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5首】

字號:

【 #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5首】#】《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詩歌?!对娊?jīng)》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瑯瑯上口的詩句讓人耳熟能詳,天趣盎然的曲調(diào)像天籟之音娓娓動聽。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5首】。歡迎閱讀參考!
    1.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
    關(guān)雎
    佚名〔先秦〕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賞析
    《關(guān)雎》是《風(fēng)》之始也,也是《詩經(jīng)》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洝ね馄菔兰摇吩?jīng)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guān)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庇帧稘h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鬃诱摗对姟?,一般都是以《關(guān)雎》為始?!司V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于它所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婚姻。這關(guān)系到我們對《風(fēng)》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fēng)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于聲,不在于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敝祆涫菑脑娏x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diào)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可以認為《風(fēng)》是一種用地方聲調(diào)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guān)雎》主題的解釋并不如此,但從《關(guān)雎》的具體表現(xiàn)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fēng)》之始,三百篇之冠??鬃诱f:“《關(guān)雎》樂而不*,哀而不傷?!保ā墩撜Z·八佾》)此后,人們評《關(guān)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guān)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F(xiàn)在用鄭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diào)領(lǐng)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詩。
    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guān)關(guān)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傲鳌?,《毛傳》訓(xùn)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dāng)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xiàn)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xiàn)結(jié)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發(fā)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guān)鍵,最能體現(xiàn)全詩精神。
    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評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xié)。今夾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云‘求’,下之云‘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diào)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別?!币κ蠈Ρ菊略谌娭械闹匾苑治鲎顬榫?dāng)。應(yīng)當(dāng)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jīng)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則身猶在床?!边@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扒偕阎?、“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2.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
    桃夭
    佚名〔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雅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jīng)是那片桃林。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紅蓋頭,被春風(fēng)輕輕掀起。果實飽滿的模樣太惹人憐愛了,她們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擠在枝葉間,笑鬧著,春天僅僅有了這些果子就不會冷清。當(dāng)初桃花流水,不還嘆息過嗎?你擔(dān)心這季節(jié)象梭子一樣飛去了,藏著十八歲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著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說,不說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著流了一晚的淚,你想過,自己也將有這樣大哭一場的日子,離開家,離開父母,頭頂一塊紅布,騎上高高的駿馬,在吹吹打打的熱鬧聲中,不知為何,也不問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小姐妹歸寧之時,像沾露的梨花,不勝嬌羞,你問她們“結(jié)婚好嗎”,她們回答“真好”,再問,卻云山霧罩,笑言,“急什么,你遲早要知道的?!蹦阌幸稽c點羨慕她們,暗自猜測:我做新娘,會不會很快樂?
    灼灼其華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內(nèi)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間走過許多回,既俊雅,又健碩,相遇時,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靈魂。“他會不會娶我?”你這樣溫柔地等待,夏蟬唱完了,秋雁飛過了,終于在某個雪后的黃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邊與父兄們說著要緊的話,每一言你都隔窗聽見了,心兒如一活蹦亂跳的小鹿,你有些擔(dān)心,它會脫腔而走。
    一樁美滿的婚姻終于在那個雪夜瓜落蒂熟。又是桃花灼灼而開,明艷的少女就要出嫁。祝福吧,她帶著著美好的祝福開始新的生活。從此以后,她將成為賢妻,成為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愿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為之有家?!比昵暗幕橐龅拇_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至今看去仍舊圖畫一般,不曾絲毫褪色,不曾減弱當(dāng)初馥郁的芳馨。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種奔放之美,三千年后,猶聽到那古樂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對遙遠春天最真切的愛慕。
    3.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
    芣苢
    佚名〔先秦〕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賞析
    《詩經(jīng)》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但像《芣苢》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卻也是的。先以第一章為例:“采采”二字,以《詩經(jīng)》各篇的情況而論,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亦可解釋為“各種各樣”。有人覺得用前一種解釋重復(fù)過甚,故取第二種。然而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合道理,應(yīng)該還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采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復(fù)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復(fù)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其實只說了兩句話:采芣苢,采到了。這還罷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復(fù),只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余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
    這是一曲勞動的歡歌,是當(dāng)時人們采芣苢(一說即車前草,一說為薏苡)時所唱的歌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疊句,僅僅只變換了少數(shù)幾個動詞,其余一概不變,反復(fù)地表達勞動的過程,勞動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達出來,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
    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diào)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單明快、往復(fù)回環(huán)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xiàn)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令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jié)奏中傳達出來。清人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中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曠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边@話雖說想像的成分多了些,體會還是很準確的。這種至為簡單的文辭復(fù)沓的歌謠,確是合適于許多人在一起唱;一個人單獨地唱,會覺得味道不對。袁枚曾經(jīng)嘲笑地說:“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類,均非后人所當(dāng)效法。今人附會圣經(jīng),極力贊嘆。章齋戲仿云:‘點點蠟燭,薄言點之。剪剪蠟燭,薄言剪之。’聞?wù)呓^倒。”(《隨園詩話》)說《詩經(jīng)》不宜盲目效仿,當(dāng)然不錯,但他所取的例子,實為不倫不類。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興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詩歌可以把這歡快表達出來。而一個人在那里把蠟燭芯剪了又剪,還唱著“剪剪蠟燭,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沒有別的解釋了。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來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贊嘆或絕對不可以效仿。
    關(guān)于當(dāng)時人們采芣苢的用處的問題,毛傳說此草“宜懷任(妊)”即可以療治不孕;又一種說法,是認為此草可以療治麻風(fēng)一類的惡疾。這兩種說法在中醫(yī)學(xué)上都沒有根據(jù)?,F(xiàn)在中醫(yī)以此草入藥,是認為它有清熱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據(jù)說可治高血壓。這還罷了,也可以勉強地說,《詩經(jīng)》時代的人是相信車前草是可以治療不孕或麻風(fēng)的。但即便如此,這詩仍然有不可理解之處: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風(fēng),都是極苦惱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為此而興高采烈地一邊采車前一邊唱著歌的道理。拿方玉潤所推想的情景來看這樣的解釋,尤其覺得不對勁。
    所以應(yīng)該給《芣苢》以另一種更合理的解釋。清代學(xué)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所說的一句話:“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鄉(xiāng)野的窮人??梢姷搅饲宕?,還有窮人以此為食物的。在朝鮮族(包括中國境內(nèi)和朝鮮半島上的),以車前草為食物是普遍的習(xí)俗。春天采了它的嫩葉,用開水燙過,煮成湯,味極鮮美。朝鮮族是受漢族古代習(xí)俗影響極大的民族,朝語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漢語的讀音??梢酝葡?,中國古代民間也曾普遍以車前草為食物,只是到了后來,這種習(xí)俗漸漸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說的“野人”中偶一見之,但在朝鮮族中,卻仍舊很普遍。
    以此釋《芣苢》詩,就覺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諺云:三月戴薺花,桃李羞繁華。”薺菜花實在說不上好看,只因薺菜是江南人所喜愛的野菜,對于窮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們連它的花兒也生了偏愛。車前草較薺菜更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愛。如方玉潤之說,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婦女,在那平原曠野之上,風(fēng)和日麗之中,歡歡喜喜地采著它的嫩葉,一邊唱著那“采采芣苢”的歌兒。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生活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
    4.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
    七月
    佚名〔先秦〕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賞析
    豳地在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nóng)業(yè)部落?!夺亠L(fēng)·七月》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的作者當(dāng)是部落中的成員,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極準,從各個側(cè)面展示了當(dāng)時社會的風(fēng)俗畫,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績、縫衣、狩獵、建房、釀酒、勞役、宴饗,無所不寫。
    詩從七月寫起,按農(nóng)事活動的順序,以平鋪直敘的手法,逐月展開各個畫面。詩中使用的是周歷。周歷以夏歷(今之農(nóng)歷,一稱陰歷)的十一月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與夏歷相同?!耙恢铡?、“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歷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蠶月”,即夏歷的三月。戴震《毛鄭詩考證》指出:周時雖改為周正(以農(nóng)歷十一月為正月歲首),但民間農(nóng)事仍沿用夏歷。
    首章以鳥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勞動者全年的生活,向讀者展示了那個凄苦艱辛的歲月。同時它也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調(diào),提示了總綱。朱熹《詩集傳》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后段之意。”在結(jié)構(gòu)上如此安排,確是相當(dāng)嚴謹。所謂“衣之始”、“食之始”,實際上指農(nóng)業(yè)社會中耕與織兩大主要事項。這兩項是貫穿全篇的主線。首章是說九月里婦女“桑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十一月以后便進入朔風(fēng)凜冽的冬天,農(nóng)夫們連粗布衣衫也沒有一件,怎么能度過年關(guān),故而發(fā)出“何以卒歲”的哀嘆??墒谴禾煲坏?,他們又整理農(nóng)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則到田頭送飯,田官見他們勞動很賣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間詩人以粗線條勾勒了一個框架,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整體風(fēng)貌已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后各章便從各個側(cè)面、各個局部進行較為細致的刻畫。
    詩的二、三章情調(diào)逐漸昂揚,色調(diào)逐漸鮮明。明媚的春光照著田野,鶯聲嚦嚦。背著筐兒的婦女,結(jié)伴兒沿著田間小路去采桑。她們的勞動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懷有隱憂:“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笔渍隆疤锼糁料病?,只是以輕輕的一筆點到了當(dāng)時社會的階級關(guān)系,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開。“公子”,論者多謂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農(nóng)奴,他的兒子們對農(nóng)家美貌女子也享有與其“同歸”的特權(quán)。漢樂府《秋胡行》和《陌上?!吩娭兴坪跤羞@樣的影子,雖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規(guī)律往往也會出現(xiàn)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們的美貌使她們擔(dān)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們的靈巧和智慧,也使她們擔(dān)心勞動果實為他人所占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彼齻兛棾鑫孱伭慕z綢,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正如宋人張俞的《蠶婦》詩所說:“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四、五兩章雖從“衣之始”一條線發(fā)展而來,但亦有發(fā)展變化。“秀葽”、“鳴蜩”,帶有起興之意,下文重點寫狩獵。他們打下的狐貍,要“為公子裘”;他們打下的大豬,要貢獻給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這里再一次描寫了當(dāng)時的階級關(guān)系。五章著重寫昆蟲以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由蟋蟀依人寫到寒之將至,筆墨工細,繪影繪聲,饒有詩意?!对娂瘋鳌吩疲骸八贵⑸u、蟋蟀,一物隨時變化而異其名。動股,始躍而以股鳴也。振羽,能飛而以翅鳴也?!痹佄镏鳎绱思毮?,令人驚嘆?!榜分涎蟆币韵滤木?,寫農(nóng)家打掃室內(nèi),準備過冬,在結(jié)構(gòu)上“亦以終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條線而來,好像一組連續(xù)的電影鏡頭,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樸素而安詳?shù)纳睿毫?、七月里他們“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們打棗子,割葫蘆。十月里收下稻谷,釀制春酒,給老人祝壽??墒羌Z食剛剛進倉,又得給老爺們營造公房,與上面所寫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爛簡陋適成鮮明對比?!爸銎浴薄ⅰ凹{禾稼”,寫一年農(nóng)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詩集傳》引呂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終始農(nóng)事,以極憂勤艱難之意?!?BR>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詩人用較愉快的筆調(diào)描寫了這個村落宴飲稱觴的盛況。一般論者以為農(nóng)夫既這么辛苦,上頭又有田官監(jiān)督、公子剝削,到了年終,不可能有條件有資格“躋彼公堂,稱彼兕觥”。其實社會是復(fù)雜的,即使在封建社會的中期,農(nóng)民年終時也相互邀飲,如宋代秦觀《田居四首》所寫:“田家重農(nóng)隙,翁嫗相邀迓。班坐釃酒醪,一行三四謝?!标懹巍队紊轿鞔濉吩娨舱f:“莫笑田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薄夺亠L(fēng)·七月》所寫上古社會的西周村落生活,農(nóng)閑之時,舉酒慶賀,也是情理中事。
    中國古代詩歌一向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較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通過詩中人物娓娓動聽的敘述,又真實地展示了當(dāng)時的勞動場面、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以及農(nóng)夫與公家的相互關(guān)系,構(gòu)成了西周早期社會一幅男耕女織的風(fēng)俗畫?!对娊?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種,這首詩正是采用賦體,“敷陳其事”、“隨物賦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實。
    5.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篇精選賞析
    鹿鳴
    佚名〔先秦〕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賞析
    《小雅·鹿鳴》是《詩經(jīng)》的“四始”詩之一,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據(jù)朱熹《詩集傳》的說法,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后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xiāng)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一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直到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愿望,說明千余年后此詩還有一定的影響。
    此詩主題,歷來有爭論,大致有美詩和刺詩兩種意見。全詩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體現(xiàn)了殿堂上嘉賓的琴瑟歌詠以及賓主之間的互敬互融之情狀。
    詩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閑地吃著野草,不時發(fā)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yīng),十分和諧悅耳。詩以此起興,便營造了一個熱烈而又和諧的氛圍,如果是君臣之間的宴會,那種本已存在的拘謹和緊張的關(guān)系,馬上就會寬松下來。故《詩集傳》云:“蓋君臣之分,以嚴為主;朝廷之禮,以敬為主。然一于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盡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制為燕饗之禮,以通上下之情;而其樂歌,又以鹿鳴起興?!币簿褪钦f君臣之間限于一定的禮數(shù),等級森嚴,形成思想上的隔閡。通過宴會,可以溝通感情,使君王能夠聽到群臣的心里話。而以鹿鳴起興,則一開始便奠定了和諧愉悅的基調(diào),給與會嘉賓以強烈的感染。
    此詩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它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音樂伴奏聲中?!对娂瘋鳌吩疲骸吧?,燕禮所用之樂也?!卑凑债?dāng)時的禮儀,整個宴會上必須奏樂?!抖Y記·鄉(xiāng)飲酒義》云:“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淠芎蜆范涣饕??!睋?jù)陳澔注,樂工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一篇而一終。三篇終,則主人酌以獻工焉?!庇纱丝芍?,整個宴會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詩,而歌唱《鹿鳴》時又以笙樂相配,故詩云“鼓瑟吹笙”。樂譜雖早已失傳,但從詩的語言看,此詩三章全是歡快的節(jié)奏,和悅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詩開頭有“人生苦短”之嘆,后段有“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悲,唯有中間所引“鹿鳴”四句顯得歡樂舒暢,可見《詩經(jīng)》的作者對人生的領(lǐng)悟還沒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許因為這是一首宴饗之樂,不容許雜以一點哀音吧。
    詩之首章寫熱烈歡快的音樂聲中有人“承筐是將”,獻上竹筐所盛的禮物。獻禮的人,在鄉(xiāng)間宴會上是主人自己,說見上文所引《禮記》;在朝廷宴會上則為宰夫,《禮記·燕義》云:“設(shè)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足可為證。酒宴上獻禮饋贈的古風(fēng),即使到了今天,在大賓館的宴會上仍可見到。然后主人又向嘉賓致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諸位光臨,示我以大道”一類的客氣話。主人若是君王的話,那這兩句的意思則是表示愿意聽取群臣的忠告。
    詩之二章,則由主人(主要是君王)進一步表示祝辭,其大意則如《詩集傳》所云:“言嘉賓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當(dāng)則效?!弊>浦H要說出這樣的話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矯正偷薄的民風(fēng)。如此看來,這樣的宴會不徒為樂而已,它也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與首章重復(fù),唯最后幾句將歡樂氣氛推向高 潮。末句“燕樂嘉賓之心”,則是卒章見志,將詩之主題深化。也就是說這次宴會,“非止養(yǎng)其體、娛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滿足口腹的需要,而是為了“安樂其心”,使得參與宴會的群臣心悅誠服,自覺地為君王的統(tǒng)治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