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

字號:

奮斗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努力。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學習中也是需要的??吹搅艘坏烙幸馑嫉念},就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它。為了學習,廢寢忘食一點也不是難事,只要你做到了有興趣。高三頻道給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1.高三物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
    1、圖象:
    (1)x—t圖象
    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圖線斜率的意義:
    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速度的大小;
    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方向。
    兩種特殊的x-t圖象
    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若x-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則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2)v—t圖象
    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圖線斜率的意義:
    a.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b.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意義:
    a.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數(shù)值表示相應時間內(nèi)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為正方向;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為負方向。
    常見的兩種圖象形式:
    a.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b.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相遇和追及問題:
    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關系和位移關系,要注意尋找問題中隱含的臨界條件,通常有兩種情況:
    (1)物體A追上物體B:開始時,兩個物體相距x0,則A追上B時必有,且。
    (2)物體A追趕物體B:開始時,兩個物體相距x0,要使A與B不相撞,則有
    易錯現(xiàn)象:
    1、混淆x—t圖象和v-t圖象,不能區(qū)分它們的物理意義
    2、不能正確計算圖線的斜率、面積
    3、在處理汽車剎車、飛機降落等實際問題時注意,汽車、飛機停止后不會后退
    2.高三物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
    線速度V=s/t=2πR/T2.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角速度與轉(zhuǎn)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zhuǎn)速意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zhuǎn)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高三物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
    1、牛頓第一定律:
    (1)內(nèi)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理解:
    ①它說明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zhì).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運動狀態(tài)無關).
    ②它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③它是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的,它不能由實際的實驗來驗證.
    2、牛頓第二定律:
    內(nèi)容: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時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體性:合外力、質(zhì)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同一研究對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質(zhì)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tǒng)一用SI制主單位⑤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于慣性參照系的。
    3、牛頓第三定律:
    (1)內(nèi)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zhì)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zhì)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chǎn)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
    對于宏觀物體低速的運動(運動速度遠小于光速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是成立的,但對于物體的高速運動(運動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觀粒子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就不適用了,要用相對論觀點、量子力學理論處理.
    易錯現(xiàn)象:
    (1)錯誤地認為慣性與物體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速度越小慣性越小;另外一種錯誤是認為慣性和力是同一個概念。
    (2)不能正確地運用力和運動的關系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參量的變化。
    (3)不能把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正確運用到輕繩、輕彈簧和輕桿等理想化模型上。
    4.高三物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
    關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狀態(tài)時,物體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xiàn)象叫超重現(xiàn)象。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的重力,這種現(xiàn)象叫失重現(xiàn)象。對其理解應注意以下三點:
    (1)當物體處于超重和失重狀態(tài)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變化
    (2)物體是否處于超重狀態(tài)或失重狀態(tài),不在于物體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即不取決于速度方向,而是取決于加速度方向
    (3)當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a=g)時,平常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chǎn)生向下的壓強等
    5.高三物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
    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zhì)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