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

字號:

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
    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
    名詞:
    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點是化學性質穩(wěn)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積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會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不斷加強。
    2、富營養(yǎng)化:由于水體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過多,導致藻類等大量繁殖。藻類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類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質,致使水體處于嚴重的缺氧狀態(tài),引起水質量惡化和魚群死亡的現象
    3、水華:在淡水湖泊中發(fā)生富營養(yǎng)化現象。
    4、赤潮:在海洋中發(fā)生富營養(yǎng)化現象。
    語句:
    1、環(huán)境污染主要包括: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與噪聲污染。
    2、大氣污染的危害:
    ①我國大氣污染類型是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②危害:直接危害人類和其它生物,導致吸系統(tǒng)疾病,(如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
    ③致癌物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烈。
    ④可以通過水體、土壤及植物進而危害人及動物.
    3、水污染的危害:
    ①水俁病事件:汞在水中轉化成甲XX汞后,富集在魚、蝦體內,人若長期食用了這些食物就會危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運動失調,痙攣、麻痹、語言和聽力發(fā)生障礙等癥狀,甚至死亡。
    ②水體中過量的N、P主要來自含有化肥的農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
    ③赤潮和水華的形成都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結果。
    4、土壤污染的危害:
    “鎘米”事件:土壤被鎘污染后,會經過生物的富集作用進入人、畜體內,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損,導致全身性神經劇痛等癥,最終死亡。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危害動物和人的生存。
    5、噪聲污染的危害:損傷聽力,干擾睡眠,誘發(fā)多種疾病,影響心理健康。
    2.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
    酵母菌的細胞結構
    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的微生物,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個體,從細胞結構上屬于真核生物,即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見右圖: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可以進行無性生殖,也可以進行有性生殖。無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即少數種類的酵母菌與細菌一樣,借細胞橫XX而繁殖)、芽裂(這種方式很少)三種。其中最主要還是出芽生殖(簡稱芽殖),即成熟的酵母菌細胞先長出一個小芽體,芽體細胞長到一定程度脫離母細胞繼續(xù)生長,而后形成一個新個體。有性生殖是以形成子囊孢子的方式進行。
    酵母菌的新陳代謝類型
    按照同化作用分酵母菌屬于異養(yǎng)型生物,必須在培養(yǎng)液中才能生存和繁殖;按照異化作用類型分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型生物,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3.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
    1、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
    還原性糖: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α-碳原子上連有羥基的XX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或改良班氏試劑共熱時產生磚紅色Cu2O沉淀。
    非還原性糖:如蔗糖內沒有游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基團,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
    2、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一般只能放大幾十倍至幾百倍。
    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于0.2μm的細微結構。
    3、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動植物細胞都具有,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質、脂類、核酸等物質構成。
    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它與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相比,缺少了細胞液和細胞核兩部分。
    4、赤道板與細胞板
    赤道板: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有絲XX中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細胞板:植物細胞有絲XX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的一層結構,隨細胞XX的進行,它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5、載體與運載體
    載體:指某些能傳遞能量或運載其他物質的物質,如細胞膜上的載體。
    運載體:在基因工程中,特指用于把外源基因運入受體細胞的運輸工具,它必須具備的條件是:能夠在宿主細胞中保存并穩(wěn)定地復制;具有多個限制性內切酶,以便與外源基因連接;具有某些標記基因,便于進行篩選。常用的運載體有質粒、噬菌體、動植物病毒等。
    6、中心體與中心粒
    中心體:動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種細胞器,通常位于細胞核附近。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與動物細胞有絲XX有關。
    中心粒:組成中心體。細胞XX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產生一個新的中心粒,因而細胞中有兩組中心粒,在細胞XX中一組中心粒的位置不變,另一組中心粒移向細胞另一極。這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fā)出星射線線形成紡錘體。
    7、細胞液與細胞內液
    細胞液:植物細胞液泡內的水狀液體,含有細胞代謝活動的產物,其成分有糖類、蛋白質、有機酸、色素、生物堿、無機鹽等。
    細胞內液:一般是指動物細胞內的液體,是相對細胞外液而言的。
    8、原生生物與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體積微小、單細胞或群體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纖毛或偽足運動。如草履蟲、衣藻、變形蟲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它的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器較少,一般只有核糖體,如支原體、細菌、藍藻和放線菌等。
    9、細胞XX、細胞分化與細胞的全能性
    細胞XX:指細胞繁殖子代細胞的過程。單細胞生物以細胞XX方式產生新個體,多細胞生物以細胞XX方式產生新的細胞。
    細胞分化: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相同細胞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上產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是細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器官。結果細胞數目并沒有增加。細胞XX是細胞分化的基礎,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是細胞XX和細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細胞的全能性:生物體已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這種特性稱之為細胞的全能性。但在生物體內細胞并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組織、器官,這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10、脫分化與再分化
    脫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產生愈傷組織的過程,稱為植物細胞的脫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再分化:脫分化產生的愈傷組織繼續(xù)進行培養(yǎng),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芽等器官,這個過程叫做再分化。
    11、滲透作用與擴散作用
    擴散:一般是指自由擴散,是指水分子等其他物質的分子從高濃度向低濃度的自由運動,如水、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物質。這種運動是自發(fā)的,不需要外界對它做功(不耗能的)。
    滲透: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是擴散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水分子通過細胞膜的方式可以說是自由擴散,又可以說是滲透。而CO2、O2等物質的擴散只能是自由擴散而不能稱為滲透。
    12、層析液與解離液
    層析液: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所用的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這樣,幾分鐘以后,葉綠體中的色素就在擴散的過程中分離開來。
    解離液:解離就是用藥液使組織中的細胞分散開,該藥液稱解離液。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XX的實驗中,所用的解離液是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的1:1混合液。
    13、自養(yǎng)型、異養(yǎng)型、需氧型、厭氧型與兼性厭氧型
    自養(yǎng)型與異養(yǎng)型:同化作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能把環(huán)境中的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滿足自身的需要。根據合成有機物所利用的能源不同,有光合自養(yǎng)型和化能合成自養(yǎng)型。異養(yǎng)型生物,只能依賴環(huán)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
    需氧型、厭氧型、兼性厭氧型:異化作用的三種類型。需氧型是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從外界攝取氧氣,進行有氧呼吸,維持生命活動。厭氧型是在缺氧條件下,依靠酶的作用,將體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獲得維持自身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兼性厭氧型是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以獲得維持自身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14、生長素、生長激素、生長因子與秋水仙素
    生長素:一種植物激素,即吲哚乙酸,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細胞伸長)等作用。
    生長激素:一種動物的激素。由垂體分泌,是一種蛋白質,具有促進人或動物生長的作用。
    生長因子:某些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機物。主要是維生素、氨基酸和堿基等,是微生物的五大類營養(yǎng)要素之一。
    秋水仙素:一種從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來的生物堿,能誘發(fā)基因突變,在細胞有絲XX時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15、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與神經中樞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指神經系統(tǒng)的負責調控某一生理功能的部分,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jié)人體的某一項生理活動,這部分結構叫神經中樞,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
    16、雜交、自交、測交、回交
    雜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體相互交配或結合而產生雜種的過程。
    自交:雌雄同體的生物同一個體上的雌雄交配。一般用于植物方面,包括自花授粉和雌雄異花的同株授粉。遺傳學上把基因型相同的兩個個體相交也稱為自交。
    測交:遺傳學研究中,讓雜種子一代與隱性類型交配,用來測定雜種子一代基因型的方法。
    回交:兩個具有不同基因型的個體雜交,所得的子一代繼續(xù)與親本相交配的一種雜交方法。
    17、單倍體與多倍體
    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其體細胞中可能含有一個或多個染色體組。
    多倍體:由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的,體細胞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18、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與性狀分離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顯性性狀:在兩個親本雜交的子一代中顯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在兩個親本雜交的子一代中未顯現出來的性狀。
    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19、等位基因、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等位基因:遺傳學上把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顯性基因:控制生物顯性性狀的基因。
    隱性基因:控制生物隱性性狀的基因。
    20、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
    限制性內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
    DNA連接酶:把兩條DNA鏈末端之間的磷酸二酯鍵“縫合”起來的酶。
    21、互利共生、寄生、競爭與捕食
    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的關系。如地衣。
    寄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對一方有利(從對方身上獲取養(yǎng)料,以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對另一方不利的關系。
    競爭:兩種生物生活在同一環(huán)境中,由于要求的生活條件相似,彼此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的關系。
    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
    4.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
    1.基因重組只發(fā)生在減數XX過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體、病毒、細菌等不能基因重組)
    2.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種堿基,8種核苷酸。
    3.雙縮脲試劑不能檢測蛋白酶活性,因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質。
    4.高血糖癥≠糖尿病。高血糖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驗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試劑檢驗。因血液是紅色。
    5.洋蔥表皮細胞不能進行有絲XX,必須是連續(xù)XX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
    6.細胞克隆就是細胞培養(yǎng),利用細胞增殖的原理。
    7.細胞板≠赤道板。細胞板是植物細胞XX后期由高爾基體形成,赤道板不是細胞結構。
    8.激素調節(jié)是體液調節(jié)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快屬于體液調節(jié)。
    9.注射血清治療患者不屬于二次免疫(抗原+記憶細胞才是),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會收縮,不屬于反射,反射必須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判斷興奮傳導方向有突觸或神經節(jié)。
    11.遞質分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抑制性遞質能引起下一個神經元電位變化,但電性不變,所以不會引起效應器反應。
    1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種生物只有一種遺傳物質,細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遺傳物質,而是針對“整個”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數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13.隱性基因在哪些情況下性狀能表達?①單倍體,②純合子(如bb或XbY),③位于Y染色體上。
    14.染色體組≠染色體組型≠基因組三者概念的區(qū)別。染色體組是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如人類為2個染色體組,為二倍體生物。基因組為22+X+Y,而染色體組型為44+XX或XY。
    15.病毒不具細胞結構,無獨立新陳代謝,只能過寄生生活,用普通培養(yǎng)基無法培養(yǎng),只能用活細胞培養(yǎng),如活雞胚。
    16.病毒在生物學中的應用舉例:
    ①基因工程中作載體,
    ②細胞工程中作誘融合劑,
    ③在免疫學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預防。
    5.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復習
    1、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實驗證實酶是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fā)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傊?,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的酶是RNA.不能說所有的蛋白質和RNA都是酶,只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或RNA,才稱為酶。酶的特性有高效性、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條件。
    2、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3、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結構式簡寫A-p~p~p,幾乎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直接來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動物來自呼吸作用,植物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細胞器線粒體或葉綠體中和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在細胞內ATP含量很少,轉化很快,熟悉89頁圖。
    4、構成生物體的活細胞,內部時刻進行著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同時也就伴隨有能量的釋放_和儲存_。故把ATP比喻成細胞內流通著的“通用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