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的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會風(fēng)貌,表現(xiàn)出新的藝術(shù)和思想特色。下面是分享的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精選10首)。歡迎閱讀參考!
1.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詩簡介
《出塞》,王昌齡的名篇,是邊塞詩的著 名題目,被譽為“唐絕第一”,“唐絕壓卷之作”。詩人王昌齡被譽為:七絕圣手。這首詩視野開闊。由秦而漢,由漢而唐,時間縱越千年??臻g橫跨萬里。氣象蒼涼雄渾。詩中感悟到詩人對于時空永恒,人生短暫,以及個人無法主宰自我命運的慨嘆;而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比照與反觀中,更蘊含著詩人的深沉痛訴: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多少征人拋親離鄉(xiāng),暴尸邊疆。
翻譯/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guān),
征戰(zhàn)長久延續(xù)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注釋
1、沈德潛《《說詩晬語》》:防邊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guān)屬漢,詩中互文。
2、龍城飛將:《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shù)百?;\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
3、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yuǎn)、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2.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朝代:唐朝|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詩簡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yuǎn)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fēng)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fù)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翻譯/譯文
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xiāng)之客,每逢佳節(jié)到來就便加倍思親。
遙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親人。
注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古以九為陽數(shù),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于蒲縣(今山西永濟(jì)),在函谷關(guān)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fēng)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以為重陽節(jié)插戴茱萸可以避災(zāi)克邪。
3.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芙蓉樓送辛漸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BR>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古詩簡介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詩的構(gòu)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首兩句寫景,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后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與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yīng),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翻譯/譯文
韻譯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直譯
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zhuǎn)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注釋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據(jù)《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钡り栐诮窠K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zhèn)江市。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這首詩是作者在江寧做官時寫的。
寒雨:秋冬時節(jié)的冷雨。
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吳:古代國名,這里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zhèn)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這里的楚也指鎮(zhèn)江市一帶,因為古代吳、楚先后統(tǒng)治過這里,所以吳、楚可以通稱。
孤:獨自,孤單一人。
洛陽:現(xiàn)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4.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古詩簡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fēng)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yuǎn)而不虛。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yuǎn)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翻譯/譯文
在黃鶴樓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辭,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他要去揚州遠(yuǎn)游。
孤船帆影漸漸地遠(yuǎn)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著天邊奔流。
注釋
1.黃鶴樓:中國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中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dá)。廣陵:江蘇省揚州市。
2.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3.辭:辭別。
4.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下:順流向下而行。
5.碧空盡:消失在碧藍(lán)的天際。盡: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6.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7.廣陵:即揚州。
8.天際:天邊。
9.西辭:孟浩然由武昌去揚州,是由西往東,所以說“西辭”。辭:告別。
5.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早發(fā)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古詩簡介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biāo)兄鄣牧鲿齿p快融為一體來表達(dá)的。全詩無不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譯/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yuǎn)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注釋
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jié)。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dá);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和O?。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6.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逢入京使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古詩簡介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名篇之一。此詩描寫了詩人遠(yuǎn)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詩文語言樸實,不加雕琢,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xiāng)之情與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融,真摯自然,感人至深。
翻譯/譯文
東望家鄉(xiāng)路程又遠(yuǎn)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注釋
⑴入京使:進(jìn)京的使者。
⑵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yuǎn)。
⑶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⑷憑:托,煩,請。傳語:捎口信。
7.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終南望余雪
朝代:唐朝|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古詩簡介
《終南望余雪》是唐代詩人祖詠創(chuàng)作的詠雪詩。此詩主要描寫終南山的余雪,通過山峰與陽光的向背表現(xiàn)了各處不同的景象,又聯(lián)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后,叢林明亮,低處的城中反會增寒,景色雖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凍。全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練含蓄,樸實俏麗,意境清幽,給人以清新之美。
翻譯/譯文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
山上的積雪好像與天上的白云相連;
雨雪后初晴的陽光照耀著樹林表面;
城中也增加了一絲寒意。
注釋
①終南望余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苯K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陰嶺: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
③林表:林外,林梢。表,外表。
④霽色:雨雪后的陽光。霽,指雨雪后初晴。
8.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江雪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古詩簡介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這是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diào)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xì)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被譽為唐人五言絕句者。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表達(dá)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譯/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注釋
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獨:獨自。
釣:釣魚。
9.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行宮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古詩簡介
這是一首抒發(fā)盛衰之感的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閑坐說玄宗。構(gòu)筑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當(dāng)年花容月貌,嬌姿艷質(zhì),輾轉(zhuǎn)落入宮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閑坐無聊,只有談?wù)撘淹?。此情此景,好不凄絕!
翻譯/譯文
早已空虛冷漠的古行宮,零落宮花依然開行艷紅。
有幾個滿頭白發(fā)的宮女,閑坐談?wù)摦?dāng)年的唐玄宗。
注釋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
10.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桃花溪
朝代:唐朝|作者: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古詩簡介
《桃花溪》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借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創(chuàng)作的寫景詩。此詩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詩由遠(yuǎn)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全詩構(gòu)思婉曲,情韻悠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饒有畫意、充滿情趣的幽深境界。
翻譯/譯文
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xiàn),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注釋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
⑵飛橋:高橋。
⑶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巖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
⑷盡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1.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詩簡介
《出塞》,王昌齡的名篇,是邊塞詩的著 名題目,被譽為“唐絕第一”,“唐絕壓卷之作”。詩人王昌齡被譽為:七絕圣手。這首詩視野開闊。由秦而漢,由漢而唐,時間縱越千年??臻g橫跨萬里。氣象蒼涼雄渾。詩中感悟到詩人對于時空永恒,人生短暫,以及個人無法主宰自我命運的慨嘆;而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比照與反觀中,更蘊含著詩人的深沉痛訴: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多少征人拋親離鄉(xiāng),暴尸邊疆。
翻譯/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guān),
征戰(zhàn)長久延續(xù)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注釋
1、沈德潛《《說詩晬語》》:防邊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guān)屬漢,詩中互文。
2、龍城飛將:《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shù)百?;\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
3、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yuǎn)、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2.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朝代:唐朝|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詩簡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yuǎn)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fēng)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fù)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翻譯/譯文
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xiāng)之客,每逢佳節(jié)到來就便加倍思親。
遙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親人。
注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古以九為陽數(shù),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于蒲縣(今山西永濟(jì)),在函谷關(guān)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fēng)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以為重陽節(jié)插戴茱萸可以避災(zāi)克邪。
3.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芙蓉樓送辛漸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BR>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古詩簡介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詩的構(gòu)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首兩句寫景,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后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與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yīng),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翻譯/譯文
韻譯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直譯
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zhuǎn)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注釋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據(jù)《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钡り栐诮窠K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zhèn)江市。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這首詩是作者在江寧做官時寫的。
寒雨:秋冬時節(jié)的冷雨。
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吳:古代國名,這里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zhèn)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這里的楚也指鎮(zhèn)江市一帶,因為古代吳、楚先后統(tǒng)治過這里,所以吳、楚可以通稱。
孤:獨自,孤單一人。
洛陽:現(xiàn)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4.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古詩簡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fēng)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yuǎn)而不虛。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yuǎn)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翻譯/譯文
在黃鶴樓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辭,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他要去揚州遠(yuǎn)游。
孤船帆影漸漸地遠(yuǎn)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著天邊奔流。
注釋
1.黃鶴樓:中國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中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dá)。廣陵:江蘇省揚州市。
2.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3.辭:辭別。
4.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下:順流向下而行。
5.碧空盡:消失在碧藍(lán)的天際。盡: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6.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7.廣陵:即揚州。
8.天際:天邊。
9.西辭:孟浩然由武昌去揚州,是由西往東,所以說“西辭”。辭:告別。
5.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早發(fā)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古詩簡介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biāo)兄鄣牧鲿齿p快融為一體來表達(dá)的。全詩無不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譯/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yuǎn)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注釋
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jié)。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dá);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和O?。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6.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逢入京使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古詩簡介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名篇之一。此詩描寫了詩人遠(yuǎn)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詩文語言樸實,不加雕琢,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xiāng)之情與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融,真摯自然,感人至深。
翻譯/譯文
東望家鄉(xiāng)路程又遠(yuǎn)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注釋
⑴入京使:進(jìn)京的使者。
⑵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yuǎn)。
⑶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⑷憑:托,煩,請。傳語:捎口信。
7.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終南望余雪
朝代:唐朝|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古詩簡介
《終南望余雪》是唐代詩人祖詠創(chuàng)作的詠雪詩。此詩主要描寫終南山的余雪,通過山峰與陽光的向背表現(xiàn)了各處不同的景象,又聯(lián)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后,叢林明亮,低處的城中反會增寒,景色雖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凍。全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練含蓄,樸實俏麗,意境清幽,給人以清新之美。
翻譯/譯文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
山上的積雪好像與天上的白云相連;
雨雪后初晴的陽光照耀著樹林表面;
城中也增加了一絲寒意。
注釋
①終南望余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苯K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陰嶺: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
③林表:林外,林梢。表,外表。
④霽色:雨雪后的陽光。霽,指雨雪后初晴。
8.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江雪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古詩簡介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這是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diào)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xì)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被譽為唐人五言絕句者。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表達(dá)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譯/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注釋
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獨:獨自。
釣:釣魚。
9.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行宮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古詩簡介
這是一首抒發(fā)盛衰之感的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閑坐說玄宗。構(gòu)筑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當(dāng)年花容月貌,嬌姿艷質(zhì),輾轉(zhuǎn)落入宮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閑坐無聊,只有談?wù)撘淹?。此情此景,好不凄絕!
翻譯/譯文
早已空虛冷漠的古行宮,零落宮花依然開行艷紅。
有幾個滿頭白發(fā)的宮女,閑坐談?wù)摦?dāng)年的唐玄宗。
注釋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
10.唐詩三百首幼兒3-6歲早教
桃花溪
朝代:唐朝|作者: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古詩簡介
《桃花溪》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借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創(chuàng)作的寫景詩。此詩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詩由遠(yuǎn)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全詩構(gòu)思婉曲,情韻悠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饒有畫意、充滿情趣的幽深境界。
翻譯/譯文
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xiàn),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注釋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
⑵飛橋:高橋。
⑶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巖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
⑷盡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