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精選5篇】

字號:

課件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1.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
    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fā)揮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桂花?!币痪湓捯馑?。
    3、體會作者表達濃濃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精選5篇】#: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文章。(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1)請學生選讀感興趣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①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重點理解搖花時樂趣。
    (1)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2)畫出“我”搖桂花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鼻榫?。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導感情朗讀。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搖花樂’,還有那搖落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xiāng)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2.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
    一、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二、學習重難點:
    體會什么是尊嚴,學習通過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語言,表現人物的品質。
    三、學習準備:
    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四、學習時間:
    2課時
    五、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許多新的啟示。
    二、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zhí)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四、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tài)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小伙子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描寫小伙子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怎樣的人?他是怎樣想的?
    二、點播,揭示中心
    1、討論: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使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四、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五、布置作業(yè)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商崾緦W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3.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
    知識與技能:
    1、在預習時,通過自主努力,學習本課13個生字的讀音,會寫9個生字。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段落結構。能將課文分為三部分,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后兩段的意思,并體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3、體會課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學、回家情景,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的朗讀為基礎,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講,通過朗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山溝里的孩子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困難,感悟山溝里的孩子熱愛學習的可貴品質,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疑
    出示河南山區(qū)一所小學的一位同學所穿的破舊鞋子
    二、初讀課文
    播放輕音樂伴奏帶《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給課文分段
    三、精讀課文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動態(tài)圖片:課文插圖“上學路上”的電閃雷鳴,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山溝孩子每天上學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頻文件《狼嚎》,想象孩子們在上學路上遇到的困難,體會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孩子們的上學心情。
    3、播放視頻文件《安康小學生大火把上學》。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的內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視頻《山溝里的孩子》紀實片,想象山溝孩子學習時的情景,并用文字表達出來。
    2、連續(xù)靜態(tài)圖片,展示山溝學校、桌椅、師生上課的靜態(tài)圖,思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第三部分
    組織小組編組,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聯系生活實際,對比自己現在的學習情景,體會山溝孩子不怕困難,感悟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鞏固應用
    布置作業(yè):想象山溝孩子學習時的情景,再寫一兩段話。
    4.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
    《登山》記敘的是列寧在登山看日出時,來回兩次走過懸崖上靠近深淵的小路的故事,表現出革命導師勇于戰(zhàn)勝困難,自覺鍛煉意志的可貴精神。文末一段列寧說的三句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學時,可緊抓這一中心段進行序教學,以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一、自學入手,直奔中心
    出示自學提要,讓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填空本文寫列寧在的時候,和巴果茨基次走過的小路。第走是因為,第二次走是為了。
    (2)按照“隱居走險路再走險路”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找出課文的中心段,畫一畫,讀一讀。
    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學生的填空內容,全班評價、矯正;
    (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說出段意;
    (3)讀出課文的中心段。
    二、緊扣中心,輻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話,學習有關段落,感受走險路的驚險和艱難。
    (1)投影:“就是因為我害怕它?!?BR>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樣的?列寧怎樣害怕它?以此閱讀課文,引出兩個語段:
    語段1:“巴果茨基背貼著峭壁,扭轉了頭,不去看深淵,用碎小的步子在狹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動。走過了險的地方,巴果茨基輕輕地舒了口氣
    教學步驟如下:
    ①畫。要求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巴果茨基歷險情形的字詞:背貼、扭轉、不看、碎小、慢慢、移動、舒。
    ②品。引導推敲品評所畫字詞的內涵:“背貼”說明小路狹窄?!芭ゎ^不看”可見山淵之深?!八樾 ?、“移動”著力表現行走的艱難?!笆妗狈匆r出原先內心的恐懼,從側面表現小路的險峻,行走的危險,為下文理解列寧的堅強意志作鋪墊。
    ③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對走險路的驚險、艱難和恐懼有更深的情感體驗。
    語段2:“列寧跟在他后邊,就在險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寧頭昏目眩了?!?BR>    設問: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學生聯系上文,感受到列寧所處的危險境地和內心的極度恐懼。
    (3)討論,從“就是因為我害怕它”這句話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說明小路的確很危險,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列寧正視現實、承認困難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2、出示二、三兩句話。聯系相關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
    (1)投影:“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已的意志?!?BR>    (2)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后半部分,看列寧對”害伯”抱有怎樣的態(tài)度,從哪里可以看出?“每時每刻、隨時隨地”是什么意思?具體表現在哪里?
    ①找語句。讀中找出能回答以上問題的語句,再讀一瀆。
    ②作比較。
    5.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
    3、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指名背誦《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掛圖,觀察說話。
    三、出示掛圖,指導學生按以下順序觀察圖畫,簡單口述圖意。
    1、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春天的景色。
    2、觀察近處在空中飛翔的。
    3、觀察遠處落在電線上的。
    四、檢查預習。
    默讀課文,說說小是什么樣兒的,飛行特點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讀課文。
    評點,讀準字音。
    六、圖文結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點。
    1、外形特點。
    2、透過外形,了解性情特點。
    3、有感情朗讀,讀出的活潑、機靈、可愛。
    4、自由讀。
    5、看圖,試著背誦第一自然段。
    七、圖文對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感受春天的氣息。
    2、結合“微風吹拂著……柳絲”一句,體會春天柳樹的特點。
    3、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4、憑借圖畫,發(fā)揮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的關系。
    5、理解“生機”。
    6、朗讀,在頭腦中浮現“光彩奪目的春天”。
    7、自由讀,注意句與句的聯系。
    8、試背第二段。
    八、聯系圖畫中飛行的和落在電線上的,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觀察飛行的,聽讀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聽讀第四段,看作者怎樣描寫停在電線上的。
    5、“五線譜”“音符”分別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停著的“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6、自由讀第三四段,浮現畫面。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十、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