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網上呼救》教案

字號:

語文是工具學科,是我們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學好語文有利于提高我們邏輯思維,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若是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網上呼救》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網上呼救》教案
    一、激趣導入,課題質疑
    1、你喜歡上網嗎?你上網一般做什么?
    2、板書課題,質疑。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讀課文,勾畫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語。
    2、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識記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3、默讀課文,認真進行圈點批畫,邊讀邊將自己的收獲批注在課文的旁邊。
    4、交流感悟,初步感受一個美國孩子竟讓遠在芬蘭的女孩及時獲救的神奇。
    (1)為什么蘇娜在網上呼救?
    (2)桑恩看到呼救時是如何想的?
    (3)桑恩為蘇娜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三、研讀課文,潛心感悟
    一個美國男孩桑恩竟讓遠在芬蘭的女孩蘇娜及時獲救,太神奇了!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蘇娜終能獲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一)學生自讀課文,勾畫相關語句,并將體會寫下來。
    (二)小組討論,老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匯報。讓學生明白蘇娜終獲救是大家共同協(xié)作的結果。原因有四:
    1、科學的發(fā)達,網絡的快捷。
    (1)桑恩在美國,蘇娜遠在芬蘭,他們相隔萬里,沒有互聯(lián)網,蘇娜不可能發(fā)出求救信號,桑恩也不可能收到求救信號。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美國和芬蘭的位置,體會科學的發(fā)達、網絡的快捷。
    (2)找出描寫時間的詞語,體會科學的發(fā)達、網絡的快捷。將近6點,桑恩發(fā)現(xiàn)求救信號;6點14分,桑恩將蘇娜的情況告訴了緊急救援中心的艾眉;6點24分,艾眉接通了芬蘭方面的電話;不久,蘇娜獲救。
    2、桑恩富有同情心。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
    (1)“你能幫助我嗎?”桑恩按鍵打出:“出了什么事?”(桑恩發(fā)現(xiàn)求救信號,立刻關切地詢問。)
    (2)“桑恩凝視著蘇娜剛剛發(fā)出的信息……后決定立即打電話給緊急救援中心?!?BR>    ①讀這段話,引導學生抓住“凝視”、“趕緊”、“連忙”、“立即”體會桑恩富有同情心。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挺住!”桑恩用粗體大字打出,“我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她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厲害了?!?BR>    桑恩兩眼盯著電腦屏幕,他叫蘇娜說出她所在的地址。
    ①“挺??!”一句中感嘆號有什么作用?(表示語氣堅定。)
    ②桑恩為什么用粗體大字打出信息?(因為蘇娜感到眩暈,桑恩擔心她因看不見而失去信心。)
    ③從“兩眼盯著”中你體會到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艾眉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1)出示句子:“天哪!她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電話?”體會艾眉的驚訝,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出示句子:“艾眉立即吩咐桑恩叫蘇娜把當?shù)鼐o急救援中心的電話號碼傳過來?!薄?0分鐘以后,艾眉接通了芬蘭方面的電話。”體會艾眉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4、當?shù)氐木o急救援人員的及時救助。
    出示句子:“不久,當?shù)氐木o急救援人員趕到了那所學校,救出了蘇娜?!毕胂缶仍藛T遇到的困難,體會救助的及時。
    四、拓展延伸
    1、討論交流: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感受?
    2、網絡還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方便? 
    2.小學三年級語文《網上呼救》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具體了解互聯(lián)網的作用,知道她的神奇,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激發(fā)關注現(xiàn)代科技的熱情。
    3、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助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聊天室、互聯(lián)網”等詞語的含義,對網絡有初步的了解。
    教學準備:
    1、認識文中的生字;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你了解“電腦網絡”嗎?集體交流。課件播放網絡相關知識。
    2、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粋€網上救援的真實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的第一至第八自然段,感悟第一個問題:芬蘭的蘇珊在什么情況下發(fā)出求救信號的?
    ①蘇珊為什么發(fā)出求救信號?指名讀相關句子。(反復煉讀第六自然段,聯(lián)系生活理解“灼痛”“兩肋”“急促”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蘇珊突然發(fā)病的感受,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感覺)
    ②蘇珊為什么用“黑色粗體大字”發(fā)出求救信號?
    ③桑恩看到蘇珊的求救信號后態(tài)度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過渡:蘇珊在非常危急的情況下選擇了用互聯(lián)網求救,她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遠隔萬里卻富有同情心的桑恩。
    2、學習九至十八自然段。感悟第二個問題:美國的小男孩桑恩是怎樣幫助蘇珊獲救的?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桑恩通過互聯(lián)網幫助蘇珊,分別做了些什么?(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教師總結:
    四、延伸拓展,實踐活動
    1、蘇珊的獲救,互聯(lián)網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跟蘇珊的沉著與智慧是分不開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到危險要懂得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自救,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個小故事吧?。ㄕn件播放:鞋子的故事)
    2、通過《網上呼救》這個故事,我們對互聯(lián)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做什么?課后請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并學習上網,看看互聯(lián)網上有哪些信息。
    3.小學三年級語文《網上呼救》教案
    一、啟發(fā)談話
    1、今天,老師這兒有幾個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和電腦有關的新名詞,不知道你們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互聯(lián)網
    聊天室
    網上漫游
    (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專業(yè)詞匯拿出來先解釋,不僅可以一開始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降低講解課文的難度)
    2、你的爸爸媽媽和你一般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做些什么?
    3、有的時候互聯(lián)網還可以救人呢!
    4、出示課題:解釋呼救
    二、初步感知,質疑
    1、為什么要往上呼救呢?誰在呼救呢?呼救成功了嗎?
    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輕聲讀讀課文
    2、學生釋疑
    為什么要通過網上這個形式來呼救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原因
    三、理解課文
    1、學生交流答案
    對,正因為如此,所以蘇珊現(xiàn)在僅僅能做的就是上網發(fā)出求救信息
    出示:我不能動,呼吸困難,請幫助我
    2、發(fā)出求救信號的蘇珊當時情況怎樣?
    出示第三小節(jié)
    理解:灼痛
    灼痛到什么程度?(重點指導相關語句,以重點句的朗讀帶動整個段的朗讀)
    賽讀
    3、為什么這么嚴重的情況蘇珊僅用了12個字來表達?
    4、時間很緊張,晚一步就有可能帶來生命的危險,麥克又是如何關心蘇珊的?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對話。(對話很精煉,可以看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看出情況緊急,看出麥克的機智和善良)
    “你在什么地方?”
    “芬蘭”
    “你怎么樣?”
    “痛”
    “挺??!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練習朗讀
    (指導聯(lián)系上下文讀出雙方的語氣,尤其是蘇珊的一個字:痛,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讀出“痛”要在停頓一會兒再讀,讀出蘇珊已經快支持不住的感覺。)
    5、不僅是麥克,找一找,還有那些工作人員也是爭分奪秒的救助蘇珊的?
    教學:一邊……一邊——(可以同時發(fā)生的兩個動作)
    指導造句
    6、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請大家填出主要時間
    7、算一算,從蘇珊呼救到蘇珊得救一共用了多少時間?
    出示世界地圖,感受芬蘭和美國的距離之遠
    感受互聯(lián)網的速度之快
    四、總結全文
    填空:
    蘇珊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救,依靠的是()和()。
    4.小學三年級語文《網上呼救》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具體了解互聯(lián)網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習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心理活動描寫對于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軟件、照片。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現(xiàn)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么網?
    出示:互聯(lián)網
    2、現(xiàn)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3、揭示課題: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板書:網上呼救)
    4、理解“呼救”的意思
    5、網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6、“網”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ヂ?lián)網,網羅的是什么?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絡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系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出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3、默讀課文,思考: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后得救了嗎?
    三、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總結主要內容。
    二、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lián)系生活經驗,了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1)通常我們通過什么途徑呼救?
    (2)蘇珊為什么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jié)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jié),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jié)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能夠借助的就是網絡,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行黑體字:
    三、研讀課文,感受互聯(lián)網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互聯(lián)網的什么特點?
    3、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于北歐地區(qū)的一個發(fā)達國家,而美國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xiàn)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絡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四、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里,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2、集體交流:從這些內容你又讀懂些什么?
    板書:熱心
    3、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么?
    4、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五、教師總結。
    六、作業(yè)
    1、語文片段訓練:圍繞一點寫一寫,互聯(lián)網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2、預習下一課。
    5.小學三年級語文《網上呼救》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自主閱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從蘇娜的獲救中感受人與人的關愛是能超越國界和種族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及難點:讓學生了解桑恩在蘇娜舊病復發(fā)的危急情況下,利用互聯(lián)網拯救她的生命,并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可以超越國界和種族的。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在世界地圖上查找美國與芬蘭的位置,了解互聯(lián)網的有關知識。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看地圖,直接感知“距離的遙遠”
    教師:我們來看看美國與芬蘭的位置,兩國之間相隔幾萬里,可是有一種東西卻可以讓兩地的人就像近在咫尺,這就是互聯(lián)網。(出示:世界地圖和互聯(lián)網的介紹)
    教師:互聯(lián)網是世界上大的計算機互聯(lián)網絡,它連接了全球不計其數(shù)的網絡與電腦,也是世界上為開放的系統(tǒng)。它也是一個實用而且有趣的巨大信息資源庫,允許世界上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進行通訊和共享信息。今天我們學習的《網上呼救》講述的正是發(fā)生在互聯(lián)網上的感人故事。(板書課題:網上呼救)
    二、自讀提示,自主閱讀
    1、出示“自讀提示”。
    ①畫出生字;多讀兩遍,遇到長句子、難讀的詞再多讀兩遍。
    ②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試著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學過的符號畫出來。嘗試邊讀邊批注,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
    ④思考《網上呼救》一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2、自由讀文。
    3、小組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語句。
    4、全班交流,評價朗讀。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學生質疑詞語,學生相互解答。
    2、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四、學著概括,理清線索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寫了一個幫助人的故事。美國男孩桑恩憑借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網絡挽救了芬蘭大學生的性命。)
    2、小組交流、思考:根據起因、經過和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段)寫美國男孩在網上發(fā)現(xiàn)了求救信息。
    第二部分(第3~4段)寫發(fā)信息人蘇娜的病情,仔細描繪了她的處境。
    第三部分(第5段)寫桑恩得知蘇娜遠在芬蘭,決定立即打電話給緊急救援中心。
    第四部分(第6~8段)寫緊急救援中心接到電話后馬上采取行動,后蘇娜脫險。
    五、提出問題,自主學習
    1、回憶學法。教師:能不能告訴老師,你們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
    教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習之前,同學們先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學習這類課文都用過哪些學習方法?(生自由回答,師相機板書學習方法:讀-畫-想)
    2、討論:為什么蘇娜在網上呼救?桑恩看到呼救時是怎樣想的?桑恩為蘇娜做了些什么?結果怎樣?
    ①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景象,邊讀邊體會。
    ②小組討論,自主解決。
    ③小組反饋:讀讀認為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同學互相評價、補充。
    ④齊讀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⑤比賽讀。
    六、重點研讀,加深感悟
    教師:想一想蘇娜為什么能終獲救?
    1、再讀讀課文,與同桌、好友交流學習。
    2、全班交流。
    原因:
    ①科學的發(fā)達,網絡的快捷。(抓住描寫時間的詞語體會。)
    ②桑恩很有同情心。(“凝視”“趕緊”“連忙”“立即”這些詞語表現(xiàn)出桑恩的同情心和鎮(zhèn)靜。)
    ③艾眉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天哪!她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電話?”這句話表現(xiàn)出了艾眉的驚訝和不解。在桑恩與艾眉的對話和時間的緊迫中,能體會到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④緊急救援人員的及時救助。(抓住后一句話感受。)
    3??偨Y:桑恩在蘇娜舊病復發(fā)的危急情況下,利用互聯(lián)網拯救了她的生命,人與人的愛是可以超越國界和種族的。只要你的心中還有愛,那你永遠都活在幸福之中。
    七、拓展遷移
    1、復述:救人的全過程。
    2、討論交流:網絡還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方便?
    八、總結
    教師:幫助人與被幫助人遠隔千山萬水,一個身在美國,一個卻身處芬蘭,兩個不曾謀面的人,只是通過小小的屏幕,靠電腦網絡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我們不僅被桑恩的愛心和機智打動,還被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所打動,同時也會贊嘆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