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大全

字號: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瑰寶。唐詩的輝煌成就,引起后人學(xué)習(xí)的興趣和研究的熱潮。下面是分享的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jīng)有學(xué)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jié)果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chuàng)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nèi),在室內(nèi)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敝f,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rèn)為,床應(yīng)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F(xiàn)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抬頭。
    2.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行宮
    元稹〔唐代〕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文
    曾經(jīng)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艷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
    幸存的幾個滿頭白發(fā)的宮女,閑坐無事只能談?wù)撝谳W事。
    注釋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這里指當(dāng)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
    宮花:行宮里的花。
    白頭宮女:據(jù)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一些宮女天寶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里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發(fā)宮人。
    說:談?wù)摗?BR>    玄宗:指唐玄宗。
    3.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fēng)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注釋
    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市,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4.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聽箏
    李端〔唐代〕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箏枕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有意一再撥錯琴弦。
    注釋
    鳴箏:彈奏箏曲。
    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里當(dāng)是指弦軸之細(xì)而精美。
    柱:定弦調(diào)音的短軸。
    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xì)潔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大將,時人稱其為“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奏錯曲時,即使喝得半醉,也會轉(zhuǎn)過頭看一下奏者。當(dāng)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拂弦:撥動琴弦。
    5.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登樂游原
    李商隱〔唐代〕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分我心情不太好,獨自驅(qū)車登上了樂游原。
    這夕陽晚景的確十分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注釋
    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nèi)地勢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漢初年。《漢書·宣帝紀(jì)》載,“神爵三年,起樂游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chǎn)后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對此《關(guān)中記》有記載:“宣帝許后葬長安縣樂游里,立廟于曲江池北,曰樂游廟,因苑(《長安志》誤作葬字)為名?!?BR>    向晚:傍晚。不適:不悅,不快。
    古原:指樂游原。
    近:快要。
    6.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逢入京使
    岑參〔唐代〕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yuǎn),思鄉(xiāng)之淚沾濕雙袖難擦干。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只有托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
    注釋
    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yuǎn)。
    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边@里是沾濕的意思。
    憑:托,煩,請。傳語:捎口信。
    7.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夜雨寄北
    李商隱〔唐代〕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還沒有確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釋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dāng)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挠H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dāng):什么時候。
    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勺g為“一起”。
    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拔鞔霸捰辍薄拔鞔凹魻T”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卻話:回頭說,追述。
    8.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野草開出了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
    當(dāng)年王導(dǎo)、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注釋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dāng)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dǎo)、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現(xiàn)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橫跨秦淮河。
    尋常:平常。
    王謝:王導(dǎo)、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舊時:晉代。
    9.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渡荊門送別
    李白〔唐代〕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yuǎn)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nèi)游覽。
    山隨著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xiàn)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云層締構(gòu)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不遠(yuǎn)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注釋
    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遠(yuǎn):遠(yuǎn)自。
    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江:長江。
    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仍:依然。
    憐:愛。一本作“連”。
    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
    萬里:喻行程之遠(yuǎn)。
    10.唐詩經(jīng)典兒童必背
    過故人莊
    孟浩然〔唐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zhǔn)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共飲美酒,閑談農(nóng)務(wù)。
    等到九九重陽節(jié)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注釋
    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具:準(zhǔn)備,置辦。雞黍:指農(nóng)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
    黍(shǔ):黃米,古代認(rèn)為是上等的糧食。
    邀:邀請。至:到。
    合:環(huán)繞。
    郭:古代城墻有內(nèi)外兩重,內(nèi)為城,外為郭。這里指村莊的外墻。
    斜(xié):傾斜。另有古音念xiá。
    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
    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
    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
    話桑麻:閑談農(nóng)事。
    桑麻: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
    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xí)俗。
    還(huán):返,來。
    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