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件事不在于有沒有人教你,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生物 物理 化學 地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生物) 篇一
無氧呼吸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XX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轉化成乳酸能量42、細胞呼吸應用:包扎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選通氣,后密封。先讓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
花盆經(jīng)常松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2.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生物) 篇二
細胞核
每個真核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而有的細胞有兩個以上的細胞核,如人的肌肉細胞,有的細胞卻沒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細胞。
1、結構
在電鏡下觀察經(jīng)過固定、染色的有絲XX間期的真核細胞可知其細胞核主要結構有。
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由雙層膜構成,膜上有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種類的生物中,形態(tài)和數(shù)量不同,它在細胞XX過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現(xiàn)。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細胞有絲XX間期,染色質呈絲狀,并交織成網(wǎng);在XX期染色質螺旋化化,縮短變粗,變成一條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因此,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2、功能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和的主要場所,是細胞和細胞的控制中心,因此,細胞核是細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儲存、復制、代謝、遺傳
3.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物理) 篇三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的計算公式:
a=rω^2=v^2/r
說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導過程并不簡單,但可以說仍在高
科里奧利加速度
科里奧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圍內,這里略去了。r是圓周運動的半徑,v是速度(特指線速度)。ω(就是歐姆的小寫)是角速度。
這里有:v=ωr.
1.勻速圓周運動并不是真正的勻速運動,因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說勻速圓周運動只是勻速率運動的一種。至于說為什么叫他勻速圓周運動呢?可能是大家說慣了不愿意換了吧。
2.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總是指向圓心,即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斷地改變著速度的方向。
4.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物理) 篇四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5.高二知識點必修一(化學) 篇五
鐵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①鐵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②與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XX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③與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6.高二知識點必修一(地理) 篇六
經(jīng)度與緯度
①經(jīng)度:人們規(guī)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jīng)線為00經(jīng)線,也叫本初子午線,由此向東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于東經(jīng),以西的1800屬于西經(jīng)。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_半球。
②緯度:某地的地球半徑與北極星之間的夾角,赤道為0°,北極點為90°N,南極點90°S..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緯的劃分:0°-30°為低緯,30°-60°為中緯,60°-90°為高
③高、中、低緯的劃分:0°-30°為低緯,30°-(地球儀上某點的緯度就是該點上北極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經(jīng)線:太平洋──180度經(jīng)線;大西洋──西經(jīng)20度經(jīng)線;印度洋─東經(jīng)80度經(jīng)線;北冰洋─跨360度經(jīng)度
1.世界海陸分布:陸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陸:亞歐()、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3.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格陵蘭島-世界
4.群島:馬來群島-世界
5.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島──世界
6.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州900萬平方千米
7.洲際分界線
(地跨兩洲的其他國家:亞、大洋洲——印尼;北美、大洋洲——美國)
1.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生物) 篇一
無氧呼吸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XX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轉化成乳酸能量42、細胞呼吸應用:包扎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選通氣,后密封。先讓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
花盆經(jīng)常松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2.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生物) 篇二
細胞核
每個真核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而有的細胞有兩個以上的細胞核,如人的肌肉細胞,有的細胞卻沒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細胞。
1、結構
在電鏡下觀察經(jīng)過固定、染色的有絲XX間期的真核細胞可知其細胞核主要結構有。
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由雙層膜構成,膜上有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種類的生物中,形態(tài)和數(shù)量不同,它在細胞XX過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現(xiàn)。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細胞有絲XX間期,染色質呈絲狀,并交織成網(wǎng);在XX期染色質螺旋化化,縮短變粗,變成一條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因此,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2、功能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和的主要場所,是細胞和細胞的控制中心,因此,細胞核是細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儲存、復制、代謝、遺傳
3.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物理) 篇三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的計算公式:
a=rω^2=v^2/r
說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導過程并不簡單,但可以說仍在高
科里奧利加速度
科里奧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圍內,這里略去了。r是圓周運動的半徑,v是速度(特指線速度)。ω(就是歐姆的小寫)是角速度。
這里有:v=ωr.
1.勻速圓周運動并不是真正的勻速運動,因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說勻速圓周運動只是勻速率運動的一種。至于說為什么叫他勻速圓周運動呢?可能是大家說慣了不愿意換了吧。
2.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總是指向圓心,即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斷地改變著速度的方向。
4.高二知識點必修一(物理) 篇四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5.高二知識點必修一(化學) 篇五
鐵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①鐵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②與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XX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③與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6.高二知識點必修一(地理) 篇六
經(jīng)度與緯度
①經(jīng)度:人們規(guī)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jīng)線為00經(jīng)線,也叫本初子午線,由此向東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于東經(jīng),以西的1800屬于西經(jīng)。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_半球。
②緯度:某地的地球半徑與北極星之間的夾角,赤道為0°,北極點為90°N,南極點90°S..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緯的劃分:0°-30°為低緯,30°-60°為中緯,60°-90°為高
③高、中、低緯的劃分:0°-30°為低緯,30°-(地球儀上某點的緯度就是該點上北極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經(jīng)線:太平洋──180度經(jīng)線;大西洋──西經(jīng)20度經(jīng)線;印度洋─東經(jīng)80度經(jīng)線;北冰洋─跨360度經(jīng)度
1.世界海陸分布:陸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陸:亞歐()、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3.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格陵蘭島-世界
4.群島:馬來群島-世界
5.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島──世界
6.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州900萬平方千米
7.洲際分界線
(地跨兩洲的其他國家:亞、大洋洲——印尼;北美、大洋洲——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