
【釋義】“興”,興趣、興致。“采”神采、精神?!傲摇?,熱烈。原意是指文章志趣高尚,文詞犀利?,F(xiàn)常用來形容興致,情緒飽滿。也用來形容至現(xiàn)出來的歡樂氣氛。
【故事】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晉之間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風度翩翩,文才超群,當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狄簧鷮懥瞬簧僭姾驼撐摹K谠娭性辉偬岬江h(huán)境的險惡?!傍B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險峨。”這些詩句對當時的現(xiàn)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根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養(yǎng)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欲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采。他說,這類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茍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茍,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這樣,把魏晉士大夫那種得失急聚、生死無常所產生的極為貪婪的變 態(tài)心理一語破的,刻劃得淋漓盡致。
3.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鴻雁傳書
漢武帝時漢廷與匈奴之間常有戰(zhàn)事。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來求和,并把扣留的漢朝使者放了回來。漢武帝為了回應匈奴的善舉,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一干人等出使匈奴,沒想到卻出了意外。
單(chán)于想逼迫蘇武投降,蘇武說:“要我投降,除非??菔癄€,日從西升。”他寧死不屈,舉刀自刎,經過搶救才幸免于難。蘇武隨后被單于流放到北海無人區(qū)牧羊。蘇武一個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萬般艱辛。沒有糧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饑;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jié),日子一久,旌節(jié)上的穗子全掉了。
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這時漢昭帝已繼位,匈奴老國王也已駕崩,換了新單于,漢匈議和,漢人和匈奴人通婚。漢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蘇武回去,單于謊稱蘇武已經死去,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當漢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時,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菰O法買通了禁卒,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還活著、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訴了漢使,并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就不應該欺騙漢朝。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牧羊,你怎么說他死了呢?”單于聽后大為震驚,以為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鴻雁也替他傳送消息了。他無法再抵賴,只能向漢使道歉,把蘇武放了回來。
4.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 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5.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蘇秦刺股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fā)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后來又離鄉(xiāng)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蕩天下。但是一年后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臟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xù)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愿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愿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骸捌拮硬焕碚煞?,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BR>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fā)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后悔不已,但又沒有什么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后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 待自己??!”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蕩天下,這一次終于事業(yè)有成,很有心得,開創(chuàng)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6.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
【釋義】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決心,事情,最終能成功。也作“有志者事竟成。”
【故事】有一次,劉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據(jù)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班兵強馬壯,是耿合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合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準備迎擊。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 攻臨淄,于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斗的大血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zhàn)斗。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zhàn),等到援兵來后再發(fā)動進攻??墒枪⒑蠀s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耿合終于把張步打得大敗。幾天后,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夸獎耿合說:“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chuàng)基業(yè),現(xiàn)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zhàn)連捷,兩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BR> 7.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延續(xù)到現(xiàn)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背跻灰姴畼窢康鸟R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BR> 8.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目不識丁
以前,有個財主姓丁,他有一個兒子,都十多歲了,還什么都不懂,請了好幾個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丁財主心里可急壞了,一天他出榜文,聲稱若誰教會丁少爺一個字賞銀十兩。
一位老秀才見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況且,這個“丁”字筆畫簡單,又好寫,又好認,我怎么會教不會他一個“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財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爺學習“丁”字,一晃就過了九天,丁財主要考丁少爺。老秀才怕丁少爺忘了,特意準備了一個釘子,讓少爺拿著,說:“萬一忘了,看看手里的東西,就想起來了,懂嗎?”少爺點了點頭。
秀才領著少爺去見丁財主,寫了一個“丁”字說:“小少爺,這個字怎么念?”
誰知少爺看了半晌,還是想不起這是個啥字。秀才趕緊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東西”?
少爺?shù)皖^一看,說:“一根鐵棒棒。”
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的十兩銀子可完了?!?BR> 從此,“目不識丁”這名俗語便傳開了。
9.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曹沖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嘿!這么大個家伙,可怎么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绷硪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彼脑拕傉f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真叫人為難了。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辈懿僖豢?,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么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辈軟_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后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里停著一只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wěn)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xiàn)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瞇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里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10.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晉代孫康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上?。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fā)現(xiàn)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后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囊螢映雪的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