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小年的諺語及故事大全

字號:

小年算是我國漢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小年是相對于大年而言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節(jié)日都有諺語,小年也有相關(guān)的諺語。下面是分享的關(guān)于小年的諺語及故事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關(guān)于小年的諺語
    二十三灶王爺上天,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糊窗戶,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白面發(fā),
    二十九貼道友(春聯(lián)),
    三十合家歡樂吃餃子。
    2.關(guān)于小年的諺語
    有一首舊北平的歌謠十分有趣
    地道出了當(dāng)時北京臘月的習(xí)俗:
    老婆老婆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糊窗戶,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白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宵……
    3.關(guān)于小年的諺語
    二十三,灶王爺上了天,
    二十四,寫大字,
    二十五擂大鼓,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街上走。
    4.關(guān)于小年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皇帝,他的嘴饞極了,走到那兒,吃到哪兒,只要沒吃過的他都想嘗嘗。
    有一天,他閑逛到村子里,遇見了一個漂亮姑娘。姑娘提著個籃子?!把b的是什么呀”?皇帝好奇地問。姑娘打開籃子,哇,好大的棗糕呀!
    皇帝吃過很多好東西,可就是沒吃過棗糕。他對姑娘說:“給我吃點(diǎn)吧,我是皇帝!”姑娘微微一笑,把籃子遞了過去。
    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棗糕吃完了。吃完后打了個嗝兒:“啊呀,太好吃了!”
    接著,皇帝打起了壞主意:“我要把這個姑娘帶回皇宮,讓她天天給我做棗糕吃”!
    他對姑娘說:“你馬上再給我做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做不出來我就把你帶走?!惫媚锫犃?,不慌不忙的說:“好的!”
    她拔下頭上的金簪,沖著籃子一劃。咦?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子里面熱氣騰騰,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太神奇了!
    皇帝還沒有明白過來。他見難不到姑娘,就耍賴讓姑娘喂他吃。姑娘轉(zhuǎn)過臉去不搭理皇帝!皇帝生氣了,非要把姑娘帶走。他伸手一抓。
    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臺,皇帝一下子就貼到了墻頭上了。
    這下壞了:皇帝想下來,可怎么也下不來,這一天正好是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三。
    “誰讓你嘴饞!這回呀,別人坐著你站著,別人吃著你看著吧!”說完,姑娘架起彩云飛上天去。貪吃的皇帝從此成了灶王爺。
    從此以后,灶王爺就天天站在灶臺邊,天天看人家吃飯。
    時間長了,人們覺得灶王爺怪可憐的——畢竟,愛吃好東西也沒有什么錯呀。于是。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大家就都給灶王爺擺上好吃的,這叫做“祭灶”。到了這一天,孩子們興了,他們跟灶王爺一起吃棗糕、柿餅、核桃、糖餅、還有糖瓜。據(jù)說,過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就要上天給玉皇大帝說說這一年來人間發(fā)生的事情。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見了玉皇大帝,就只說人們的好話。
    5.關(guān)于小年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愛惜人。每到五谷不長的寒冷季節(jié),大年怕餓壞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來讓人們吃。小年雖說是大年的親兄弟,心眼卻壞透了。他用邪術(shù)把大年撒給人的白面變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餓還凍壞肚子。等到把人們病倒了,他再變成巨齒獠牙的猛獸下來吃人。他吃人吃飽了肚皮,就躺下睡覺,一覺能睡三百六十天,醒過來還吃人。人們雖說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來一回,可是藏到哪兒也躲不過去。只好燒香磕頭,請求大年給作主。
    大年正為白面變雪、人煙稀少的事胡猜亂想哩,一聽人間禱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惡。他氣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卻滿不在乎地說:“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礙你啥事啦?”大年看他不講理,氣得抬手去打他。誰知小年心惡勁大,竟反手把大年打 倒在地,還惡狠狠地說:“不念一母同胞,我連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贏小年,只得親自下凡對人們說:“小年生來怕雷怕火,等他再來了,你們用油松干柴燒青竹,圍成圈子,點(diǎn)上火,人們坐在中間,它下來就吃不著人啦?!比藗冇涀〈竽甑脑?,小年下來時,干柴油松燒得青竹“砰啪”亂響,烈火烤人,急得它轉(zhuǎn)圈磨牙沒辦法,只好空著肚子回去了。他知道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沒法,也跳到人們燒的火圈里。小年恨得咬牙切齒地說:“等我練好了火功,把你們吃個孩娃不留!”日出日落,草青草黃。兇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沒睡覺,終于練成了火功,再過一天又要下去糟踐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準(zhǔn)備。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沒睡覺,整天沒明沒夜地熬氣力,練武藝,再過一天也要下山和小年大戰(zhàn)一場,保護(hù)人類不受殘害。正好到三千六百天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頭碰上。小年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動手打起來。大年毫不示弱,二人打得黃風(fēng)滾滾,云霧遮天。這就是后來春天風(fēng)多霧多的原因。
    一氣打了三十二天,小年急了,張嘴要吞掉大年。大年急忙舉起手心雷,誰知小年縱身一躥躲到了高處。大年追著他往上打,他就一直往上躥。這就是二月二打悶雷的原因。
    大年又追了七十四天,看手心雷打不住他,就放手不打了。小年卻認(rèn)為哥哥的雷放完了,一翻身沖下來抓大年。大年閃身躲開,抬手從背后拉出一條雪白的長蟲。只見那長蟲口吐烈火,直沖小年燒去。不等小年躲避,大年又口吐轟天雷。小年閃身躲開,張口噴出一股黑水,雖澆不滅火,濕不了雷,可也保住了他自己。大年追,小年跑,震得天搖地動,大雨傾盆。這就是夏季扯閃打雷下暴雨的由來。
    小年打累了,一頭扎進(jìn)海里睡去了,大年急忙放出太陽,催熟五谷,免得因?yàn)樗托∧甏蛘探腥藗儼ゐI。
    6.關(guān)于小年的故事
    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xí)俗,伴有一則凄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yīng)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
    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lǐng)回家里。
    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里,老漢想起當(dāng)年的風(fēng)險(xiǎn),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并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