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菏悄阒鲃拥剡m應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適應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社會。以下內容是為你整理的《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文言虛詞
    1.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7.于
    (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2.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鴻門宴》
    一、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納”)
    二、古今異義詞
    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地區(qū)今:山東省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關系今:男女結婚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意外的情況今:表程度,很、甚
    而聽細說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說來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12個)
    1.軍
    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名詞,內心,心里。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詞,神態(tài),神情。
    8.坐
    項王、項伯東向坐: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介詞,因為。
    9.舉
    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桮杓: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形容詞,優(yōu)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與亞父: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shù)莖以塞責: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動詞,擺、設。
    3.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古今異義
    1.敢以煩執(zhí)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的婉轉說法。今義:掌管某些項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茍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y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義:死在野外尸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8.丈夫二十不取。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yǎng)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4.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01、古之成大事業(yè)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
    02、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03、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譚》)
    04、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韓非子)
    05、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
    06、夕云乍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
    0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08、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
    09、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10、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
    1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14、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1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趙翼)
    5.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介詞"于")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于)之(省略介詞"于")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后置)
    (5)翱翔蓬蒿之間(于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