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

字號:

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可謂是學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
    一、金屬活動性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二、金屬一般比較活潑,容易與O2反應而生成氧化物,可以與酸溶液反應而生成H2,特別活潑的如Na等可以與H2O發(fā)生反應置換出H2,特殊金屬如Al可以與堿溶液反應而得到H2。
    三、Al2O3為兩XX氧化物,Al(OH)3為兩XX氫氧化物,都既可以與強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也可以與強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較
    碳酸鈉碳酸氫鈉
    俗名純堿或蘇打小蘇打
    色態(tài)白色晶體細小白色晶體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堿性使酚酞變紅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堿性(酚酞變淺紅)
    熱穩(wěn)定性較穩(wěn)定,受熱難分解受熱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與酸反應CO32—+H+=HCO3—
    HCO3—+H+=CO2↑+H2O
    相同條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與堿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應實質:CO32—與金屬陽離子的復分解反應NaHCO3+NaOH=Na2CO3+H2O
    反應實質:HCO3—+OH-=H2O+CO32—
    與H2O和CO2的反應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應
    與鹽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應
    主要用途玻璃、造紙、制皂、洗滌發(fā)酵、醫(yī)藥、滅火器
    五、合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合金的特點;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屬大而熔點比成分金屬低,用途比純金屬要廣泛。
    2.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
    1、掌握兩種常見的分類方法:
    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分散系及其分類:
    (1)分散系組成:分散劑和分散質,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tài),分散系可以有9種組合方式。
    (2)當分散劑為液體時,根據(jù)分散質粒子大小可以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
    3、膠體:
    (1)常見膠體:Fe(OH)3膠體、Al(OH)3膠體、血液、豆?jié){、淀粉溶液、蛋白質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膠體的特性: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區(qū)別膠體與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達爾效應。
    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區(qū)別是分散質粒子大小。
    (3)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xù)加熱至體系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得Fe(OH)3膠體。
    3.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
    有機物的分類(主要是特殊的官能團,如雙鍵,三鍵,羥基(與烷基直接連的為醇羥基,與苯環(huán)直接連的是芬羥基),醛基,羧基,脂基);
    同分異構體的書寫(不包括鏡像異構),一般指碳鏈異構,官能團異構;
    特殊反應,指的是特殊官能團的特殊反應(烷烴,烯烴,醇的轉化;以及純的逐級氧化(條件),酯化反應,以及脂的在酸性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產(chǎn)物等);
    特征反應,用于物質的分離鑒別(如使溴水褪色的物質,銀鏡反應,醛與氯化銅的反應等,還有就是無機試劑的一些);
    掌握乙烯,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的聚合方程式的書寫;
    會使用質譜儀,核磁共振氫譜的相關數(shù)據(jù)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會根據(jù)反應條件確定反應物的大致組成,會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機題;
    了解脂類,糖類,蛋白質的相關物理化學性質;
    物質的分離與鑒定,一般知道溴水,高錳酸鉀,碳酸鈉,四氯化碳等;
    有機實驗制取,收集裝置。甲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的制取以及注意事項。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適用的情況,分液法制取液體。還有就是分液,蒸餾,過濾的裝置及注意事項
    4.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
    一、概念判斷:
    1、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有電子的轉移(得失)
    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有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3、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電子的能力),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被還原,生成還原產(chǎn)物。
    4、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電子的能力),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被氧化,生成氧化產(chǎn)物。
    5、氧化劑的氧化性強弱與得電子的難易有關,與得電子的多少無關。
    6、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有關,與失電子的多少無關。
    7、元素由化合態(tài)變游離態(tài),可能被氧化(由陽離子變單質),也可能被還原(由陰離子變單質)。
    8、元素價態(tài)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強氧化性;元素態(tài)有還原性,但不一定有強還原性;陽離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價態(tài),,如:Fe2+),陰離子不一定只有還原性(不一定是態(tài),如:SO32-)。
    9、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0、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反應類型的關系:
    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中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表示:(用雙、單線橋表示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1、雙線橋:“誰”變“誰”(還原劑變成氧化產(chǎn)物,氧化劑變成還原產(chǎn)物)
    2、單線橋:“誰”給“誰”(還原劑將電子轉移給氧化劑)
    三、氧化還原反應的分析
    1、氧化還原反應的類型:
    (1)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4HNO3(濃)=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還原反應: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5.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
    (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y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請醫(yī)生處理。
    (4)濃堿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濃堿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6.高二化學下冊必修一知識點
    一、物質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nm外觀特征能否通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實例
    溶液小于1均勻、透明、穩(wěn)定能沒有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wěn)定能有Fe(OH)3膠體
    濁液大于100不均勻、不透明、不穩(wěn)定不能沒有泥水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B=AB)B、分解反應(AB=A+B)
    C、置換反應(A+BC=AC+B)
    D、復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tài)下能否導電。
    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才能導電。
    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
    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shù)和電荷數(shù)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fā)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fā)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fā)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干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chǎn)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淀、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shù)、電荷數(shù)是否守恒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3、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