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帶上她的眼睛教案及反思

字號:

人類使用地層飛船深入地球內(nèi)部進行探險,一艘地層飛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輕的女領航員,她只能在封閉的地心度過余生,這是劉慈欣獲獎小說《帶上她的眼睛》里演繹的故事。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帶上她的眼睛教案及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七年級下冊語文帶上她的眼睛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nèi)容,理解本文構思的妙處。
    2.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過程與方法:
    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nèi)容
    2.找出文中的懸念和伏筆之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從中汲取養(yǎng)分,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質(zhì),進而體會人性之偉大。
    教學重點:
    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nèi)容,理解本文構思的妙處。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險精神與犧牲精神,理解作者表達的主旨。
    教學難點:小說善于設置懸念和伏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自主預習,完成自測
    (一)預習步驟
    1、默讀課題,揣摩本課內(nèi)容;
    2、認真閱讀課前提示及第一個注釋,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大聲朗讀課文,同時畫出并查閱不會讀的字或不理解的詞;
    4、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精讀課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讀課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預習檢查題。
    (二)據(jù)意寫成語。
    (1)不期而至:事先沒有約定而意外到來。這里要特別注意,該詞語不帶有主觀感情 色彩。
    (2)心有靈犀:指彼此心意相通,對于彼此的意蘊都心領神會。比喻戀愛著的雙方心心相印?,F(xiàn)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靈犀:舊說犀牛是靈獸,它的角中有白紋如線,貫通兩端,感應靈異。
    (3)天涯海角: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二、趣味導入、作者作品簡介
    1、趣味導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管如何,時刻讓你的眼睛探索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才是佳選擇,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nèi)ゲ蹲矫恳粋€美的瞬間。不要讓它們消沉下去,失去對美好世界的探索?;仨?015,中國科幻小說界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榮獲“雨果獎”的《三體》,說到《三體》,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劉慈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有關“眼睛”的文章《帶上她的眼睛》。
    2、劉慈欣作品
    劉慈欣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xiāng)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摘下了佳長篇小說獎的桂冠“雨果獎”,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3、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xiàn)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zhì)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nèi)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四、師生互動,講解質(zhì)疑
    (一)整體把握
    小說的視角獨特,講述了一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拔摇睅狭艘晃灰颉奥淙樟枴钡睾斤w船失事而被困在地底深處無法返回地面的女宇航員的“傳感眼鏡”——相當于用她的眼睛去四處游玩?!拔摇睅е难劬ν瓿闪怂暮蟮孛嫣剿?。在結束任務的同時,女宇航員也永遠留在了地底下。
    (二)結構內(nèi)容
    課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我”來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我”發(fā)現(xiàn)了小姑娘的真實身份,并補敘地航船失事的情況。
    第四部分,尾聲,“我”掛念小姑娘,帶有無限的傷感和詠嘆。
    (三)問題探究
    1、“帶上她的眼睛”,題目設置了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看到標題你可能提出哪些問題?
    •眼睛怎么能被帶走?
    •眼睛是指什么?
    •帶上她的眼睛干什么?
    •她是誰?
    •為什么帶上她的眼睛?
    •誰帶上她的眼睛?……
    2、解讀標題,概括情節(jié)
    (1)帶上她的眼睛去干嘛?
    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為什么要帶上她的眼睛?
    因為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飛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帶上小女孩的眼睛后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3、環(huán)境
    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nèi)變成金剛石的液態(tài)鐵鎳。
    飛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處,那里是地球的深處。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個活動范圍不到10立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
    飛船里中微子通信設備的能量后耗盡。
    ——與世隔絕,環(huán)境險惡;孤獨一人,度過余生。
    4、結構特色
    小說善于設置懸念和伏筆,比如那一支飄浮在空中失重的鉛筆,小姑娘做出去“起航前去過的地方”決定的艱難,窄小的控制艙和隔熱系統(tǒng)異常發(fā)達的太空服,小姑娘對花草溪水微風的激動不已以及沒看到日出的遺憾,等等,這些都為下文謎底的揭開做了鋪墊。而在敘事上,則表現(xiàn)出張弛有度的風格,美麗的草原、浪漫的旅店月夜與地航船驚心動魄的危急事故構成了強烈的反差。當謎團揭開后,人們不禁會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昧與反思。
    伏筆。(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與照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后有照應。)
    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運用伏筆的地方,并找出文中照應的文字。
    伏筆:“一個好像剛畢業(yè)的小姑娘”
    照應:“飛船上的生命循環(huán)系統(tǒng)還可以運行50年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過自己的余生。
    伏筆:“熱,熱得像——地獄?!?BR>    照應:“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zhì)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內(nèi)變成金剛石的液態(tài)鐵鎳!”
    伏筆:“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BR>    照應:“生命算什么,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嗎?
    5、文章主旨
    文章記敘了一位地心領航員姑娘與“我”度假時的種種表現(xiàn)及所受的不幸遭遇,贊美了科學工作者的獻身精神,贊美了那位地心領航員姑娘的勇敢、堅強、樂觀、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品質(zhì)。
    6、總結
    文中的伏筆與照應,構思巧妙,引人入勝,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無窮魅力。希望本文的學習能夠為大家打開一扇閱讀科幻作品的大門,領略科幻的神奇。
    愿同學們課外讀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學上一招。
    五、拓展延伸,擴大外延
    平時我們接觸過不少科幻小說,請展示一下這些科幻小說。
    【交流點撥】推薦劉慈欣的《2018》?!?018》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包含了《2018》、《鯨歌》、《詩云》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我喜歡的就是《鯨歌》,講的是一個海盜訓練鯨魚來運送毒品的故事,可是鯨魚在后返航的時候卻被捕鯨船捕殺了。這部作品有很強的諷刺意味,抨擊了人類對動物、對同類犯下的累累罪行。雖是科幻作品,鋒芒指向的卻是社會現(xiàn)實。
    六、課后作業(yè)
    1、仿照《帶上她的眼睛》寫法,寫一篇科幻小說,要求做到想象合理,至少在一處運用伏筆,語言簡明。
    2、課外可以閱讀一些科幻小說名作,比如劉慈欣的《三體》《朝聞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等。
    補充短語
    我們前邊學過結構助詞“得”,“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邊時,常常引出補充性成分,“得”就成為這類補充短語的標志。例如:
    干得很好 跑得出汗了
    熱得難受 密得不透氣
    從上邊的例子可以看出,補充短語的前一部分常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后一部分起補充說明作用,主要是由動詞或形容詞性詞語充當。
    有些補充短語沒有“得”字做標志,閱讀時需要仔細辨別。例如:
    嚇/跑了升/起來了放松/下來
    熱/死了濕/透了漂亮/極了
    2.七年級下冊語文帶上她的眼睛教案
    一、教材分析
    《帶上她的眼睛》是本單元的自讀課文,是一篇科幻小說,作者的想象奇妙又合理。全文通過對小姑娘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贊美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精神。作者善于設置懸念和伏筆,制造了“出乎意料,情理之中”的效果。
    二、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是學生在初中學段第在教材中接觸科幻小說。七年級的學生富于好奇心和想象力,利于對科幻小說的閱讀與理解。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應基本掌握了“瀏覽”的閱讀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瀏覽課文,回答問題,了解科幻小說奇妙而合理的特點;并通過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通過瀏覽課文,完成任務單,理解作者通過設置懸念和伏筆,使小說達到“出乎意料,情理之中”效果的巧妙構思。
    四、教學重難點
    1.學生瀏覽課文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結合小說文本,使學生體會科幻小說奇妙而合理的特點。
    2.設計“游蹤圖”任務單,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設置懸念和伏筆的巧妙構思。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談論虛擬現(xiàn)實技術引入。
    設計意圖:激發(fā)興趣,迅速過渡到主要環(huán)節(jié)。
    (二)、整體感知,把握科幻小說特點
    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要求學生結合旁批瀏覽課文。瀏覽后說說小說中哪些科學幻想情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圍繞學生所得,教師引導討論,抓住科幻小說的特點深入交流。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瀏覽成果,使學生體會科幻小說的特點。
    (三)、結合任務單,體會作者構思
    要求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瀏覽后完成“游蹤圖”任務單,小組交流,說說作者是如何在后文揭示真相時讓讀者不感突兀的。圍繞學生所得,明確作者設置懸念和伏筆的巧妙構思。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作者設置伏筆、懸念的巧妙構思。
    (四)、大膽想象,合理表達
    作者的想象合理而又富于新意。請學生也嘗試想象,以《帶上_____的眼睛》或《帶上他的______》為題,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課上可以口頭交流,課下形成文字。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五)、板書設計
    帶上她的眼睛
    劉慈欣
    科幻小說
    奇妙 合理
    出人意料 情理之中
    3.七年級下冊語文帶上她的眼睛教學反思
    《帶上她的眼睛》劉慈欣的一篇科幻小說,故事不復雜,可是構思巧妙意蘊深刻,這是一篇披著科幻外衣的現(xiàn)實小說。如何讓學生在短短一節(jié)課里,領悟文章妙處,體會作者的悲天憫人的情懷,是我設計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我先讓學生說故事梗概,再對比作者情節(jié)設計,接著讓學生找出文章在小姑娘言行舉止上種下的懸念,并揭曉謎底,這樣很好地解決了“懸念”這一大文章特色。為了更好地領悟文章主旨,我又讓學生說感受,談談對小姑娘故事的認識,并和文章另一主人公“我”進行對比,為終領會作者寫作此文的深意作了鋪墊。從后學生的作業(yè)反饋來看,我的重難點是落實了。但是作為一篇自讀課,我的設計是不是“教讀”的痕跡重了點,有沒有體現(xiàn)自讀課的特點?自讀課我應不應該還是要抓語句品味語言?對于這些問題我依然有些困惑和茫然。
    4.七年級下冊語文帶上她的眼睛教學反思
    《帶上她的眼睛》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新增自讀課文,篇幅較長,但讀來懸念四伏、高 潮迭起,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科幻小說。課文設計教學時長為兩個課時,更確切地說一個半課時為適宜。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障礙,認識科幻小說及作者劉慈欣,訓練快速閱讀、把握小說情節(jié)四要素以便掌握課文大意。第二課時則抓住閱讀提示中的伏筆問題,將課文旁批問題串連起來解決,以此來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基本都能找對伏筆及其照應,對課文的主旨大意有清晰的理解,基本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1、旁批問題的提出要更明確化,引導學生在今后的自讀課文中注意旁批的閱讀提示。
    2、以伏筆手法為主要教學目標,其實也給教學帶來許多局限,如科幻小說中科學與幻想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凸顯出來;人物作為任何一篇小說的三要素之一,對其解讀還是有所欠缺……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速稍快;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較低時,教師要重復語句的所在位置,同時也要及時肯定、評價學生。
    4、教師自己講得還是比較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限。如潘老師所說,如能把找伏筆換種表達,當一回柯南找找其中的蛛絲馬跡,也許課堂氛圍會更活躍一些,學生更敢于說。
    5、后布置的續(xù)寫作業(yè)對于7班的學生還是比較難的,一般學生很少能當堂完成,本來準備的續(xù)寫展示由于時間關系沒能展示出來。在課后檢查這一作業(yè)時,果然大部分學生完成的質(zhì)量不是很好,換而言之,這樣的續(xù)寫可能并不適合7班的學情。
    言而總之,“教是為了不教”,在自讀課文上尤是如此。如何設計符合學生學情的、目標合適的、有足夠的自學空間的、效果良好的教案學案,新教師對新教材要有不容缺失的新的思考,新的摸索。
    5.七年級下冊語文帶上她的眼睛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1.體現(xiàn)自讀課文與教讀課文的差異性,充分引導學生自學,上出了自讀課的特色。
    2.緊緊抓住文本伏筆手法的運用這一核心教學目標,讓學生充分挖掘了本文伏筆與照應之處的運用之妙。
    3.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不足之處:
    1.因有部分學生對作者并不熟悉,忽略了這一群體的需求。
    2.朗讀是教學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因時間限制,這一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