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5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1.三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茶墊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與裝飾作用。
    2、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設計制作一個美觀的茶墊。
    3、能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從中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用紙繩盤繞圓形,并將圓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墊的相關技術。
    教學難點:將做成的圓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圖案。
    教學準備:各色紙繩、膠水、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或是使用過茶墊嗎
    交流匯報所見過的茶墊的形狀、制作材料等方面的情況。
    那你們見過用紙繩制作的茶墊嗎想不想親手來做一個呢
    揭示課題。
    二、探索研究
    1、觀察“金點子”中提供的四件范例作品。
    研究討論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點與它們的共同點。
    2、想一想,在制作茶墊時應注意什么
    三、學學做做
    教師對花形茶墊進行示范制作:
    1、盤圓表:將辮子繩邊涂膠水邊盤成6個圓形,其中一個直徑稍長一些。
    2、接粘:將6個圓形拼成花形的圖雜,大的一個放在中心,交接處涂上膠水。
    3、圍外框:將辮子繩邊涂膠水邊在花形的外圍框2~3圈。
    四、想想做做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茶墊形狀,并制作茶墊,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五、作品展評
    將學生制作的茶墊按形狀分類,然后從外形、小圓的粘接,紙繩繞的平整度、緊密度方面進行評價。       
    2.三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教學目標:
    學會用紙繩子粘貼熱帶魚,激發(fā)學生興趣,豐富課余生活。
    教學準備:每生若干紙繩、固體膠
    重點:學會用紙繩子粘貼熱帶魚
    難點:自我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興趣
    教師首先給學生放了一段海底的熱帶魚的錄像,接著讓學生看一些從網(wǎng)上下載的一些漂亮的熱帶圖片,學生看了之后立刻就會喜歡上了。
    二、 老師展示作品并演示制作方法
    1、展示作品,比較魚的不同
    2、演示制作方法
    三、 學生實踐,老師巡視指導
    四、  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很感興趣,動手操作的欲 望和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
    3.三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紙繩的粘貼方法和技巧,學會用紙繩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圖。
    2、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激發(fā)他們對紙繩工藝制作的興趣。
    3、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用各種紙繩的粘貼方法和技巧來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圖;發(fā)揮想象、體現(xiàn)創(chuàng)意。
    教學準備:各色紙繩、彩色卡紙、剪刀、固體膠、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
    1、情境導入:小朋友們,春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春的美景圖片欣賞。
    3、揭題
    4、引出本課節(jié)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二、紙繩的粘貼方法
    1、指導“漩渦式”
    2、指導“曲線式” 
    3、指導“連續(xù)對折式”
    三、大顯身手——紙繩的妙用。
    1、紙繩作品欣賞
    2、出示“海報”——制作要求。
    3、師提供制作底板。
    4、學生討論構圖方案。
    5、四人小組合作制作春的美景圖。
    四、展我風采——作品展示、點評
    4.三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制作1-2件作品,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包括廢舊物品,設計制作一件有使用價值或有觀賞價值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環(huán)保意識,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知識。
    3、學會使用常用手工工具,規(guī)范操作,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
    教學準備:
    1、防風衣架和垃圾桶兩種手工作品。
    2、制作四件手工作品的材料工具。
    3、構思一件作品,準備所需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入新課
    1、用實物投影出示文中4張圖片,說出圖中制品所用的材料。
    2、分組討論,這些作品能否改用其他材料,讓學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材料,甚至是廢舊物品,都可拿來制作成作品。
    (二)模仿制作
    1、通過學生自由閱讀模仿制作中的圖片和文字說明,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手工作品,了解其制作方法,步驟。
    2、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分組合作,模仿制作,要求每一小組選1-2件作品合作完成。
    注意:分組人員一般不超過6人,使用工具注意安全,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做完整理桌椅。
    3、展示作品,評價作品。
    (三)設計制作
    1、學生在模仿制作的基礎上,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分號小組,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作品,由小組成員討論制作的作品。
    2、收集材料,準備工具,根據(jù)分工動手制作。
    3、設計作品中沒有安排評價欄目。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小制作,體驗勞動的快樂。
    5.三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電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及電的來源。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電器,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統(tǒng)計分類。
    3、通過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電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城市夜景,語音教室,醫(yī)院手術室,商場電梯,花卉噴灌,電子顯示屏。
    2、電的來源及發(fā)電方式的錄像片。
    3、拍攝一些家用電器照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啟發(fā)學生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了電將會怎樣?
    (引導學生依據(jù)自身的認知經(jīng)驗提出各種假設)
    2、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電,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揭示課題,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認識電的廣泛用途及它的來源。
    1、多媒體展示電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
    2、請學生說說點的其他用途,認識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3、觀看錄像資料,讓學生了解電的來源和發(fā)電方式。
    4、了解電的來源后,針對不同的發(fā)電方式,可以有目的的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電的習慣,并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樣的方式是節(jié)約用電(比如:隨手關燈,出門關掉電視機等)
    5、同時還可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因為我們國家雖然國土面積很大,在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的資源就很少了,節(jié)約用電就是減少資源的消耗,這也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行為。
    (三)學習課文,評議學生家里的家用電器。
    1、出示家用電器照片,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你家里有哪些家用電器?那些你會用?小組內(nèi)可議一議使用各種家用電器的體會,進一步認識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同時完成書上習題。
    2、小組內(nèi)合作完成課文中的統(tǒng)計表。
    3、小組內(nèi)合作完成課文中的填空題。
    4、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法給家用電器分類。
    (四)因地制宜,加強現(xiàn)場教學。
    組織學生議一議自己希望用的的家用電器及理由,先小組內(nèi)交流,后小組內(nèi)推選代表交流。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到當?shù)氐募矣秒娖魃a(chǎn)企業(yè)參觀,了解家用電器的生產(chǎn)流程;或到專業(yè)的家用電器商場參觀,要贏有關人員作介紹,邊參觀邊講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給學生分號租后讓學生自己去參觀,回校后組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