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題不丟失半分,難題不放棄努力,用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更多的分?jǐn)?shù),讓高考不留遺憾。以下是整理的《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一
①名詞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作動詞,游水)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②動詞的活用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動詞作名詞,河流)
③形容詞的活用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作名,善行)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高,形容詞作名詞,高處)
故木受繩則直(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使動,使……走得快)
④數(shù)詞的活用
用心一也(一,數(shù)詞作形容詞,專一)
2.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二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譯: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所以無論高貴還是低賤,不分年紀(jì)大還是年齡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不知道文章的停頓,有的人就去求師學(xué)習(xí),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人卻不求師學(xué)習(xí),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賢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學(xué)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象這樣罷了。
3.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三
1、蘇子與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賓短語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
4、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5、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6、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
7、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斷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斷句)
10、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1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賓短語后置)
12、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13、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4.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四
1、既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dāng);占領(lǐng))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5.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五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XX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1.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一
①名詞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作動詞,游水)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②動詞的活用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動詞作名詞,河流)
③形容詞的活用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作名,善行)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高,形容詞作名詞,高處)
故木受繩則直(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使動,使……走得快)
④數(shù)詞的活用
用心一也(一,數(shù)詞作形容詞,專一)
2.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二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譯: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所以無論高貴還是低賤,不分年紀(jì)大還是年齡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不知道文章的停頓,有的人就去求師學(xué)習(xí),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人卻不求師學(xué)習(xí),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賢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學(xué)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象這樣罷了。
3.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三
1、蘇子與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賓短語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
4、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5、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6、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
7、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斷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斷句)
10、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1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賓短語后置)
12、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13、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4.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四
1、既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dāng);占領(lǐng))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5.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diǎn)筆記整理 篇五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XX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