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龍的童話故事集錦(5篇)

字號:

童話故事培養(yǎng)了兒童的想象力,讓他們認識到真、善、美,多了一份天真和純潔。閱讀童話故事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孩子的語文修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興趣,豐富課余生活。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關(guān)于龍的童話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你們會喜歡。查看更多請點擊童話故事頻道。
    1.關(guān)于龍的童話故事
    龍王住在海底深處,傳說它是水族中的,水中一切動物都是它的臣民;龍王還能呼風喚雨,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給民間百姓帶來很大影響,因此,民間百姓雖不是水族動物,也同樣對龍王頂禮膜拜。
    一天,龍王出外巡游,在海濱遇上了一只青蛙。龍王和青蛙相互致以問候以后,便友好地攀談起來。
    青蛙問:“龍大王您居住的地方是怎樣的呀?”
    龍王說:“我住在宮殿里,那不是一般的宮殿,那是海底宮殿,是用珍珠寶貝建造的,里面珠光寶氣、?!?BR>    接著龍王又問青蛙說:“那么你居住的地方又是什么樣子呢?”
    青蛙回答說:“我住的地方嘛,在山間小溪邊,那里有綠色的苔蘚和碧綠的青草,還有清亮的泉水和潔白的山石,簡直美麗極啦!”說著,青蛙高興起來,便問龍王道:“龍大王,您高興和發(fā)怒的時候是怎樣的呢?”
    龍王說:“我高興的時候,就給人間適時降下滋潤的雨水,使五谷豐登;我發(fā)怒的時候,就刮起暴風,使天地間飛沙走石,然后,再加以霹雷閃電,使得千里之內(nèi)寸草難留?!闭f完,龍王又問青蛙說:“不知你在高興和發(fā)怒的時候是怎樣的?”
    青蛙回答說:“我跟龍王大人您完全不一樣。我高興了,就在風清月明的夜晚亮起我的歌喉,一個勁地‘呱呱’的'唱上幾句,我要是發(fā)怒了,就先睜大眼睛凸出眼珠子,接著就鼓起我的肚子,表示我的憤怒,我就這么大能耐?!?BR>    其實,世上萬事萬物的差別是很大的,有的人能力大,有的人能力小,但是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事兒,只要努力了就好啦!
    2.關(guān)于龍的童話故事
    城市的天空又升起了烏云,大暴雨驟然間降臨了,市民們都被澆成了落湯雞。于是,市民中就有人埋怨龍王:“龍王啊,我們城里本來不需要這么多的雨,可你卻偏偏把暴雨一股腦地潑在了城里。”
    只得到了一點毛毛雨的郊區(qū)農(nóng)民也埋怨龍王:“為什么不把雨多下一點給我們呢?要知道,三伏天里缺雨的是我們的莊稼??!”
    面對城市和郊區(qū)兩方面人士的埋怨,龍王卻感到十分委屈:“其實,決定哪個地方下雨多少的并不是我?!?BR>    “笑話,哪個地方下雨多少,你說得不算,誰說得算呢?”人們以為龍王是在推脫責任,更加不滿。
    龍王耐心地向大家解釋說:“城市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從郊區(qū)吹進城市的潮濕空氣受到阻礙,產(chǎn)生上升運動,在高空變成雨降到城市里,結(jié)果城市大雨滂沱,郊區(qū)卻細雨綿綿。另外,由于潮濕的空氣必須在空氣的塵埃上凝結(jié)成小水滴才能變成雨,而城市街道車水馬龍,煙塵遠比郊區(qū)多得多,所以就增加了城市的降水量?!?BR>    “照你這樣說,城市比郊區(qū)降雨多,這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啦?”
    “是的,”龍王十分肯定地說:“有些災害,看似天災,其實往往都是人類自己惹的禍。”
    3.關(guān)于龍的童話故事
    財富山下有一個小村,村里每十年都有五百個年輕人去山上尋寶,因為傳說山頂上有很多金子,但是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活著回來。
    有一位老人年輕時上過山頂,有個叫阿呆的小伙子膽子很小,就跑去問老人自己怎樣才能拿到金子活著回來。老人告訴他:“山頂確實有金子,但是必須要經(jīng)過山腳處河水里成群的鱷魚、山腰處半夜出來吃人腦袋的黑豹,后還有山頂上吐火的惡龍。如果你能達到山頂就可以從另一面下山,一路坦途但是沒有金子。至于能不能活著回來,要看你的命了?!崩先怂土巳齻€紙條給阿呆,讓阿呆在遇到危險時打開看。
    第二天阿呆跟著其他五百多人一起出發(fā)了。他們走到山腳,果然看見河水里有好多張著大嘴的鱷魚,于是一批勇敢的年輕人跳下河水拼命往對岸游??墒沁@些鱷魚非常兇猛且饑餓,一批批年輕人都被鱷魚吞掉了。阿呆看得膽戰(zhàn)心驚,急忙打開第一個紙條,上面寫著:“等別人都跳下去,鱷魚吃飽了自然就不吃了,你再慢慢過河?!本瓦@樣,阿呆和僥幸逃生的二百人一起渡過了山腳。走過山腳后,大家果然在路上看到了零星散落的金幣,眾人都很開心,一邊撿一邊趕路。
    過了幾天大家來到了山腰處,每個人都又興奮又疲乏,晚上睡覺時很快就都睡著了。突然一聲慘叫,從樹林里竄出幾只黑豹叼走了幾個熟睡的年輕人,大家來不及反應,那幾個人已經(jīng)被黑豹分吃了。眾人都異常害怕,但是因為期望撿到更多金子,沒有人愿意下山。
    可是大家都非常疲憊,如果不睡覺沒法繼續(xù)趕路,睡覺就隨時可能被黑豹吃掉。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阿呆打開了第二個紙條,上面寫著:“多數(shù)人醒著的時候,你放心睡覺。多數(shù)人都睡覺時,你要警醒著?!本瓦@樣每晚都有人被黑豹吃掉,但是阿呆活了下來,繼續(xù)和其它活著的一百人,撿起死去同伴掉落的金幣,繼續(xù)向前趕路。
    終于,他們來到了山頂,山頂沒有金幣。突然從山頂?shù)木奘竺嫣鲆粭l紅色的火龍,向正在低頭找金幣的人們噴火焰。很多人被燒了還一邊亂跑一邊在地上找金幣,有的人居然用木棒去砸巨龍,但都被燒死了,散落了一地金幣。這個時候阿呆趕緊打開第三個紙條,只見上面寫著:“什么都別想,快跑逃命?!卑⒋羧拥艏垪l,轉(zhuǎn)身就向下山的路跑。一路看見金幣也顧不得撿,跑出很遠回頭才看見只有少數(shù)幾個同伴跟在后面跑了出來,多數(shù)還帶著傷。終于阿呆帶著一袋子金幣回到了家。
    阿呆來到老人家里,感謝老人的救命紙條,并拿出一半金子送給老人。老人堅持不要,并說:“這些金子是你的?!卑⒋粽f:“不,只有少數(shù)金子是我的,大部分都是死去那些同伴掉落在山頂?shù)??!?BR>    這個時候老人沉默片刻,和阿呆說了一句話:“告訴你吧,山腳上土壤里產(chǎn)金幣,但是山頂上其實一直都只有惡龍,沒有金幣。惡龍每十年都會把山頂死去的人掉落的金幣撿起來重新散落在山腳和山腰,這樣就會吸引新的年輕人來到山頂,供它享用。”
    故事講完了,寫在一個牛市的山腳。
    4.關(guān)于龍的童話故事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墻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墻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墻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xiàn)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guān)鍵的話,使內(nèi)容更加精辟有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yáo],他的繪畫技術(shù)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墻壁上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xiàn)。
    張僧繇畫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墒?,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fā)現(xiàn)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并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后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墻上的龍怎么會飛走呢?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墻壁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發(fā)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云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墻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云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云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墻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guān)鍵性的、精辟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這樣的話被稱為"點睛之筆",使內(nèi)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fā)生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5.關(guān)于龍的童話故事
    陰歷八 九月,秘書監(jiān)賀知章府上宴請賓客,正在酣飲之間,主人離席迎賓,大家只見廳堂站著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出家不戒酒,寫得一筆好草書。他老家長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掛有他書寫的屏嶂?!?BR>    酒過三巡,賀知章起身向來賓敬酒致謝,并說:“嘉會良辰,少不得賦詩助興,有請詩仙李翰林屬辭以紀盛會如何?”
    李白并不推辭,只是說:“想請懷素當眾揮毫以助詩興?!?BR>    賀知章說:“我知道懷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暢。來人,快斟酒!”
    懷素暢飲的同時,書僮抬出幾箱書寫用的麻箋、素絹,書案上擺出數(shù)方上好的宣州石硯,書僮幾人輪番注水研墨。
    懷素放下酒杯,飄然起立,堂上頓時一片寂靜。但見少年僧人援筆蘸墨,凝神注視紙絹片刻,突然運氣揮毫,臂轉(zhuǎn)腕旋,寫完一張又一張,不多久,滿地盡是靈氣飛動的草書。幾箱麻箋素絹頃刻用完。
    懷素擲筆近座時,李白的《草書歌行》亦已寫就,當眾吟哦道:“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吾師醉后倚繩休……起來向筆不停手,一行數(shù)字大如斗,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賀知章評論說:“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確實是只見龍蛇走啊!好字,好詩!”
    懷素的字,李白的詩,賀知章的評論,一時間傳遍京華。
    “筆走龍蛇”就此成為形容書法雄健灑脫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