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奧數(shù)題時,如果能合理的、科學的、巧妙的借助點、線、面、圖、表將奧數(shù)問題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將抽象的數(shù)量關系形象化,可使同學們?nèi)菀赘闱鍞?shù)量關系,溝通“已知”與“未知”的聯(lián)系,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迅速解題。 以下是整理的《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比和比例問題、排除法練習題》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比和比例問題練習題
1、比的基本性質(zhì)是比的前后項都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
2、兩個比值相同的比可組成比例。()
3、人的身高和體重成正比例。()
4、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底連長和高成反比例。()
5、比例尺一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成正比例?!?BR> 2.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比和比例問題練習題
1、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的1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是( )
A、10∶1
B、1∶10
C、1∶1
2、路程一定,所走路程和剩下路程()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X-0.1)∶0.4=0.6∶1.2則X=()。
A、X=0.3
B、X=0.9
C、X=0.8
4、甲、乙兩地相距60千米,在比例尺1∶1000000的地圖上,圖上距離應是()厘米。
A、6000000
B、600
C、60 D、6
5、比例尺是()
A、比
B、比值
C、不是比也不是比值
3.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比和比例問題練習題
1、()∶10=18∶()=()%=6∶()=()÷60
2、0.25∶0.5的比值是( ),化簡比是( )。
3、當X=( )時,0.6∶X和3∶2組成比例。
4、1噸∶250千克的簡整數(shù)比是( )∶( ),比值是( )。
5、在4∶8中,如果前項加上8,要使比值不變,后項應加上( )。
6、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測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8厘米,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 )
7、圓柱的底面周長一定,則離和圓柱的側(cè)面積成( )比例。8、如果a×3=b×5,則a∶b=( )∶( )
9、(1)Y=8X,X和Y成比例。Y=( ),X和Y成( )比例。
10、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的角度比是1∶2∶3,這是( )三角形。
4.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排除法練習題
在一個年級里,甲、乙、丙三位老師分別講授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語文、歷史,每位老師教兩門課?,F(xiàn)知道:
(1)化學老師和數(shù)學老師住在一起;
(2)甲老師是三位老師中年輕的;
(3)數(shù)學老師和丙老師是一對優(yōu)秀的國際象棋手;
(4)物理老師比生物老師年長,比乙老師又年輕;
(5)三人中年長的老師住家比其他二位老師遠。
問甲、乙、丙三位老師分別教哪兩門課?
5.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排除法練習題
甲、乙、丙、丁、戊五人各從圖書館借來一本小說,他們約定讀完后互相交換,經(jīng)數(shù)次交換后,他們五人每人都讀完了這五本書?,F(xiàn)已知:
(1)甲后讀的書是乙讀的第二本;
(2)丙后讀的書是乙讀的第四本;
(3)丙讀的第二本書甲在一開始就讀了;
(4)丁后讀的書是丙讀的第三本;
(5)乙讀的第四本是戊讀的第三本;
(6)丁第三次讀的書是丙一開始讀的那一本。
根據(jù)以上情況,請判斷出每個人讀這五本書的順序。
分析本題的條件比較復雜、凌亂,必須借助于圖表解決。因為要判斷五個人分別讀這五本書的'情況,所以應畫一個5×5圖表,橫行表示每個人讀這五本書的順序,豎行表示每次交換后,每個人讀的那一本書,由題意可知,每一橫行和每一豎行,這五本書的每一本必須出現(xiàn)且只能出現(xiàn),根據(jù)已知條件,可以發(fā)現(xiàn)后讀書提供的信息較多,我們就以此為突破口,利用排除法尋找答案。
6.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排除法練習題
小東、小蘭、小英讀書的學校分別是一中、二中、三中,他們各自愛好游泳、籃球、排球中的一項體育運動,但誰愛哪項運動,在哪個學校讀書還不清楚。只知道:
(1)小東不在一中;
(2)小蘭不在二中;
(3)愛好排球的不在三中;
(4)愛好游泳的在一中;
(5)愛游泳的不是小蘭。
你能幫助弄清楚他們各自讀書的學校和愛好的運動項目嗎?
1.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比和比例問題練習題
1、比的基本性質(zhì)是比的前后項都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
2、兩個比值相同的比可組成比例。()
3、人的身高和體重成正比例。()
4、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底連長和高成反比例。()
5、比例尺一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成正比例?!?BR> 2.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比和比例問題練習題
1、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的1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是( )
A、10∶1
B、1∶10
C、1∶1
2、路程一定,所走路程和剩下路程()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X-0.1)∶0.4=0.6∶1.2則X=()。
A、X=0.3
B、X=0.9
C、X=0.8
4、甲、乙兩地相距60千米,在比例尺1∶1000000的地圖上,圖上距離應是()厘米。
A、6000000
B、600
C、60 D、6
5、比例尺是()
A、比
B、比值
C、不是比也不是比值
3.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比和比例問題練習題
1、()∶10=18∶()=()%=6∶()=()÷60
2、0.25∶0.5的比值是( ),化簡比是( )。
3、當X=( )時,0.6∶X和3∶2組成比例。
4、1噸∶250千克的簡整數(shù)比是( )∶( ),比值是( )。
5、在4∶8中,如果前項加上8,要使比值不變,后項應加上( )。
6、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測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8厘米,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 )
7、圓柱的底面周長一定,則離和圓柱的側(cè)面積成( )比例。8、如果a×3=b×5,則a∶b=( )∶( )
9、(1)Y=8X,X和Y成比例。Y=( ),X和Y成( )比例。
10、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的角度比是1∶2∶3,這是( )三角形。
4.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排除法練習題
在一個年級里,甲、乙、丙三位老師分別講授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語文、歷史,每位老師教兩門課?,F(xiàn)知道:
(1)化學老師和數(shù)學老師住在一起;
(2)甲老師是三位老師中年輕的;
(3)數(shù)學老師和丙老師是一對優(yōu)秀的國際象棋手;
(4)物理老師比生物老師年長,比乙老師又年輕;
(5)三人中年長的老師住家比其他二位老師遠。
問甲、乙、丙三位老師分別教哪兩門課?
5.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排除法練習題
甲、乙、丙、丁、戊五人各從圖書館借來一本小說,他們約定讀完后互相交換,經(jīng)數(shù)次交換后,他們五人每人都讀完了這五本書?,F(xiàn)已知:
(1)甲后讀的書是乙讀的第二本;
(2)丙后讀的書是乙讀的第四本;
(3)丙讀的第二本書甲在一開始就讀了;
(4)丁后讀的書是丙讀的第三本;
(5)乙讀的第四本是戊讀的第三本;
(6)丁第三次讀的書是丙一開始讀的那一本。
根據(jù)以上情況,請判斷出每個人讀這五本書的順序。
分析本題的條件比較復雜、凌亂,必須借助于圖表解決。因為要判斷五個人分別讀這五本書的'情況,所以應畫一個5×5圖表,橫行表示每個人讀這五本書的順序,豎行表示每次交換后,每個人讀的那一本書,由題意可知,每一橫行和每一豎行,這五本書的每一本必須出現(xiàn)且只能出現(xiàn),根據(jù)已知條件,可以發(fā)現(xiàn)后讀書提供的信息較多,我們就以此為突破口,利用排除法尋找答案。
6.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排除法練習題
小東、小蘭、小英讀書的學校分別是一中、二中、三中,他們各自愛好游泳、籃球、排球中的一項體育運動,但誰愛哪項運動,在哪個學校讀書還不清楚。只知道:
(1)小東不在一中;
(2)小蘭不在二中;
(3)愛好排球的不在三中;
(4)愛好游泳的在一中;
(5)愛游泳的不是小蘭。
你能幫助弄清楚他們各自讀書的學校和愛好的運動項目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