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字號: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shù)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qū)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2.高二年級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①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
    ②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
    △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強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
    ①對氣候的影響:
    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
    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
    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yè)的影響:
    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3.高二年級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顯著。
    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4.高二年級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5.高二年級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