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下冊知識點

字號: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yè),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今天高一頻道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下冊知識點》,希望以下內(nèi)容可以幫助到您!
    1.高一生物必修一下冊知識點
    細胞器——系統(tǒng)內(nèi)的分工合作
    一、細胞器之間分工
    (1)雙層膜
    葉綠體:存在于綠色植物細胞,光合作用場所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
    (2)單層膜
    內(nèi)質網(wǎng):細胞內(nèi)蛋白質合成和加工,脂質合成的場所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
    液泡:植物細胞特有,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維持細胞形態(tài)
    溶酶體:分解衰老、損傷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3)無膜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中心體:與細胞有絲XX有關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
    2.高一生物必修一下冊知識點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nèi)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nèi)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3.高一生物必修一下冊知識點
    一、細胞種類:
    根據(jù)細胞內(nèi)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4.高一生物必修一下冊知識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nèi)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5.高一生物必修一下冊知識點
    一、相關概念: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根本的區(qū)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2、細胞代謝: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的許多化學反應。
    3、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一類有機物。
    4、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發(fā)現(xiàn):
    1、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
    4、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fā)現(xiàn)少數(shù)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質:
    大多數(shù)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數(shù)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
    2、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3、酶需要較溫和的作用條件:在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高。
    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