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教案、教學反思及練習題

字號:

語文是基礎(chǔ)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nèi)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chǔ),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教案、教學反思及練習題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一個人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的故事,告訴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學生分析:
    了解寓言故事不成問題,關(guān)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后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
    設(shè)計理念:
    以自瀆為主,重在感悟積累。
    教學目標:
    1、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能講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讀,能背誦此文。
    3、懂得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
    教學流程:
    一、教師#小學三年級#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教案、教學反思及練習題#
    1、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怎樣學習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樣學習文言文。
    3、題解
    二、讀通語句,整體感知
    1、教師泛讀(或聽錄音)
    2、領(lǐng)讀
    3、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朗讀
    三、讀懂課文,對照注釋自悟句意文意
    1、讓學生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后注釋,揣摩句子意思。
    2、匯報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
    4、自由練習講寓言故事
    5、練習感情朗讀
    6、生齊讀(要求讀慢一點,學會吹噓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駁的語氣)
    四、揭示道理,發(fā)散思維
    1、提出問題,學習小組分析討論
    2、匯報小結(jié)
    五、總結(jié)全文
    六、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七、作業(yè):
    1、幫助楚國人賣出矛和盾,該怎么做?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BR>    2.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通過以前的學習和課外閱讀,我們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成語。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場“成語大比拼”活動。請看大屏幕。
    師:的確,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今天我們就再學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2、板書課題,觀察課文插圖,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體)
    二、精講課文。
    1、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嗎?請自由朗讀故事。
    2、那誰愿意來讀讀課文?
    3、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給學生概括故事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先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jīng)過、事情的結(jié)果。)
    (2)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戳”(教師板書字形,動作演示“戳穿”)
    在這個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賣他的矛和盾的?(邊叫邊夸)順勢幫助學生區(qū)分“買”和“賣”。
    (5)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夸口)(板書)
    3、“夸口”是什么意思?(說大話。)他是怎么說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堅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著又夸自己的
    (矛————銳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
    (2)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為什么?
    對,他們沒買,因為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么問題?
    (他說話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觸)
    4、如果你是其中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shè)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有什么反應?
    (1)只能——“張口結(jié)舌”是什么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2)“張口結(jié)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____,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說……)
    (4)他為什么張口結(jié)舌?他敢試給大家看嗎?為什么?
    (5)拓展思維練習:如果試的話,會有什么的結(jié)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盾不______,這跟他說的哪一句話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說明矛不________,這跟他說的哪句話相抵觸,這兩種結(jié)果,終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課本劇小表演。
    五、聯(lián)系生活,明道理。
    1、通過學習課文和剛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說話、做事不要相互抵觸,要前后一致,實事求是。
    2、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后矛盾對他會有什么后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后果?
    六、拓展作業(yè):
    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計他今天一定不會來參加會議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廣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
    5、我國的藝術(shù)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畫就是僅有的一個。
    6、我的家庭作業(yè)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shù)學題沒有做。
    七、質(zhì)疑提問。
    八、作業(yè)布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課外閱讀2—3個成語故事
    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教學反思
    1、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話題更好,這樣可以為下邊的教學留出更多的時間。
    2、課堂教學密度還是不夠大,所以由于時間關(guān)系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沒能在課時內(nèi)展現(xiàn)。比如:逐句理解全文后,應請一名學生把句子意思連起來講一遍,這樣可以當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然后再自由練習講寓言故事,加深對寓言的理解和鞏固。再比如:沒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所以教學能否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也就成了未知數(shù)。
    3、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放有收,那么怎么放,又怎么收是今后教學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4、在課堂教學中,你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所以必須做足準備,迎接挑戰(zhàn)。對于設(shè)計好的教案必要時還要靈活地刪繁就簡。
    4.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教學反思
    學習本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知道“矛”“盾”兩個字分別是古代的兵器,然后讓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習。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內(nèi)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fā)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結(jié)合的句子,接著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說,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后再抓住“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tǒng)領(lǐng)全文,突破重點。
    另外為了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yōu)點,它們的優(yōu)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wèi)。這個想法怎樣產(chǎn)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fā)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思考,發(fā)現(xiàn)了各自的優(yōu)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fā)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yōu)點,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fā)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前后勾連。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復習時,還讓學生默寫了這句話,以突出這個重點句子。
    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jīng)提示馬上也說了一些。如帶燈泡的鋼筆,帶音樂聲的拖把等等。這樣學生通過學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學以致用。
    5.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練習題
    一、辨一辯。
    持()炮()般()
    掛()泡()船()
    功()腿()伸()
    攻()退()神()
    二、說反話
    自衛(wèi)——()緊張——()
    安全——()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