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8篇

字號: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以下是整理的《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8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八面威風
    托賴著真天于百靈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釋又形容聲勢顯赫、威望極盛的樣子。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 敗,各地農(nóng)民紛紛舉起義旗:反抗元朝的統(tǒng)治。這時朱元璋已經(jīng)領兵攻下安徽和陽,準備繼續(xù)南下。
    在過年那天,他與大將徐達,同乘一條小船,從長江北岸渡過長江。
    船主是一對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著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聲喊著號子向他慶賀說:“圣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面成風?!敝煸懊靼走@是祝賀帝王的話,心里非常高興,便和徐達輕輕地踢著腳,互相表達慶賀之意。后來朱元璋統(tǒng)一全國,建立了明朝,他成為歷聞名的皇帝明大祖。明太祖找到當年的船夫,給了他封賞,又將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紅顏色,表示有功?!?BR>    2.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一絲不茍
    一天,鄉(xiāng)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于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松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里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壇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壇金子?;噬洗鬄閻阑?,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后來又用毒藥把他毒死了。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茍,那么你升官發(fā)財就指日可待了。”
    3.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羽毛未豐
    戰(zhàn)國時洛陽人蘇秦,年青時曾師從智者鬼谷子學習辯術謀略。學習結束后,周游列國,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國謀略能獲得君王們的接納。秦是西方的大國。憑借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發(fā)展農(nóng)業(yè),國力逐漸強盛。但在當時,實國尚不能與其它大國抗衡。蘇壽秦這次遠游秦國,是要說動秦王,與函谷關以東的—些國家聯(lián)合,同其他的國家聯(lián)盟作較量。但是秦惠王并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而是說:“我們秦國現(xiàn)在就像一只羽毛還沒長全的小鳥,要想展翅高飛那是不行的。先生你迢迢千里來到這里開導我,我很感激。至于稱霸爭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后的適當時機,再聆聽你的高見?!痹谇貒馁M了所有資財,上書十多次,但仍未說動秦王。蘇泰無奈,只得灰溜溜地離開秦國回家。這時的蘇秦,也就猶如羽毛未豐的小鳥,無法振翅飛于那動蕩的政治舞臺。
    4.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mi,舊讀ni)衡的文學家。他博學多才,善于論辨,寫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當自傲,好與人爭斗。當時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賞他,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特地寫了薦表,把他推薦給漢獻帝。
    在薦表中,孔融盛贊禰衡有驚人的才學和記憶力,只見過一次,就能背誦,只聽到一次就能記住。像禰衡這樣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漢獻帝什么都要聽命于獨攬朝廷大權的曹操,便把薦表交給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決定召見禰衡,但禰衡瞧不起曹操,自稱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來總算去了,但在言語之間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讓禰衡當鼓吏,在自己大宴賓客的時候讓他擊鼓,借以當眾侮辱。不料,禰衡竟利用當這個差的機會,擊一陣鼓罵一陣曹操。結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殺了禰衡,但又怕留下害賢的壞名聲,便派他去荊州勸說劉表來降,實際上是企圖借劉表之手殺他。
    不料,劉表仰慕禰衡之名已久,把他奉為上賓,并把他當作高級顧問,每次議事或發(fā)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見,他不表態(tài)便不作決定。但是,禰衡在劉表那里的時間也不長。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對待劉表,使劉表無法忍受。于是,劉表將他派到江夏太守黃祖那里去當書記。
    黃祖知道禰衡的文名很高,讓他起草文稿。不論是什么文稿,禰衡總是一揮而成,而且總是寫得非常得體,符合黃祖的要求。為此,黃祖很看重他。
    黃祖的長子黃射(yi)也是當官的。他對禰衡的文才同樣非常欣賞,常常邀禰衡游山玩水。一次,兩人參觀了東漢文字家蔡邕(yong)寫的一塊碑文,都覺得文筆很好,書法也很漂亮,深為贊美。
    回家后,黃射懊悔當時沒有把碑文抄下來,以便細細回味。禰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說:“不妨事,我雖然只看了一遍,但還能記住。且讓我寫出來?!?BR>    禰衡說罷,竟憑記憶把碑文全部默寫了出來。事后,黃射派人去核對,竟然一字不差。眾人知道,都夸禰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黃射歡宴賓客,有人在宴會上獻給他一只鸚鵡。黃射非常喜愛,當場請禰衡作一篇關于鸚鵡的賦。禰衡略一思忖,便舉筆疾書,不一會兒把賦寫畢。這就是他的代表作《鸚鵡賦》。
    盡管禰衡才學很高,記憶力驚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現(xiàn)沒有絲毫收斂。一天,黃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遜。黃祖數(shù)說了他幾句,他竟當眾大罵黃祖。黃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將他拉上岸去處死。當時禰衡才二十五歲。
    5.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克己奉公
    祭遵,字弟孫,東漢初年潁陽人。祭遵雖然出身豪門,但生活非常儉樸。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知書達理,賢孝博學。
    公元24年,劉秀攻打潁陽一帶時,祭遵前去投奔,劉秀便將其收到帳下。劉秀發(fā)現(xiàn)祭遵為人正派,做事講究原則,便任命他為軍市令,負責軍營的法令,管理軍紀。祭執(zhí)法嚴明,不徇私情,為大家所稱道。
    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相后,依法把這名小侍從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后,十分生氣,欲降罪于祭遵。有人勸諫劉秀說:“嚴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對,這樣號令三軍才有威信,保證以后再也沒人敢以身試法了?!?BR>    劉秀聽了覺得有理,笑著說:“這個侍從死得太妙了,他一個該死的人讓我看到了我的營帳中的兩個賢人?!庇谑?,他不但沒有降罪于祭遵,還提升他為刺*將軍。后來,祭遵因?qū)伊?zhàn)功,又被封為征虜將軍,潁陽侯。
    祭遵為人廉潔,為官清正,做事謹慎,克己奉公,常得到劉秀的賞賜,但他將這些賞賜都拿出來分給了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儉樸,家中也沒有多少私人財產(chǎn),即使在安排后事時,他仍囑咐手下的人,不許鋪張浪費,只要用牛車裝載自己的尸體和棺木,拉到洛陽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6.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兩袖清風
    于謙,字廷益,明朝名臣。他在沒有調(diào)入京城前,一直擔任地方官。他為官清廉,對下屬的各級官員要求都十分嚴格,堅決禁止受賄、貪贓,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
    正統(tǒng)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他作威作福,以權謀私,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的土特產(chǎn)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否則,人家會對你有看法,還會找你的麻煩的?!庇谥t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風趣地說:“只有清風!我當官是為國為民,不是為了某一個人。只要我為官清廉,認真做事,又何需擔心他人?”
    為此他曾作過一首《入京》詩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苯伵?、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chǎn)。于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diào)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進京什么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子了。
    7.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投鞭斷流
    東晉時,前秦苻堅統(tǒng)一北方后,與南方東晉王朝南北對峙,分庭抗禮。苻堅欲率百萬步騎兵南下,一舉滅除東晉。苻堅集群臣商議,眾大臣多不茍同。太子左衛(wèi)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見,今年不宜南下。況東晉有長江天險為阻,其君又深獲民望。故不可輕舉妄動,盲目輕進。不如固守國力,修整軍備,俟其內(nèi)變,乘機攻伐。”苻堅不以為然,反大言不慚曰:“星象之事,未可盡信。至于長江,春秋時吳王夫差與三國時吳主孫皓,皆擁長江之險,終不免于亡。朕今有近百萬大軍,兵多將廣,人多勢眾,投鞭于江,足斷其流。豈懼天險?”遂罔顧諫言,立意伐晉,親率大軍,兵臨淝水,自西而東,列隊甚長。東晉遣大將謝玄、謝石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之,恃兵多急攻,然遭晉軍頑抗,淝水一戰(zhàn),竟為東晉所敗,自此一蹶不振。
    原指將所有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斷水流。后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8.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上行下效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后,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事后,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后下效?!眹跸矚g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歡吃什么;國王喜歡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歡穿什么;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么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么做。在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jīng)常在外吃喝玩樂,不理業(yè)務,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