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菏悄阒鲃拥剡m應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社會。以下內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2.高一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
①是日也(是:古義:指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義:長;今義:指修建、處理)
③所以游目騁懷(所以:古義:指用來;今義:表因果關系連詞)
④信可樂也(信:古義:指實在;今義:指書信)
⑤向之所歡(向:古義:指過去;今義: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義:指旁邊,水邊;今義:指次序或質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義:指等到;今義:表并列關系連詞,和)
⑧曾不知老之將至(曾:古義:指竟然今義:指曾經(jīng))
⑨亦將有感于斯文(斯文: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今義:文雅)
3.高一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2、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6、不顧思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7、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8、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10、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11、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1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14、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霑”通“沾”,沾濕?!榜啤蓖ā敖蟆?,衣襟。“決”通“訣”訣別,辭別。)
15、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歡”,歡聚)
4.高一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
使:
使北營(出使)
會使轍交馳(使者)
奉使往來(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來者讀之(讓)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報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讓)
間:
得間奔真州(機會)
出沒于長淮間(之間)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脫(估計)
付之度外(考慮)
當:
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時候)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ㄕ乒?,主持?BR> 然五人之當刑也(在時候)
盛: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興旺、旺盛)嗚呼,亦盛矣哉!(隆重的事)
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把東西放入器物中)發(fā):
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發(fā)動)
而又有減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頭發(fā))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抒發(fā))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發(fā)送)
徒: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類人)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卒:
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士兵)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買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與尸合(終于)
五萬兵難卒合(通猝)
私: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偏向)
項伯乃夜馳至沛公軍,私見張良(私下、偷偷)下:
慮壅蔽則虛心以納下(臣下)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齊師伐我(攻伐,討伐)
載:
載舟覆舟(乘載,裝載)
載歌載舞(又)
安: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安定)
君安與項伯有故(怎么)
蓋:
克終者蓋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大概)
蓋在殷憂(因為)
拜:
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拜送書于庭(叩拜)
見:
徒見欺(被)
于是王召見(接見)
我見相如(看見,遇見)
不見水端(看見)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
計:
計未定(計策)
竊計欲亡走燕(打算)
臣從其計(主意)
廉頗藺相如計曰(商量,商議)
故: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所以)
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廁(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XX如不能舉(盡)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兼有道歉和告辭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北海若)
以為莫己若者(比得上)
聞:
聞道百(聽見)
且夫吾嘗聞(聽見,聽說)
少仲尼之聞(見聞,學識)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開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猶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時:
有要于時也(當時)
時不與法俱至(時代)
幸:
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則幸得脫矣(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死矣(幸運)
始皇帝幸梁山宮(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負:
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
負其強(倚仗)
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
肉袒負荊(背負)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
引車避匿(調轉)
秦軍引而去(避開)
引酒且飲(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為法(的依據(jù))
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5.高一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點
1、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
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2、直走直走咸陽
古義:趨向
今義:行走
3、鉤心斗角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4、落矗不知乎幾千萬落
古義:所、座;
今義:下降、衰落。
5、氣候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
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6、明星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業(yè)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7、經(jīng)營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
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y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