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五篇】

字號:

奧數(shù)是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的簡稱。1934年—1935年,前蘇聯(lián)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shù)學競賽,并冠以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名稱,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xx屆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下是整理的《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五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學校提高班的同學去劃船,他們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如果減少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9人。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同學?
    先增加一條船,正好每條船坐6人,然后去掉兩條船,就會余下12名同學,改為每船正好坐9人,即每條船增加3人正好把余下的12名同學全部安排上去,所以現(xiàn)在還有:
    12÷3=4(條)船,而全班同學的人數(shù)為9×4=36(人)。
    2、馬小哈做一道整數(shù)減法題時,把減數(shù)個位上的1看成7,把減數(shù)十位上的7看成1,結果得出差是111。問正確答案應是幾?
    答案與解析:
    解析:馬小虎錯把減數(shù)個位上1看成7,使差減少7-1=6,而把十位上的7看成1,使差增加70-10=60。因此這道題歸結為某數(shù)減6,加60得111,求某數(shù)是幾的問題。
    解:111-(70-10)+(7-1)=57答:正確的答案是57?!?BR>    2.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小明從家到學校有兩條一樣長的路,一條是平路,另一條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學走兩條路所用的時間一樣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上下坡答案:
    設路程為180,則上坡和下坡均是90。設走平路的速度是2,則下坡速度是3。走下坡用時間90/3=30,走平路一共用時間180/2=90,所以走上坡時間是90-30=60走與上坡同樣距離的平路時用時間90/2=45因為速度與時間成反比,所以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45/60=0.75倍。
    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解析篇五
    2、大強和小強共有100個蘋果,大強的蘋果比小強的兩倍還多4個,大強有多少個蘋果,小強有多少個蘋果?
    答案與解析:
    把大強的蘋果去掉4個后,大強的蘋果數(shù)就是小強的兩倍,這時候的蘋果總數(shù)相當于小強蘋果數(shù)的三倍。
    所以小強有蘋果(100-4)÷3=32(個),
    所以大強有蘋果100-32=68(個)
    3.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有七個排成一列的數(shù),它們的平均數(shù)是30,前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28,后五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33。求第三個數(shù)。
    解:28×3+33×5-30×7=39。
    2、有兩組數(shù),第一組9個數(shù)的和是63,第二組的平均數(shù)是11,兩個組中所有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8。問:第二組有多少個數(shù)?
    解:設第二組有x個數(shù),則63+11x=8×(9+x),解得x=3。
    3、小明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4分,比后兩次的成績和少4分,推知后兩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8分。因為后三次的成績和比前三次的成績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4、媽媽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一次百貨商店。媽媽平均每星期去這兩個商店幾次?(用小數(shù)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5、乙、丙兩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
    解:以甲數(shù)為7份,則乙、丙兩數(shù)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數(shù)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1:7。
    4.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小明和小軍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若兩人按原定速度前進,則4時相遇;若兩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時,則3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每時多走1千米,兩人3時共多走6千米,這6千米相當于兩人按原定速度1時走的距離。所以甲、乙兩地相距6×4=24(千米)
    2、甲、乙兩人沿400米環(huán)形跑道練習跑步,兩人同時從跑道的同一地點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來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來速度減少2米/秒,結果都用24秒同時回到原地。求甲原來的速度。
    解:因為相遇前后甲、乙兩人的速度和不變,相遇后兩人合跑一圈用24秒,所以相遇前兩人合跑一圈也用24秒,即24秒時兩人相遇。
    設甲原來每秒跑x米,則相遇后每秒跑(x+2)米。因為甲在相遇前后各跑了24秒,共跑400米,所以有24x+24(x+2)=400,解得x=7又1/3米。
    3、甲、乙兩車分別沿公路從A,B兩站同時相向而行,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1.5倍,甲、乙兩車到達途中C站的時刻分別為5:00和16:00,兩車相遇是什么時刻?
    解:9∶24。解:甲車到達C站時,乙車還需16-5=11(時)才能到達C站。乙車行11時的路程,兩車相遇需11÷(1+1.5)=4.4(時)=4時24分,所以相遇時刻是9∶24。
    5.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1、一列快車和一列慢車相向而行,快車的車長是280米,慢車的車長是385米。坐在快車上的人看見慢車駛過的時間是11秒,那么坐在慢車上的人看見快車駛過的時間是多少秒?
    解:快車上的人看見慢車的速度與慢車上的人看見快車的速度相同,所以兩車的車長比等于兩車經過對方的時間比,故所求時間為11
    2、甲、乙二人練習跑步,若甲讓乙先跑10米,則甲跑5秒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則甲跑4秒能追上乙。問:兩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解:甲乙速度差為10/5=2
    速度比為(4+2):4=6:4
    所以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
    3、在一條馬路上,小明騎車與小光同向而行,小明騎車速度是小光速度的3倍,每隔10分有一輛公共汽車超過小光,每隔20分有一輛公共汽車超過小明。已知公共汽車從始發(fā)站每次間隔同樣的時間發(fā)一輛車,問:相鄰兩車間隔幾分?
    解:設車速為a,小光的速度為b,則小明騎車的速度為3b。根據(jù)追及問題“追及時間×速度差=追及距離”,可列方程
    10(a-b)=20(a-3b),
    解得a=5b,即車速是小光速度的5倍。小光走10分相當于車行2分,由每隔10分有一輛車超過小光知,每隔8分發(fā)一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