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字經(jīng)典成語故事大全【五篇】

字號: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chǎn)物,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下面是分享的三個字經(jīng)典成語故事大全【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三個字經(jīng)典成語故事
    耳邊風(fēng)
    生活中,當(dāng)你的勸解別人不聽時,你就會說:“別把我的話當(dāng)耳旁風(fēng),左耳進(jìn)右耳出?!边@個“耳旁風(fēng)”就是“耳邊風(fēng)”。
    “耳邊風(fēng)”出自于漢代趙曄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fēng)之過耳。”
    春秋時,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其中季札吳王寵愛。吳王臨終前要改變傳位給長子的制度,把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堅決推辭;于是壽夢對長子諸樊說:“我想把君位傳給季札,但他不愿破壞舊制,你即位后,希望不要忘了我的遺愿?!?BR>    后諸樊繼承了王位,他和余祭、余昧立下誓約:今后王位由兄弟依次相傳,最后務(wù)必讓季札繼位。果然,諸樊死后,傳位給余祭;余祭死后,又傳位給余昧。季札忠心耿耿地輔佐兄長處理朝政,賢名遠(yuǎn)揚。余昧臨死時,按誓約要傳位給季札。但季札還是堅決不從,他說:“父王離世前,我曾明確表態(tài),不繼承王位。做人只要行為正派,品格高尚,至于榮華富貴,不過就像秋風(fēng)過耳,沒什么值得留戀的?!?BR>    為了徹底表明自己的心跡,他索性前往自己的封地隱居起來,直到余昧的兒子僚繼位后,他才回到朝中,協(xié)助吳王僚治理朝政。十二年后,諸樊的長子公子光刺殺了吳王僚,假意請季札繼位,季札不但嚴(yán)詞拒絕,而且對他嚴(yán)加痛斥。公子光即位后,季札逃回封地延陵,在那兒隱居到老,再也沒回過吳都。
    2.三個字經(jīng)典成語故事
    東道主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曾經(jīng)在國外流浪逃亡長達(dá)十九年,有一次在他路過鄭國的時侯鄭國對他不理不睬。重耳回國即位當(dāng)了晉文公以后,他聯(lián)合秦國一起出兵攻打鄭國,準(zhǔn)備報這一己私仇。鄭文公見大軍逼近如熱鍋上的螞蟻般著急。這時大夫佚之狐獻(xiàn)計道:“我國形勢不容樂觀,但如果能請燭之武前去請秦穆公退兵便能夠有驚無險?!庇谑钱?dāng)晚便將燭之武送出城外到秦營中面見秦穆公。燭之武對秦穆公說:“鄭國若是亡國,國土只能就近并入晉國的范圍,這樣晉國的勢力就越來越強(qiáng)大了,秦國反而不如晉國了,秦王聯(lián)合晉國滅鄭國的行動實在是讓人不解。鄭國如果能夠作為秦國的東道主,秦國的達(dá)官貴人們路過鄭國的時侯鄭國一定會盡好地主之誼,款待好秦國的貴賓,這樣大大的方便秦國的外交出行。況且,晉國野心勃勃,他滅了鄭國后勢力繼續(xù)擴(kuò)張便會想往秦國方向擴(kuò)張,還望秦王三思而行啊!”秦穆公聽完燭之武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令大軍消消撤退,晉文公見秦軍退兵也便只好也班師回朝了。
    3.三個字經(jīng)典成語故事
    空城計
    三國時期,諸葛亮失掉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十五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dāng)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群文官和兩千五百名士兵。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嚇得面色如土。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失措,我略施小計,便可教司馬懿退兵?!敝T葛亮傳令把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二十名士兵喬裝打扮成百姓在灑水掃街。諸葛亮披上鶴氅,戴上綸巾,領(lǐng)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不緊不慢地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部隊到達(dá)城下,見了這種氣勢不敢輕易入城,便快馬加鞭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后笑道:“這怎么可能呢?”他令三軍停下,自己前去觀看。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書童手捧寶劍;右面書童手里拿著拂塵。城門里外二十多個百姓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疑惑重重,便來到中軍,令后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諸葛亮家中無兵,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為什么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小心翼翼,不曾掉以輕心冒過險?,F(xiàn)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進(jìn)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4.三個字經(jīng)典成語故事
    霹靂手
    【注音】pī lì shǒu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年輕漂亮的裴琰之任同州司戶參軍,刺史李崇義看不起他,給他出難題,把州中積壓多年的舊案數(shù)百件交給他,讓他短期內(nèi)判完。裴琰之很快判完,而且判詞非常妥當(dāng)。李崇義大吃一驚,從此刮目相看。裴琰之因此獲“霹靂手”的美稱。
    【出處】崇義大驚,謝曰:‘公何忍藏鋒以成鄙夫之過!’由是大知名,號為‘霹靂手’?!杜f唐書·裴漼傳》
    【解釋】指斷案敏捷的人。
    5.三個字經(jīng)典成語故事
    應(yīng)聲蟲
    應(yīng)聲蟲指胸?zé)o主張,隨聲附和他人的人。其實,應(yīng)聲蟲原來是引起一種怪病的寄生蟲。這蟲子棲息在人的肚子里,每當(dāng)宿主發(fā)出聲音時,肚子里就會有很小的聲音效仿,且會越來越大聲。是不是像苗疆一帶的神秘蠱蟲啊?
    傳說洛陽有一個士人得了應(yīng)聲病,剛一說話喉嚨中應(yīng)聲,就去問名醫(yī)張父仲,張父仲覺得奇怪,日夜思考終于想出一個醫(yī)治辦法,立即取《本草綱目》讓他讀,當(dāng)讀到某一種藥材而肚子中沒有回音時,就立即停止,然后服下該藥,這樣應(yīng)聲蟲就會被除掉了。這古人治病的方法也真是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