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般用四個字,這與漢語本身句法結構和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有關系。下面是分享的四字成語故事簡單集錦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四字成語故事簡單集錦
鍥而不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領域相當活躍,名家輩出。當時有一位哲學家、教育學家荀子,其博大的學問、深刻的見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寫有許多散文,《勸學》稱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勸學》篇中,提出不懈地學習可以增長人的才干、改變人的氣質。他特別指出,學習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荀子說:“只要你不斷地堆積泥土,就能最終堆成高山,風雨就會從山里產生出來;只要你不斷地積聚少量的水,就一定會形成深淵,那里就會有蛟龍來潛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會養(yǎng)成一種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備圣賢的思想品質也就不難辦到了。
“這里重要的是,絕不能看輕點滴的積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匯積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馬如果只跳一下,連十步的距離都不可能超過;而最劣等的馬如果連續(xù)走十天,也能走很遠。后者的成功就在于從不停止前進啊!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fā)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總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斷地、專一地奮斗下去!”
荀子的這些話成為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2.四字成語故事簡單集錦
懸壺濟世
相傳,漢代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他發(fā)現(xiàn)自己家樓下新開了一個小藥店,主人是一位老者,門前掛了一個藥葫蘆。凡是有人來求醫(yī),老人就從葫蘆里摸出藥丸,讓患者服用。吃了他的藥,病情都好轉了。
每天看完病后,等到巷子里沒人的時候,這位老者就悄悄跳進葫蘆里,不見了。這一切被費長房看在眼里,心想這位老者肯定是位神仙。第二天,費長房就拿著好吃的去拜見他。
當天晚上,老者帶著費長房一起進了葫蘆,里面別有洞天。老者坦言,自己的確是神仙,因為犯了錯誤,被罰下人間,通過治病救人積攢功德。費長房拜他為師,學得醫(yī)術,也成了一名醫(yī)生。
在古代,“葫蘆”又叫作“壺”,行醫(yī)的人常把葫蘆掛起來當作招牌,所以就有了“懸壺濟世”這個說法。
有句俗語叫“不知道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意思是弄不清別人真正的意圖。葫蘆的密封性好,潮氣不容易進入,能保持藥物的干燥,所以古人把藥放在葫蘆里,“藥葫蘆”的說法就是這么來的。
費長房遇到神仙的故事只是個傳說,想成為一名好醫(yī)生可沒那么簡單,既要有醫(yī)術,還要有醫(yī)德。在抗擊新冠疫情時,奮斗在一線的醫(yī)療工作者們就是在懸壺濟世,令人敬佩。
3.四字成語故事簡單集錦
買櫝還珠
有一個來自楚國的商人,他有一顆非常漂亮的珍珠。為了能把珍珠賣個好價錢,他決定為珍珠做一個漂亮的盒子。
商人請來手藝高超的木匠為珍珠做盒子。盒子的做好后,木匠用香料把它熏得香氣撲鼻。
熏完香后,木匠又對盒子進行裝飾,讓這個盒子立刻變得精美絕倫,與眾不同。
商人拿過盒子,小心翼翼地將珍珠放進去,抱著盒子快步走向市場。
商人把盒子一拿出來,市場上的人就被盒子美麗的外表和香氣吸引了。
這時,人群中的一個鄭國人從商人手中拿過盒子,愛不釋手地左看右看,終于出高價買了下來。
可是,鄭國人拿著盒子沒走幾步,突然又走了回來。商人以為鄭國人后悔了。
可誰知,鄭國人拿出盒子 里的珍珠遞給商人,然后拿著盒子,一邊欣賞一邊走了。
商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尷尬極了。沒想到,精美的盒子在別人眼里竟然超過了珍珠的價值。
買櫝還珠:我國古代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是買來珠寶卻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F(xiàn)在經(jīng)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丟了西瓜撿芝麻,不值得。
4.四字成語故事簡單集錦
刻舟求劍
從前,有個人帶著一把寶劍坐船。船才開出來,突然聽見“撲通”一聲,他的劍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辦呢?他想了半天,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個印記,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著。
劃船的人很著急,對他說:“讓我把船停下來,你快跳下去把劍撈起來吧!”
可那個人卻指著船說:“到了對岸再說吧,反正我在船上劃了一條線,劍是從這兒落下去的,到時候從這里下去找就行啦!”
劃船的人說:“你的劍掉進了水里,劍又不會跟著船走,怎么還能在對岸找到呢?”
那個人不聽船夫的話,于是,船夫把船劃到了對岸。
這時,那個人脫掉衣服,從他劃的那條線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撈了很久什么也沒撈到。
劍掉進了河里,現(xiàn)在船走了這么遠,他是不能從船上的線找到劍的。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爸邸笔恰按?,“求”是“尋找”。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刻舟求劍。
5.四字成語故事簡單集錦
閉門思過
韓延壽是西漢時期一個知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禮義,以教化感化人們做善事,以禮讓解決糾紛,平息訴訟。
因為在淮陽太守任上政績顯著,朝廷讓他到更難治理的潁川當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經(jīng)過了高陵縣,看見兄弟兩個人為了爭奪田產而大打出手。
韓延壽見此情景,十分沮喪,他覺得這是對他一貫推行的禮義教化的巨大嘲諷。
他于是說,“我有幸成為這里的長官,卻沒給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沒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爭訟。這個責任全都是因為我無德無能造成的,我必須引咎辭職,關起門來好好地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聽候朝廷處分?!?BR> 說完之后,他就回到住處,不再出門,終日反省自己的不足。他的行為使當?shù)毓賳T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一個個的把自己捆起來投到監(jiān)獄里,表示請罪。
爭田產的兄弟倆這下全傻了,連他們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責他倆犯了大罪。
兄弟倆被深深地感動,痛悔自己的錯誤,剃光了頭,*著上身到縣衙請罪。
兩人都表示,愿將田產讓給對方,希望韓太守能原諒他們。
韓延壽于是出門和縣里的官員以及兄弟兩個見了面,并且大設酒宴和他們同歡共樂。
【閉門思過成語意思、釋義】
后來人們就用閉門思過這個成語來比喻,有了過失和錯誤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檢討。閉門思過中的過就是過失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