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字號:


    進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yōu)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yīng)盡快進入學(xué)習(xí)狀態(tài)。高一頻道為正在努力學(xué)習(xí)的你整理了《高一物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1.高一物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做功兩要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
    2.功:功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負功之分,單位為焦耳(J)
    3.物體做正功負功問題(將α理解為F與V所成的角,更為簡單)
    (1)當(dāng)α=90度時,W=0.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時,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桌面對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當(dāng)α
    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正功。
    (3)當(dāng)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負功。
    如人用力阻礙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負功。
    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經(jīng)常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取絕對值)。
    例如,豎直向上拋出的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對球做了-6J的功,可以說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說了“克服”,就不能再說做了負功
    4.動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表達式
    5.重力勢能是標量,表達式
    (1)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是相對于選取的參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計算重力勢能時,應(yīng)該明確選取零勢面。
    (2)重力勢能可正可負,在零勢面上方重力勢能為正值,在零勢面下方重力勢能為負值。
    2.高一物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考點1: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tài)的定義:
    如果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
    考點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考點3:從動力學(xué)看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2、運動過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3.高一物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質(zhì)點:
    (1)沒有形狀、大小且有質(zhì)量的點
    (2)質(zhì)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是否能看成質(zhì)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其具體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fā)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zhì)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zhì)點做減速運動.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3、勻速直線運動(A)
    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相等,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4.高一物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思路
    (1)通過認真審題,確定研究對象.
    (2)采用隔離體法,正確受力分析.
    (3)建立坐標系,正交分解力.
    (4)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統(tǒng)一單位,求出答案.
    2、解決連接體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選取的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時可采取“先整體,后隔離”或“分別隔離”等方法.一般當(dāng)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時,可當(dāng)作整體研究,當(dāng)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時,要分別隔離研究.
    (2)對選取的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依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決臨界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要詳細分析物理過程,根據(jù)條件變化或隨著過程進行引起的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變化,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2)在某些物理過程比較復(fù)雜的情況下,用極限分析的方法可以盡快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易錯現(xiàn)象:
    (1)加速系統(tǒng)中,有些同學(xué)錯誤地認為用拉力F直接拉物體與用一重力為F的物體拉該物體所產(chǎn)生的加速度是一樣的。
    (2)在加速系統(tǒng)中,有些同學(xué)錯誤地認為兩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統(tǒng)中,有些同學(xué)錯誤地認為兩物體要產(chǎn)生相對滑動拉力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靜摩擦力。
    5.高一物理下冊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1、“繩模型”,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繩對小球只能產(chǎn)生拉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繩子和軌道對小球剛好沒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過點條件:v≥(當(dāng)v>時,繩對球產(chǎn)生拉力,軌道對球產(chǎn)生壓力)
    (3)不能過點條件:v<(實際上球還沒有到點時,就脫離了軌道)
    2、“桿模型”,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輕桿和細線不同,輕桿對小球既能產(chǎn)生拉力,又能產(chǎn)生推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v=0,F(xiàn)=mg(F為支持力)
    (2)當(dāng)0F>0(F為支持力)
    (3)當(dāng)v=時,F(xiàn)=0
    (4)當(dāng)v>時,F(xiàn)隨v增大而增大,且F>0(F為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